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穿越古代兒孫滿堂 > 第101章 王員外下田

第101章 王員外下田(1 / 1)

推荐阅读:

中秋節後,趙清虎帶著大郎他們開始給水田放水曬田。

秋收來臨之前,準備工作要做好。

家裡的勞力們,要給他們吃好喝好,養養肥膘,好準備下苦力。

水田放水曬土,鴨子大鵝不能繼續往水田裡麵趕了,這幫家夥,也是要吃稻穀的。

水稻收割,忌諱田裡麵有水,成熟的稻穀被水泡上一泡,也是要發芽腐爛的。

除此之外,這密集種植的水稻原本就瘦弱,加上稻穗的重量,很容易出現收割前倒伏。

田裡麵乾燥,最好是泥土乾燥到龜裂程度,如此即便水稻倒伏,稻穀也不會受損。

你要是田裡麵有水,還倒伏了,那這一年也白忙活了。

趙清虎家也沒有擅自行動,收割稻穀跟收割小麥一樣,村裡麵一起行動,等銅鑼響了才能開鐮。

一直等到八月二十二,處暑到來,綠竹村裡麵才響起了大家所期待的銅鑼聲。

村長拎著銅鑼,拄著拐杖,從村頭走到了村尾。

“開鐮開鐮明日開鐮”

當晚,趙清虎家裡麵,大郎幾個,在最後整理工具。

鐮刀、竹筒水壺、麻繩、竹席、籮筐、牛車、驢車、扁擔、竹篩、簸箕,這些都要用上。

除了四個蘿卜頭,秦氏跟謝娘子,其餘人,都要下田。

就是三丫幾個小的,也要背著小籮筐,加入到拾稻穗的隊伍中去。

趙清狗、趙清牛也來了,秋收也趕時間,而且,秋天多雨,處暑這幾天,雖然天氣看好,也不能大意。

所以要搶時間!

為此,豆腐坊停掉了“挑夫”買賣。

好在,農家都有準備,中秋節後,不少人家都囤積了一些豆腐在家裡麵,讓他們家豆腐坊生意在這幾天猛增了一倍。

已經是處暑時節,氣溫下降,豆腐的保存時間也拉長了。

在木盤裡麵倒水,加上一些鹽巴,保存七八日不是問題。一旦農忙,從早到晚都在田裡麵,不僅挑夫們不會上門,家裡麵也不會留人專門等著買豆腐啊。

三郎送去鎮上的買賣沒有停,不過,四郎被留下來了,每天早上隻有三郎一人駕著牛車出門。

一切都要給秋收讓路。

就是村裡麵來人了,讓趙清虎考慮考慮,早上提供的豆漿、豆花不要停。

他們都喝習慣了,不喝沒力氣,秋收了,更是舍得花錢。

趙清虎自無不可,反正豆腐坊也沒有徹底停下。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王員外竟然在開鐮第一天,駕著馬車來到了綠竹村。

“王員外,你這是?”趙清虎剛剛拿了鐮刀要下田,就聽到了馬車的聲音。

見王員外從馬車上下來,他也吃了一驚。

“哈哈哈哈,老弟,我來看看你們今年的秋收。”王員外笑道。

轉念一想,趙清虎就明白了,王員外這是來看堆肥效果的。

堆肥對冬小麥有增產,可那時候村裡麵人剛剛學了堆肥,趕得及給冬小麥增肥的不多。

可水稻不一樣,綠竹村家家戶戶,都給水稻用了有機肥。

“那你在我家休息下,秋收忙碌,沒有幾天出不了結果。”

王員外卻搖了搖頭,“老弟啊,我這等不及了,你放心,老哥我這身板還行,你給我一鐮刀,我也下田。”

你這是地主老財,體驗田園生活來了?

趙清虎無奈,帶著王員外下田了。

彆看王員外身材發福了,可蹲下後,鐮刀揮舞,還真的有模有樣。

水稻收割,流程很簡單。

趙清虎、四郎、五郎,加上魯羊蹄、吳樹根、顧淩軒,還有王員外七人,一人一把鐮刀,一路往前收割,每人負責大概一米二寬的地方,確保蹲在原地,就能從左收到右。

蹲著收割,輕鬆些,大部分時間是彎腰收割的,這樣速度快些,卻考驗體力。

收割的水稻,大概兩次下鐮刀,就有一小捆,堆放在旁邊。

一排一排過去,趙清虎第一排,他收割的水稻就堆放在田埂上。

後麵跟著的,收割的水稻,就能放在他收割之後的空白處。

趙清狗、趙清牛、大郎、二郎,四個壯勞力則是負責脫粒。嘿呦嘿呦摔打著稻杆,噴濺的穀粒,被竹席擋住,全都落在了木盆裡麵。

大丫幾個大一點的丫頭,還有錢氏、小李氏負責搬運水稻。

一捆一捆,遞給脫粒的四個壯勞力。

一套流程走下來,脫離的稻杆扔一堆,等著紮成小捆晾曬,之後收集起來,就是冬天牛羊驢的口糧。

稻穀則是落在了大木盆裡麵,差不多後,直接過篩,裝籮筐用牛車運回去,在曬場上晾曬。

下了田,蹲下後,就沒有休息的說法。

趙清虎照顧王員外,收割兩排就會停下來,跟他聊一聊,談談今年的秋收,稻穀的質量,堆肥的效果等等。

讓他沒想到的是,王員外雖然出身富貴,但是下田之後,還真是一把好手,硬生生跟著他們從上午乾到了下午收工。

他們三兄弟,一共佃種了十五畝中等水田,五畝上等水田。

勞動力足,第一天就收割了五畝,按照這個進度,四天時間就能把佃種的水田全部收完。

王員外在趙清虎家住了下來,吃住都跟他們一起,就睡在趙清虎外屋的羅漢床上。

看來,他是要等一個結果才會回去。

趙清虎雖然莫名其妙,卻也沒有阻攔。

倒是因為王員外的來到,他們家夥食提升了一個檔次。

王員外沒帶廚子過來,可每天都有人送一些新鮮食材過來,有魚有肉還有雞鴨。

四天時間,二十畝佃種的水田收割完成。

趙清虎馬不停蹄,帶著家人去了山坳,他們家還有八畝水田呢。

王員外見到山坳內的水稻後,眼珠子都亮了。

“老弟,這就是你用新辦法栽種的水稻?”

趙清虎點頭,這件事情全村都知道,沒必要隱瞞,育苗插秧,這辦法可比天女散花強多了,是目前條件下更加先進的水稻耕種辦法。

“好啊,這水稻一看就不錯,肯定比老辦法耕種的畝產高。”

不僅是王員外感興趣,村裡麵水田少的,已經收割完了的農戶,也有人來看熱鬨。

畢竟,他們早就盯上趙清虎家山坳裡麵的八畝田了。

看著不錯,就等最後收割晾曬後稱重,看看這新的耕種辦法,最後的畝產到底有多少。

八畝水田,趙清虎沒有提前篩選稻種,畢竟,這水稻看上去都差不多,他實在是選不出來。

至於說,袁爺爺的三係雜交水稻,趙清虎想都不敢想。

個人之力終究有限,想要完成三係雜交水稻,在這古代封建王朝,除非朝廷主持,大量人員參與進來,否則根本不可能成功。

畢竟,三係雜交水稻法,耗時耗力,還有一定的概率學在其中。

趙清虎雖然明白原理,可讓他實現,難比登天。

就比如,他還知道化肥的生產原理呢,就是火藥,一硝二硫三木炭,加上白糖大伊萬,他也知道啊,可讓他手搓出來,你想太多。

他連購買硝石,盛夏的時候找到了董大夫,說是有渠道,可到了如今都處暑了,還沒見到一塊硝石。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