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馬伏山紀事 > 第四章 撂荒之痛

第四章 撂荒之痛(1 / 1)

推荐阅读:

我們站在公路上,看著眼前的上百畝荒草淒淒,謀劃著怎麼來改變它讓人難受的現狀。

接到我前麵提出的問題,老王隊長搖了搖頭,差點流出淚水。他以一位老退伍軍人的定力強忍著說:怎麼不想種上莊稼創收,這可是我們那幾代人用汗水和心血開掘出來的百畝良田呀,怎麼忍心天天看著它拋荒呢?

多年來,隊裡那些年富力強的,年輕一些的男男女女都出門在外打工的打工,經商的經商,在街上帶孩子的就好好帶孩子,留在家裡的就是我們這些七老八十的人,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伸手指向那一塊大田,我記得叫方田,四四方方的,足有一畝多,在這一片算是大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後,就分給了老王隊長,也是為了照顧他,這裡離他家近,減少不少勞力。

記得兒時,這塊田是冬水田,小春是不用種的,專門用於關水蓄水供灌溉,田坎築得高高,比普通水田高出近半米。

這塊田分給我院子的一個同姓長輩,家裡男主人在新疆哈密一個柳樹泉的部隊航校當兵,做後勤工作,乾起了以前在家學的老本行,就是為官兵們理發,聽說,由於這個技術,跟軍官們混得很熟,與後勤的關係很親近,特彆是四川老鄉,經常在他家出入。

當時流行一種稻田養魚,這個冬水田魚兒又肯長,我都好幾次下田捉過魚的。

想起當時與同伴們一起捉魚,彆說有多麼開心。後來那長輩的妻兒老小舉家都遷到了新疆,我的兩個哥子都去過他家,他們夠熱情的。

這個冬水田就歸集體養魚了。每到秋天將近稻子熟黃了,便要挖田溝,將水排乾,方便後麵收割稻子。

就在幾年前,老王隊長的幾個兒子兒媳都外出打工,隻留下幾個孫兒孫女在街上讀書,家裡缺勞動力,說自己和老伴都快上八十歲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能下地耕田,就按照村裡安排種上了引進的良種薄皮核桃,聽技術員說,光這塊田每年可以收入上萬元,銷售不用愁,還有外地商家來收購,根本就用不著愁銷路。

這可把老王隊說動了心,與年邁的妻子一起,在雨天披起蓑衣戴著鬥笠,起早貪黑,用一天時間把鎮政府免費分下來的果樹發展項目核桃苗載完了,可腰杆痛了好幾天,膏藥貼了兩大盒。

每年打除草劑,打農藥殺蟲,四年長成了幾米高,眼看就封林了,看著開了花結了果,可盼著秋天有個好收成,但那討厭的鬆鼠比人還勤快,天天上樹偷吃果子,它也不嫌棄嫩核桃苦。

人一進果園,它就逃,人一出來,它又偷,一年下來,我們隻在樹下零星地撿到了一箢篼核桃,不夠孩子塞牙縫。

近年來,也沒有心腸去照顧核桃,任它自生自滅,現在就成了這個樣子,雜草和野藤與核桃樹互爭地盤。

要說起當年的核桃項目,老王隊長的這個方田還算有收獲,而我二哥家在我老屋旁邊那個足有7分的拐棍田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到而今那些還活著的核桃樹都不到一人高,可以說都被雜草欺得不長。

大半苗子沒能存活。幾乎就是一個荒田。對核桃項目不抱有任何期望。

楊老板和董專家下草地裡取了一塊土壤作為標本拿回去化驗一下,等結果出來就可以確定種植何種中藥材。

我知道專家都很穩重,不會輕易給結果的。因為在我們村二隊那片近200畝的滑坡地就是個沉痛的教訓,吳老板投資上千萬,到頭後長出的大個黃金蜜柚賣不出錢,就連送給附近老鄉們都沒人願意吃,這可把業主害慘了,五年的勞動與投資都打了水漂。

楊老板和董專家先帶著標板離開了馬伏山,我們與老王隊長站在公路上聊起家常。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