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求她留,她留下也無妨。
前世他們吸她的血,今生就讓他們連本帶利還回來!
她會讓自己過得舒心,誰給她添堵都不行。她要讓他們後悔為了十五塊留下她的決定。
“既然如此,行,我可以暫時不走。
不過醜話說在前頭,從這頓飯開始,你們吃的都得記賬,兩個月結清,我已經給你們兩個月時間,彆說我為難你們。還有這房子,你們要付房租,一個人一個月九塊。我收的是親情價,一般這麼好的房子,市場價十五塊也租不到!你們要是租不起就搬去便宜的地方住,我沒意見。
周子駿,你和周家岩住一間屋子去,先騰出的一間房來。我還沒想好要乾嘛使,空出來再說吧。”
她可不想讓這兩兄弟住那麼舒服。每人一間敞亮的單間。
又從抽屜裡拿出筆記本和紙筆:“今天的菜錢明細都在上麵,分四人份,你們需要承擔三人份的錢。肉150元,魚110元,蛋160元,麵036元,合計456元,另加全國糧票兩張。兩個月的肉票、雞蛋票和魚票各一張,都記著呢,簽字畫押。”
三人站起來默默地簽了字,簽完字又是頭皮發麻,怎麼還得起房租和生活費。兩個月,隻有兩個月!
陳米玥一副包租婆的架勢:“這房間打掃,做飯什麼的,你們要分工,我想做就做,不想做,你們三個輪流做。洗碗我是不會洗的,你們誰洗自己商量,周燕妮,你還要幫我洗衣服,你們三個現在欠我的,誰還不知好歹,敢對我態度不好,讓我有一點不舒心我都會走,明白了嗎?”
周燕妮點點頭。周家岩沒吭聲。周子駿氣得脹紅臉,也愣是憋著沒說一句。
陳米玥原本就等著周子駿爆發,她就會立刻就抬屁股走人,但這小子選擇先將自己的骨氣擱屁股底下坐著。
陳米玥將筆記本收好,鎖上抽屜,鑰匙放進口袋:“你們不吃的話,彆坐在這兒礙眼。”
三人默默拿起筷子。飯桌上氣壓低得嚇人,周子駿光啃饅頭,沒吃菜。
三兄妹灰頭土臉,陳米玥心裡很暢快。
在他們眼中,陳米玥儼然成了最惡毒的嫂子,兩兄弟是個什麼性子她很清楚,周家岩明裡不反抗,實際上他心裡有自己的秤。而周子駿顯然是被迫低頭。
她不急,沒有她的幫助,他們兩個根本不可能有前世的成就。
等著吧,他們總會有真心慫的一天,而她,會從一而終地冷漠到底。
既然要當惡人,就要當個最稱職的!她不再是前世那個任勞任怨的嫂子,現在這個惡毒大嫂,他們惹不起!
此時突然停電了,陳米玥吃飽放下筷子吩咐:“你們誰去把衣服洗了。堆在牆角像什麼樣子。我要去歇會兒,一會兒洗臉水燒好了進裡屋叫我。”
等她進去後,周子駿冷哼一聲:“惡毒!”
周燕妮碰碰他胳膊:“三哥你彆說了!嫂子肯留下來已經很好了,不然她走了我們怎麼辦?往後咱們都順著她,她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這話被站在裡屋門邊的陳米玥聽得一清二楚。
黑暗裡,周子駿終究拿起了洗衣盆。
煤油燈點燃,陳米玥從門縫看見周燕妮把一塊紅燒肉夾到周子駿碗裡。
這個前世唯一給過她溫暖的小姑子,後來被家暴自殺時,將口袋裡還揣著沒來得及給她的雪花膏寫在了遺書裡
陳米玥定神,罷了,各自有命!
——————
天剛亮,號聲還沒響,周家岩就已經在廚房裡忙活。他炒了鹹菜,熬了粥,等做好了早飯,才讓周燕妮叫陳米玥起床。因昨天晚上睡覺前,她是這麼吩咐的:“明早的早飯做好了再叫我起來!”
正巧陳米玥起來的時候,劉桂芳來借雞蛋。她看到了陳米玥伸了伸懶腰出來,桌上已經擺好了粥和鹹菜。周家岩係著圍裙,周子駿和周燕妮在擺碗筷。
老天爺,周家這是請了一個太婆娘娘回來。
她笑得滿臉花開口。
“米玥啊,昨天俺看你買了那麼多菜。還買了雞蛋是不,俺家桃兒今早嚷嚷著要吃雞蛋。給俺借兩個唄。等俺養的雞能下蛋了,俺給你還三個。要是有豬油或者油渣啥的,也給俺勻些唄。”
周家三兄妹都知道劉桂芳這個人借東西都是有借不還的。但也沒好意思說什麼。畢竟是哥哥身前好友的媳婦。
他們以為陳米玥不知道。
陳米玥可是了解透了這個劉桂芳,她是王權國家的童養媳,比王權國大三歲,平日裡就是東家長西家短愛占小便宜,但人還算勤快,種花種樹養雞養鴨乾家務都在行。隻給王權國生了個閨女,她老是想再生一個兒子,隻是老懷不上。
陳米玥順手拿了桌上的筆紙遞給劉桂芳:“桂芳嫂子,來寫個借據,欠我三個雞蛋。寫清楚多久還,回頭你要是不還我可以叫王參謀還。”
劉桂芳臉上不太高興。
“不就是借兩個雞蛋嗎?還需要寫借據?”
“你來借可以,我也可以借給你,但你要寫借據。回頭什麼時候還,都寫上。”
周燕妮壯著膽子說道:“桂芳嫂子還借了一碗豬油去,上次借了半瓶醬油,還有白糖什麼的……”
“俺不會寫借據!”劉桂芳一臉不高興。
“那我來幫你寫。”陳米玥隨手寫了個借據:“雞蛋,豬油,醬油,白糖,諾,簽名。三天內還,不然我可要找王參謀要了。”
劉桂芳麵前掛不住,但還是歪歪扭扭地寫上了她的名字。
“都是街裡街坊的,周毅和俺家男人可都是朋友……”
“是朋友借東西更要還,我這頭寡婦拖著三個拖油瓶呢。”
周子駿聽到這話,拳頭攥緊被陳米玥看得清楚。
她吩咐周家妮:“去拿兩個雞蛋給桂芳姐。”
劉桂芳拿過雞蛋,心裡不痛快地走了。還嘀咕了一句:“年紀不大,心眼還挺多,請了個太婆娘娘回來,看你們周家往後的日子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