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穿越古代兒孫滿堂 > 第213章 暑熱開冰窖

第213章 暑熱開冰窖(1 / 1)

推荐阅读:

一番敘述,趙清虎也有些口乾舌燥。

可村長他們是意猶未儘啊。

“聖上天恩,賜予我們綠竹村禦筆牌匾,咱們也能沾沾福氣。”

“是啊是啊,這一切都是清虎帶來的!清虎啊,我也老了,你看這個村長的位置你可願意接下?”

趙清虎有些頭皮發麻,讓他當村長?

省省吧,太累人了。

“村長,您老身體還硬朗!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於咱們綠竹村來說也是如此,我還年輕。”

對於古代社會來說,家有一老,是真的如有一寶。

畢竟,古代生產力低下,社會結構、層級幾百年都不會變。

這種一成不變,毫無波瀾的生態環境下,老人家的經驗是十分重要的。

就比如,確定每年的農時,何時耕種,何時開鐮收割,都是需要經驗判斷的。

這種事情,趙清虎可乾不來,還需要村裡麵的老人們出工出力。

等村長他們起身告辭後,杜真拿來了賬本。

趙清虎此次去京城,前後一個多月,家裡麵發生了不少事情。

他走的時候,旱地裡麵的冬小麥還沒成熟。

現如今,不僅冬小麥收了,大豆種了下去,連夏收後的賦稅都收了上去。

今年趙清虎家的冬小麥收了不少,特彆是他精心挑選的麥種,種植的兩畝地,特殊標注了出來。

二郎也來了,畢竟是田地裡麵的事情,家裡麵是他負責的。

“今年選了多少種子?”

“爹,一共選了一百二十多斤,都是顆粒飽滿,麥穗結子多的,那兩畝地中選的最多。”二郎道。

“好,明年繼續單獨種。種小麥,選種最重要。”

攤開賬本,趙清虎看了看。

自己選種種植的兩畝冬小麥,今年的畝產,一畝是兩百三十二斤,一畝是兩百二十九斤。

這個畝產,對比去年提升了不少。

當然了,也有從頭到尾都用堆肥肥地的原因。

去年的冬小麥,堆肥隻來得及增肥一兩次而已。

他們家自己種植的冬小麥,有梯田內的三十五畝,此外就是王員外送來的十八畝。

佃種出去的旱地,一共六十畝,收租是四成半。

賬本上記錄的很清楚,他們家的旱地,除了兩畝特殊的,剩下五十一畝,收獲冬小麥一萬零九百六十五斤。

畝產在兩百一十多,比去年平均多了半成。

綠竹村內,佃種出去的六十畝旱地,大概也是這個水準。

六十畝旱地,一共收到了佃租五千六百一十斤。

佃戶們佃種的旱地,冬小麥的畝產也是兩百一十斤左右。

李家村的十七戶佃戶,隻佃種了水田,是沒有旱地的。

而佃戶們自己開墾的荒地,也不是他們家的。

除非趙清虎花錢買下一些荒地,讓佃戶們開荒,得到的旱地才是屬於他們家的。

“今年冬小麥收租是怎麼收的?”

“一畝地四十斤。”

宋天賜還挺清廉的,一畝地四十斤,大概就在兩成收成,還降低了一點點。

趙清虎家,免稅的隻有二百畝水田,這些旱地,除了開荒的,其餘的都是要收稅的,一共是七十八畝。

冬小麥稅賦收掉三千一百二十斤。

冬小麥收獲不錯,能入倉的就有一萬三千五百斤。

他們家雖然人口多,這麼多小麥也能吃上一段時間。

此外,還有特殊選種的兩畝地,以及留存的挑選出來的種子,也有五百多斤。

“那兩畝地收的麥子留種,另外就是二郎你單獨挑選出來的,留種,明年繼續種植。”

“知道了爹。”

這段時間,田地裡麵也就是冬小麥收了,隻有這點賬。

接下來,就是跟杜真對一對家裡麵的賬了。

“府城的豆腐坊賺錢了?”

翻開賬本,趙清虎第一眼就看到了府城豆腐坊的盈利。

雖說是兩個多月合在一起的,但是,真不少,有一百五十多兩銀子。

“府城的賬本,第一個月賺了不少有一百多兩,自從老爺去了一趟府城後,豆腐坊的生意恢複了不少,又賺了一些。”

“好啊。”

趙清虎鬆了口氣,看來,自己大張旗鼓經過慶州府,打出了入京麵聖的招牌,果然有用。

他們家豆腐坊,算是徹底在府城立住了。

看了看工人們的工資,趙清虎微微皺眉,“你寫個信去告訴曹秀才,豆腐坊的收入,每個月盈利的百分之一當他的獎勵,另外再取百分之一,作為工人們的獎勵。”

“好的老爺,那之前的要補上嗎?”

“補上,讓他們在賬上提取就是。”

“知道了老爺!”

府城豆腐坊跟豆腐店的賬本是在一起的,沒有分開。

再看,就是家裡麵的豆腐坊,還有三家豆腐店的。

加起來不多,一個月的盈利是一百六十多兩,杜真一共抽取了一百二十兩利潤入公中。

再看公中的賬目,支出這些趙清虎沒看,就看了結餘。

公中已經有五百多兩銀子,上個月支出有點多,一百四十多兩,其中還包括柳樹鎮豆腐店的購入資金。

“乾得不錯,取二兩銀子,補你上個月的月錢!從今往後你就是咱家的管家了,每個月二兩銀子月錢,淩軒的月錢不降,反正他還兼任著西席先生呢。對了,跨院的賬目給我看看。”

跨院,就是書香四女的賬目,是單獨分出來的,沒有跟公中牽扯在一起。

趙清虎掃了一眼賬目,花的也不多啊。

幾個丫頭,是不是還幫他省錢呢?

一些補品、胭脂水粉都沒有購買記錄,倒是有一些取用布匹的記錄。

趙清虎掏出一張一千兩銀票,“入跨院的賬本,回頭我跟她們說說,不用節省著。此外,公中有錢了,家裡麵的生活檔次也該提升一下,你看著弄些補身體的好東西回來。”

“老爺,這一次您從京城帶回來的就有不少補品!人參、靈芝、鹿茸、燕窩、阿膠、海參都有。”

“那就先用著。”

“老爺,肥皂作坊的賬本也對一對?”

就在此時,書香四女走了進來,還帶著大丫,同樣拿著賬本。

趙清虎笑了,“肥皂作坊隻有出沒有進,沒什麼看頭。”

“爹,我跟四位姨娘可用心了,你確定不看?”

小棉襖有要求,趙清虎自然要回應。

“爹看看。”

香皂作坊,趙清虎給書香的原始啟動資金也是一千兩。

沒想到,竟然已經花的差不多了。難怪要來對賬,這是缺錢了啊。

大頭都是購入原材料的,還有香皂作坊的建造。

四畝地的作坊,就在新建的豆腐坊旁邊,高門大院,清一色都是磚瓦結構,花了一百多兩銀子。

除此之外,就是原材料,各種花粉,還有動物油脂的費用。

“對了,鄭師傅還在嗎?”

擦了擦額頭細汗,大薯來了啊,天氣真的熱。

“二郎你去冰窖取些冰出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