就在張繡出現的一瞬,江東軍立馬發起了反撲,牽製住了荊州軍,而張繡則是趁此機會帶著西涼鐵騎直衝荊州軍側翼。
轟!
荊州軍沒有準備,張繡直接衝開側翼的防禦,再橫衝直撞衝一陣,直接就將側翼打的軍心動搖,陣型混亂。
要不是背靠中軍,側翼估計早就成為了潰軍。
“好強!”
孫策見到這一幕,看著西涼鐵騎的眼中冒起了光。
這種騎兵衝陣帶來的速度感,力道感,還有無可阻擋的氣勢,都讓孫策喜愛不已。
他要是有這麼一支騎兵伴隨著他征戰天下,那麼整個天下,還有何處去不得!!!
隻是可惜,江東少馬,更遑論建立起一支精銳騎兵了。
心中感慨的同時,孫策也不會錯過機會,撥馬轉向,立馬也向著側翼的方向進行猛攻。
以點破麵!
既然荊州兵的側翼出現了破綻,那就將攻擊的重心也放在側翼,隻要將側翼擊潰,那麼荊州兵的中軍就暴露在眼前,到時距離敗逃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也就在孫策把攻擊重心放在側翼的時候,周瑜也在同一時間察覺到了機會,立馬命令大軍將攻擊重心集中在側翼。
“德珪,怎麼辦,側翼快扛不住了!”
張允急的不行。
原本張繡沒來之前,他們這邊占據著主動,但是張繡一來,局勢陡轉,他們瞬間就變為了被動。
原本就因為張繡西涼鐵騎的衝陣而不穩的側翼,再驟然得到了江東兵的重點關注,兩麵受擊,眼看就扛不住,快到了崩潰的臨界點了。
而側翼一旦崩潰,那麼必然是會往中軍這裡潰逃,到時候潰兵衝擊中軍,必然影響到中軍。
而在那個時候,張繡與孫策再順勢驅趕著潰兵在前衝擊中軍,而其則在潰軍之後進行掩殺,則中軍也必然不保。
中軍乃一軍穩固之磐石,一旦中軍有變,那麼距離整個大軍潰敗也就不遠了。
蔡瑁沒有回答張允,他此時臉色變換不定,好似是在做什麼糾結的決定。
原本在看到孫策攔住前路的時候,蔡瑁就做好了孤注一擲的準備,因此才會不顧傷亡的對江東軍發起猛攻,為的,就是能殺出一條路。
屆時,哪怕是有一半的人能突破封鎖,被帶回江陵,在此時處於的困境的蔡瑁來說,也算是勝利。
但是,蔡瑁卻是沒有料到江東軍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強。
他沒有與江東軍交手過,大多的消息全來源於黃祖。
但是,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事,是絕不可能真正的感同身受的。
在今天之前,在蔡瑁看來,黃祖就是廢,所以才打不過孫策。
若是他上,必然不會是這個結果!
而且,黃祖打不過孫策不說,還一次又一次中孫策的計,導致江夏都丟了。
所以,在沒有真正和孫策交手之前,蔡瑁雖然也認為孫策很強,對其相當的重視,但卻不認為孫策能夠威脅到荊州,所以重視的依然不夠。
但今天真正和孫策交手之後,蔡瑁才發現,孫策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強,以至於他哪怕是趁著開戰士氣旺盛的時候,就全力以赴,仍舊是沒有突破江東軍的防線。
再加上張繡來的太快,太突然,他之前根本就沒有收到消息,孫策又趁機反撲,直接打亂了他的節奏,導致側翼被襲。
而當事態已經發展到了現在的情況之後,蔡瑁心中已經隱隱有了一些預感了……
這六萬大軍,他怕是帶不出去了。
那麼,現在,他需要下決定的是……他是再掙紮一下,看能不能保住大軍,
還是,直接放棄大軍,獨自逃走!
無論是哪一個決定,對於蔡瑁來說,想要下定決心都是極為艱難的。
若是留在這裡嘗試保住大軍,那麼他很有可能與大軍一起共存亡。
那麼自己的下場,多半不是被俘就是戰死沙場。
可不管是成為俘虜還是身死都不是蔡瑁想要看到的結局。
但若是丟下大軍獨自逃跑!
那可是六萬大軍,幾乎就是荊州的根基了,要是就這麼丟下……
蔡瑁都不知道該如何麵對劉表了。
“德珪,你倒是說話呀,我們到底怎麼辦!”張允看著側翼方向,已經是急的不行了。
但是偏偏這個時候蔡瑁卻像是中邪了一樣,什麼都不說。
蔡瑁被張允叫回神,抬頭望了望側翼方向,最終還是咬了咬牙道。
“令盾兵來到側翼所在方向的進行防禦,其後安排弓箭手,到時候側翼潰兵但凡有衝中軍者,一律射殺!”
“另,令前軍奮勇殺敵,但凡能殺敵一人,則升一級,且中軍,後軍也立即往前壓,我們壓上所有,孤注一擲,勢要突破過去!”
蔡瑁決定還是再掙紮一看,六萬的大軍不是說扔就能扔的。
張允眼睛一亮,看樣子,蔡瑁這是決定舍棄側翼,然後準備拉上整個大軍,決定死戰了啊。
但現在的情況,或許這是最好的選擇了。
“德珪,那我立馬親往前軍,以提振士氣!”張允說完,立馬往最前方策馬而去。
與此同時,在蔡瑁下令之後,前軍本來因為江東兵的反撲而弱下來的攻勢立馬再次大漲,中軍與後軍也紛紛開始往前壓。
除了被放棄的側翼以外,整個荊州軍都開始動了起來。
“大的要來了!”
周瑜見到這個荊州大軍都動了,立馬就猜到了蔡瑁的想要,這是要孤注一擲了。
他也不敢大意,立馬讓江東兵做好應對的準備。
張繡也看到了荊州兵的動作,也是不敢大意的先從側翼撤了出去。
一來他對蔡瑁現在的動靜相當警惕,遠離可以暫避危險,二來則是他剛才衝陣產生的威能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暫時撤出去,他可以再一次進行衝陣,就能徹底就快要潰散的側翼給徹底的擊潰。
霎時,戰場烈度進入一個新高度,傷亡人數大大飆升,荊州兵與江東兵開始了全麵鏖戰。
荊州兵雖然戰力比江東兵差,但人數比江東兵多了一倍,又在蔡瑁不惜一切的進攻的決心下,也是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力。
既然正常情況下打不贏,那就選擇兩敗俱傷的打法,看誰先堅持不住。
哪怕拚著八百不要也得咬塊肉下來……
這,就是蔡瑁此時的想法。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最壞的結局無非就是全軍覆沒,既然都有可能全軍覆沒了,那麼就在全軍覆沒之前再拚一把,大不了把整個軍隊都拚光。
蔡瑁此時就在賭。
賭他已經把全部的籌碼都堆上去了,就看孫策會不會承受著大軍被重創的代價繼續跟了。
而一旦孫策沒有那個決心,想要保全大軍,不想要大軍重損,那麼,他蔡瑁的機會就來了。
到時候,不管是能帶出去三萬大軍,甚至是兩萬大軍,或者隻有哪怕一萬大軍。
對於蔡瑁來說,都是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