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支大軍應該都在杜素的掌控之中了。”
“現在這個局勢,大乾不可能平白招惹如此強大的對手。”李永一臉絕望的搖著頭。
重甲精兵,是最強大的兵種!
他們身披重甲,刀砍不入,槍刺不穿。
就連弓箭也很難對他們造成傷害。
又能打,又能扛。
他們就是戰場上的鋼鐵洪流,所過之處,無不是一片屍山血海。
唯一的缺點,可能也就隻有移動速度慢了吧。
那秘密訓練的三萬重甲步兵,往少了說也比得上普通的十萬大軍!
還有那兩萬秘密訓練的重甲騎兵。
大乾明麵上最強的重甲騎兵,就是鎮武衛。
可鎮武衛也是由一萬重甲騎兵,和一萬輕騎兵組成的。
鎮武衛對上那兩萬重甲騎兵,誰生誰負都不好說。
更何況除了這兩萬重甲騎兵三萬重甲步兵,隋國還有秘密訓練的十五萬精兵呢!
加起來就是二十萬大軍!
再加上他在牢裡也打聽清楚了邊境的戰況,覃超還帶著十萬大軍呢!
此戰,大乾少說要麵對隋國三十萬大軍!
這仗怎麼打!
以大乾的國力,打贏這三十萬大軍不是問題。
但大乾自己也必定會元氣大傷!
如今北方有草原虎視眈眈,大乾敢這樣賭嘛?
“這二十萬精兵,父皇都知道。”秦夜沉吟一聲。
“那,陛下怎麼想的?”李永心中一陣忐忑。
這畢竟是背著人家練的大軍。
兩國是兄弟之國,雙方的兵力基本都清楚。
他隋國弄了這麼一出,偷偷練了這麼多大軍,乾帝知道了心裡肯定不舒服。
肯定會懷疑隋國練兵是為了攻打大乾!
“父皇若是心有芥蒂,本宮今日就不會來找你了!”
“父皇若是忌憚這二十萬精兵,本宮也不會來找你!”秦夜笑著搖搖頭。
此戰的主力大軍,不會是大乾軍!
此戰說到底還是內鬥。
大乾軍隻是給李永去站場子的。
所以,也就不談什麼傷亡慘不慘重了。
此去能打就打,若是隋國境內沒有人響應李華的號召,大乾軍可不會陪李華打進隋國,而是駐守兩國邊境,抵禦隋軍!
“陛下心胸寬廣,陛下英明啊!”李永立馬朝著皇宮的方向拜了拜。
可緊接著,壓在他心裡的那塊大石頭,還是紋絲不動。
因為大乾皇帝即便不追究此事,他又能出兵多少助自己平叛呢?
十萬?十萬就到頭了吧!
十萬大軍出戰,背後所需的後勤資源,人力物力,就已經是大乾的極限了。
再多,大乾恐怕就會傷筋動骨。
大乾不會冒著元氣大傷的風險為自己平叛!
“太子殿下,此戰的勝算,恐怕不大”李永搖了搖頭。
“最新消息,杜素是因為掌控了隋國秘密訓練的二十萬精兵之中的一半,才造反成功。”
“剩下十萬精兵,以及隋國其他的大軍,是在杜素登基之後獲得兵符,殺儘了隋國皇室後,才不得不臣服於他。”
“如今,至少還有十萬精兵,是可能忠於你這個隋國皇室最後的血脈的!”
“你此去是帶著大乾軍奉天靖難,消除逆賊的!”
“等你帶著大乾軍回到隋國境內,振臂高呼,必有無數義軍蜂擁而至!”
“幫助你奪回隋國的江山!”
“畢竟你才是隋國的皇室子弟,杜素隻是個逆賊罷了!”
“十萬大乾軍,加上你隋國的義軍。”
“無論如何也能將杜素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逆賊推翻!”
“你要相信,隋國的軍心和民心,都在你身上,都在你這個僅存的皇室子弟的身上!”秦夜連連說道。
他之所以如此篤定,是因為隋國已經被李家皇室統治了兩百多年了。
而且李家世世代代,也都算是明君。
至少隋國的經濟很強!
所以民心也一直都在李家皇室的身上,軍心也是如此!
隋國武將一直被隋國的文臣打壓。
如今杜素這個文官之首做了皇帝,武將們必定人人自危。
這種時候李永站出來,背後還背靠大乾,誰不會想著投靠李永,鏟除逆賊,弄一個從龍之功啊!
往往越是亂世,人心越浮躁,越想要冒險。
因為一旦賭對了,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從一個普通人,搖身一變成為國公,甚至王爺都是有可能的!
“萬一民心不在呢?”
“萬一杜素已經徹底掌控了隋國的大軍呢?”
“那這十萬大乾軍過去,豈不是泥牛入海!”李永臉上閃過一絲驚恐。
他,性格太過謹慎,甚至有些膽小軟弱了!
當初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被派來當使節。
做事束手束腳,謹小慎微,縮頭縮腦,不容易惹事。
“滿門被滅,如今有一個率領十萬大軍回去複仇的機會。”
“你若是畏首畏尾把握不住,本宮也就無話可說了。”
“無論如何,父皇念著與隋帝的感情,是不會將你交出去的。”
“往後你就在大乾做一個平民百姓吧。”
“那血海深仇,就忘了吧。”秦夜搖了搖頭,轉身就走。
“對了,本來此戰本宮會與你同去。”
“前線還有鎮國公領兵。”
“你覺得此戰沒有勝算,本宮會親自上陣嘛?”
“但你認定了此戰沒有勝算,那此戰就確實沒有勝算了。”
“好好當你的,平民百姓吧。”
“來人!送大乾百姓李永離開天牢!”秦夜低喝一聲。
緊接著,就有兩名獄卒跑了過來,將李華手上腳上的鐐銬打開。
“太子殿下無需激將!此戰,我打!”
“這個仇,本王必須得報!”李永站了起來,一臉堅定。
他爹既然死了,那他就繼承了親王之位!
隋國的王爺都是以名字來稱呼的。
他爹叫李昇,便是昇親王。
他叫李永,那在斬除逆賊,繼位登基之前,他自然就是永親王!
“好!這才像個王爺的樣子!”
“後天,本宮將會親自率領五千太子宮衛,護送你趕往兩國邊境,與蘇有孝所帶領的十萬大軍彙合!”
“先解山南城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