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那一堆學術性的東西,沒人看得懂。
但是最後那句【根據現有資料和dna分析結果,排除喬長東為“陳xx”的生物學父親。】
所有人都看懂了。
喬長東知道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所以連冠個喬姓給對方都不願意,直接用了陳xx代替。
喬蕎看著這份報告。
心裡也是感慨萬千。
前一輩子,喬長東一直沒鬨出來這件事情,喬蕎想,是不是也是因為自己才沒有的?
畢竟前一世的自己這個時候真的隻有三歲半,什麼也不懂,沒有像這一世,一重生回來,就直接揭穿了陳玉蓮的麵具。
她爸爸死了,她奶也死了。
沒有知道喬可欣不是她爸爸的孩子,自然她陳玉蓮在她爸爸死後,帶走所有的遺產離開,也就沒人說什麼了。
後來這件事情還是她那個姘頭親自爆出來的。
而更讓喬蕎無法接受的是,喬可欣的生父和被她發現的那個姘頭都不是一個人!
陳玉蓮因為被她在家裡看到醜事,推她的那個姘頭,她現在想起來都還覺得挺麵熟的,她想如果再讓她看到,她一定能夠認出來的。
喬長東拿著檢查報告回來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左右了。
喬長東想到孟鄭程說的話,沒有直接回喬家村,而是帶著喬蕎去了洪豐中學。
幾個侄子雖然是闖了禍,但在喬長東眼中,確實乾了件對的事情。
他難得還有點心思的去了供銷社,買了四包桃酥帶過去。
喬長東在門口,給看門的老大爺說了一下情況,報了一下自家侄子的班級,就被放行了。
喬長東手上拎了東西,喬蕎沒讓他抱著,而是牽著喬長東一隻大手,努力邁著小短腿跟著。
一邊好奇的轉著小腦袋,打量著這個學校。
從腳下的煤炭渣渣的跑道,到打了一層很薄的水泥地板的操場,最後到那兩米高的圍牆,她的目光停頓了一下。
她前一世讀書隻讀到了三年級,三年級還沒讀完。
被沈家接了回去之後,沈家說為了讓她先適應一下,沒有讓她去學校繼續讀書,而是將她關在一棟小洋房。
小洋樓不大,但是院子卻比這個學校還大。
圍牆比這個學校的還要高。
她即使是站在小洋房的頂樓,也看不到外麵的任何景色,隻能看到五十米開外的另外一棟小洋樓。
現在想起來她住著的那棟是小洋房,還不如說是關押她的牢房。
“寶貝是想住樓房了嗎?”
喬長東看著自家閨女腦門上那個小泡泡裡,冒出來的小樓房,疑惑的問。
他覺得有點奇怪。
因為這還是他第一次沒在這個小泡泡裡,看到那個迷你版的他小閨女,而是一棟有著高高圍牆的小樓房。
而小樓房的屋頂,似乎還有一個……骷髏頭?
喬長東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想要看的更清楚一點,但下一秒小泡泡就消散了。
喬蕎搖頭。
麵上表情極其的抗拒。
“不想。”這一輩子她都不想再住那樣的小洋房了。
她在那棟小洋房裡,住了整整一年,卻隻出去過一次。
而那一次,也讓她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
可以說,在那一天,她失去了對她來說很重要的兩個人。
被沈家找回來的時候,她被一直以為是自己媽媽的沈大夫人甩了一巴掌,那個女人當時麵目猙獰,好像要吃了她的樣子,似乎還曆曆在目。
也是那個時候,她才知道,她不是沈夫人和沈清榮生的。
她也是在那一天,憋不住特彆想回喬家,想喬家所有人,想她爸爸,悄悄的去了二樓有電話的房間,給她爸爸打了電話說想要回家。
然後——
爸爸死了,奶也死了……
喬蕎深吸了一口氣,不再想從前的那些事情。
洪豐鎮不富裕,經濟比較落後,學校也是如此。
從初一到初三,一共五個班級。
初一有三個班級,但越往上升,班級就越少,到初三的時候就隻有一個班級了。
因為很多學生讀著讀著會由於各種原因退學,到初三的時候,剩下的學生就隻能合成一個班級了。
喬蕎和喬長東找到初一二班的時候,還在上下午的第七節課,是一節政治課。
喬長東在門口拍了拍門,和政治老師打了招呼,就招著兩個因為看到他們,激動的已經眼眶通紅的小子出來。
喬昆更是幾個跨步跑出來,一把就抱起了地上正仰著小腦袋,笑眯眯望著他的喬蕎。
“妹妹……”
喬昆想要說什麼,可是一開口,就是哽咽,眼淚都飆了出來。
喬旭平常情緒要稍微內斂一點,這一刻也有點穩不住的抱了過來。
“沒事呀,哥哥不哭,蕎蕎沒事的,哥哥不要哭。”
喬蕎被兩個小夥子擠在中間,擠得一張小臉蛋通紅,還要伸著小手一個個的給人擦眼淚。
“嗚嗚……我以為,對不起,都怪哥哥,以後哥哥再也不帶你亂跑了。”
喬蕎昏迷的蹊蹺。
誰也找不到原因。
醫生隻能懷疑可能是磕頭那一下導致的,當初傷的那麼重,本就該好好在醫院躺個幾天。
偏偏喬蕎不是跟著喬長東去了省城,長途跋涉了一番,就是跟著幾個小子去了後山耍了一通。
大人們自然不會將這個怪在幾個小子身上。
但是幾個小子卻沒有不多想的。
可以說,在沒有得到喬蕎沒事的確切消息之前,喬家沒有一個人是睡好了的。
跑還是要跑的。
不跑後山,哪裡給家人改善夥食呀。
不過看兩個哥哥現在情緒激動,喬蕎沒有說。
等到兩個小子情緒穩定下來,兩人看到喬長東拎著的桃酥,這才顯出了幾分孩子氣的脾性來。
“這個是給我們帶的嗎?”兩人驚喜不已。
這個年代學校各種設施還很簡陋。
他們吃的飯基本上是自己帶過來的。
每周星期天歸校的時候,就帶夠一周的主食,比如雜糧,白米,或者饃饃之類的來學校。
在每天的第二節課課間,拿著這些裝了主食,並且刻著他們名字的鋁飯盒,去食堂放在一個超大的蒸籠裡,讓飯堂師傅給他們蒸熟。
條件差點的,可能就是乾吃或者配點自己帶的鹹菜,乾菜,壇子菜之類的。
條件好點的,則是可以去食堂買當天做出來的熱菜。
食堂師傅每天會炒一些菜,按照五分,一毛,兩毛的區分。
一般五分的就是一些素菜。
一毛能沾點葷腥。
兩毛那就算是比較客氣的了,真真帶大塊肉的。
喬奶奶和方正男,莫文佩的手藝都不錯。
平常有空也會給幾個小子做些好保存的菜,讓他們帶去學校,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一周給五毛,讓他們自己分配。
喬家也確實沒讓幾個小子餓著。
但是吃飽了和吃好了還是有區彆的。
往往星期天回到家裡時,幾個小子都是一副餓死鬼投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