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椒房殿的帝王一身近黑玄色龍袍,長袍上繡滄海龍騰圖,袍角隨輕快有力的步伐翻湧,朝霞灑在衣袍上,反射出豔陽般的輝煌。
帝王下早朝已卸冠,他生性隨意不羈,一頭長發無束縛披散,左側鬢邊留雙辮,左眼下方二指處一點淚痣勾魂奪魄,臉輝映晨曦,為那張禍水容顏再鍍一層瑰麗。
要說威懾天下的帝王之氣與九五至尊的高貴,在他身上體現最多的還是風華絕代的貌美,美得似妖似魅。
歲月似乎從不敗美人,尤其是這樣的絕色。
明明是兒女成群,孩子們都能娶妻的年歲,時間的沉澱卻僅是在生得肆意張揚的眉眼之間增添了一抹歲月之美,顯出了幾分溫柔沉穩。
單單是看臉,不談其他,齊景暄像極了他的父皇。
神武大帝靠近趙皇後,抬手托住皇後的手腕扶她平身,那雙蘊含妖冶美感的淺褐色眸子向謝知月促狹一瞥,有些漫不經心的問道:“皇後這是在做什麼?誰家的丫頭又犯事了?”
他用的是又,顯然是對趙皇後召見臣子女兒進宮訓話的事司空見慣了。
趙皇後緩緩跟在神武大帝身後,態度一改方才麵對謝知月的中宮威儀,轉變得溫柔小意:“昨日暄兒跳江救人,所救之人,就是這丫頭,臣妾不過是叫她來跟前問幾句話。”
“太子退熱了嗎?”神武大帝對自己兒子所救為何人並不關心,就連對兒子的稱呼也是生疏的太子。
謝知月一直清楚,這對帝後之間,雖說是少年夫妻攜手同行至今,可神武大帝隻是把趙皇後當作是自己的皇後,趙皇後卻把自己當作是神武大帝的妻子。
神武大帝質子出身,平定亂世一統九州建立大盛王朝,當之無愧的梟雄,再加上美貌的錦上添花,能成為他的皇後,稱得上是一大幸事。
再奢求他的真心,那就有些逾越了。
隻是可惜了這位絕代風華一世無雙的神武大帝,最後的落幕方式卻是兒子的篡位謀逆,死在親兒手中。
齊景暄實在太不是東西了!
就算神武大帝沒那麼喜歡他那個兒子,不也封他當了太子,多年沒廢他的太子之位嗎,他奪位也可以選擇軟禁,沒必要直接弑父啊!
謝知月又把齊景暄拖出來在心裡暗戳戳的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一世,除了她和她的家族要避開齊景暄,也希望齊景暄對於他的父親,兄弟姊妹們,不說當個好人,至少當個人吧。
趙皇後說起太子的病情,就心也疼肝也疼的模樣,“還沒有,太醫們都守著呢。”
“太子身子骨怎麼這樣弱,沾了點涼水就高熱不退。”神武大帝顯然有些嫌棄。
趙皇後的憂心全都僵在了麵上。
她素來會察言觀色,尤其是對她的丈夫神武大帝。
儲君乃國本,身為儲君,既要保障人品才學,身體健朗也無比重要,偌大一個王朝,總不能交付到一個病秧子手裡吧?
“陛下,暄兒平日裡是挺健朗,昨日中元,中元本就忌水,他又沾了水,許是有這方麵的緣故,不是人人都像陛下一樣,壓得住牛鬼蛇神。”趙皇後找說辭為兒子辯解。
“那他救的這小丫頭呢?病沒?自己回答朕。”神武大帝懶得聽皇後的借口,對謝知月說道。
“回陛下,臣女一切安好,太子殿下玉體有恙,乃臣女之過,臣女甘願受罰。”謝知月把頭埋得死死的回答。
神武大帝攬住趙皇後坐下,他那一攬,趙皇後臉上一派受寵若驚的嬌羞。
雖說陛下行事很多方麵本就沒那麼循規蹈矩,可是還有外人看著,這也太不符合禮數了吧!
在趙皇後要開口說些什麼之前,神武大帝率先開口追問謝知月:“你說是你的錯,是你拉著太子下水,還是你求太子自己下水去救你的呀?”
他甚至沒問謝知月是誰。
謝知月沒懂神武大帝為什麼這樣問,但皇帝發問,她就隻能如實回答:“都不是。”
神武大帝身為帝王,還是平亂世收天下建王朝的帝王,按理說應該有很強的壓迫感,可是自從他來,椒房殿裡的氣氛就沒那麼壓抑了,她都沒再那麼害怕趙皇後。
上一世每次看到神武大帝也是這樣,印象中,他身上好像就沒有表露出來過龍威二字。
可無人不知,就是這樣一位長相妖豔,沒有多少龍威的帝王,曾有流傳至今的征戰壯言:酒莫絕,歌莫卻,朝天再奏破陣樂。
豪邁霸道程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蕭寰和蕭舅父就對他們這位帝王崇拜不已,一心追隨君王,提攜玉龍,願為君死。
可惜愚忠報不了忠骨。
神武大帝接下來一句話拉回謝知月的思緒:“都不是,那就是太子自己跳下水救你,那是太子自己的決定,如此,那太子患病,跟你沒什麼關係。”
“陛下,可暄兒確是因救她才發高熱!”趙皇後顯然是想在謝知月身上出這口惡氣,她兒子病了,她怎麼可能輕飄飄的放過罪魁禍首?
“皇後,太子那麼大的人了,人家一個小姑娘,一沒引誘二沒拉著他不放的,他自己要去救人家,自己做出的決定,出了什麼意外,那也是他自己的責任,非要推卸到旁人身上,那就不對了。”
神武大帝似是說教,又似是敲打。
趙皇後適可而止的中止要處罰謝知月這個問題,“臣妾一時過於憂心太子病情,是臣妾心急了,這就讓人送她出宮好了。”
“不過,既然太子是為救她患病,想來她也自責,送她去連城宮裡,為太子抄經祈福,直到太子病愈,皇後以為如何?”
趙皇後這才發笑,“陛下的決斷,正和臣妾想法一致。”
謝知月就跪在下麵欲哭無淚。
首先,她是真的沒有因為齊景暄病了自責,其次,趙皇後正常情況下除了罰她跪著,在太陽底下跪著,就是抄書,她也能猜到。
隻不過趙皇後出罰,就是在未央宮抄書了。
神武大帝跟趙皇後不愧是少年夫妻,罰人的方式都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