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經濟製衡(1 / 1)

推荐阅读:

“然後告訴他,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那女子若是留在長安,表兄們定不會放過她,有緣自會再見。”

不把人安撫住,怎麼把馮四那份套路出來。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話是李君璞聽林婉婉和白秀然閒話來的,剛好用上。

段曉棠看不清李君璞的臉色,暗笑起來,“你說這句話的時候,不惡心麼。哈哈!”

李君璞不說話了,以後最好不要有人再提起這件事。

桌麵堆疊的紙張竹簡,換彆人知道是馮晟的手稿,好奇心起怎麼也要看看。

段曉棠無動於衷,因為有自知之明,看不懂。

李君璞全憑意氣乾出這件事,此刻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轉眼明白自己的困境在何處。

他熟稔兵書,這些年不得誌沒有實操機會,不得不研究理論。馮晟不同,他比直接提刀子上的勇將多些文化和計謀,但多的不多。

有的隻是一些模糊的經驗和技巧,沒有一套完整成型的用兵理念。

直白的說,馮晟能打仗會打仗,勉強能稱為一位軍事家,但他絕不是一位軍事理論家。

隔代之後,再整理他的經曆理念有莫大困難。

李君璞:“我在想,這本兵書該怎麼寫?”

段曉棠將座位挪到李君璞對麵,正視道:“你的書寫給誰看的?”先考慮受眾。

李君璞不解,“有區彆?”

段曉棠:“供奉在祠堂讓後人仰慕先祖風采,高門子弟從軍前的必備寶典,還是所有有誌於戎馬的人都能看明白的通俗讀物。”

“比如我,”段曉棠指著自己,“識字,勉強有些文化。現有的兵書許多看不懂,分不清斷句,經常被一個生僻字含義弄瘋。”

白秀然表現好些,多年文言文訓練,隻要懂得兵書一貫的邏輯,再經過幾輪學習,就能獨立閱讀。

李君璞時至今日都不明白段曉棠讀書為何這般困難,“很難麼?”

段曉棠回他五個字,“何不食肉糜。”

腦袋搭在桌案上,“我隻想要一本能好好說話,說人話,不用費腦子猜每個字是什麼意思的書。”

段曉棠的傾向很明白,李君璞還有一個問題,“舅舅的用兵之道大約不能形成明確的兵、權、勢等分篇……”

段曉棠補充,“比較碎。”

馮晟生前沒想到日後會被整理成兵書,他本人大約也沒有形成係統化的理論。

李君璞微微點頭,這個形容很恰當。

段曉棠支起下巴,這就有點困難了。李君璞不是不要臉的太平文人,花團錦簇什麼都敢往裡塞。

“像《論語》那樣呢,一問一答,記錄關於軍論的言行。”這樣必然需要一個熟悉馮晟軍務的人參與。

“我再考慮考慮。”李君璞的顧慮與段曉棠不同,如果記錄問答討論,有一個人繞不過去。

段曉棠:“不著急慢慢想,你還有三年時間。”自顧自幫人把截稿時間定下來。

暮鼓聲起,聲聲入人心。

段曉棠:“我回去了,你慢慢琢磨。”

“等等,”李君璞叫住段曉棠,“前幾日祝娘子找我打聽到草原收購羊毛的事宜。這件事你知道麼?”

段曉棠瞬間猜到前因後果,“我知道,商量過的。”

李君璞看段曉棠不明白其中危險之處,不得不著重強調,“此事極為凶險,不能妄動。”

段曉棠:“你放心吧,祝總極為小心,要命的事情她不會碰的。”

李君璞見段曉棠心裡有數,才讓她離開。

林婉婉坐在屋中用鐵針費勁的戳戳戳,見段曉棠空著手回來,感慨道:“很快李二哥就知道,拿國家給的工資,乾自己的私活,有多爽了。”

上班摸魚,功德無量。

段曉棠:“他應該會偷偷寫,不叫彆人知道。”怎麼可能將書稿帶去衙門。

林婉婉:“為什麼?”

段曉棠:“他以前說過他舅舅脾氣不好,得罪了很多人。”誰敢信,李君璞這副不好相與的性格還是進化過兩代的。

白秀然提過,馮晟沒有大是大非的問題,稱得上死後哀榮。脾氣不好,隻是單純的私德問題。

李君璞不想招人眼,低調行事,也是常有之義。

他不打算水一本兵書出來,幾年時間,長安的新聞都不知道換過幾百茬了。

段曉棠看著林婉婉手上的東西,“這是做什麼?”

林婉婉咬牙切齒,“看我戳一個滾滾出來。”

段曉棠撚起一團羊毛,“怎麼帶點乳黃色?”不該是白的麼。

林婉婉:“羊毛漂白技藝不到家唄,祝總已經出錢讓染坊研究了。”有錢真好。

奮力再戳,“全當挖煤沒洗乾淨。”

大熊貓千姿百態,臟點怎麼了,一樣是國寶。

段曉棠看著不成型的一團,“要不要加點水?”

林婉婉:“有用麼?”

段曉棠搖頭,“不知道。”隻要不自己動手就是這麼灑脫。

祝明月抱著最近羊毛各項收支記錄進來核算成本,準確地說,隻有支沒有收。

段曉棠不清楚原材料情況,“羊毛要去草原收麼?”

祝明月抬頭,“怎麼問起這個?”

段曉棠指了指隔壁,“李二擔心你要錢不要命。”

祝明月要錢更要命,“中原和草原沒有固定的互市,屬於對立隔絕的狀態。剛起步,長安周邊和北方的羊毛能供得上。”

照李君璞的法子,出錢讓彆人去乾殺頭的買賣是一時權宜之計。

段曉棠現在是軍職,祝明月真往草原上伸手,一頂私通外族的大帽子扣下來誰扛得住?

三人印象中草原民族能歌善舞熱情淳樸,可在此刻的中原,草原是凶悍野蠻的代名詞。

從東胡到匈奴,從匈奴到羌,從羌到鮮卑到現在的突厥,乃至往後的契丹、女真、蒙古。草原就在那裡,遊牧部族無窮無儘,前赴後繼。

火槍和大炮降世之前,唯有統一的中原王朝靠著強橫的國力與之對峙彈壓。

一旦王朝衰微,遊牧南下,對百姓而言,滅頂之災。

段曉棠:“所以按照現有政策,朝廷不可能從經濟上製衡草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