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第四機械工業部無錫 742廠開始建設,獲得了國務院28億人民幣的投資,從小日子東芝引進了全套三英寸半導體晶圓廠(具備 5微米技術),並於1982年正式投產,被視為中國第一個大規模半導體晶圓廠。
從1984年到1990年,華夏先後共引進建設了33個半導體晶圓廠。
然而,由於當時時代的局限性以及諸多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些半導體晶圓廠中的大多數未能形成規模生產,也無法實現良好的商業運轉。
對於彩電所需的芯片,唐振華還能想辦法找人手工製作,但 vcd所需的芯片比電視機芯片更為高端。
即便他腦海中擁有先進的知識,可在硬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也難以成功研發出來。
“說吧,需要我做什麼?”
馮愛民看著唐振華,沒好氣地說道,臉上卻帶著一絲無奈的寵溺。
“專利的事情還需要麻煩老師,另外希望老師幫忙介紹一些學長或者老師。”
“我就知道。”
馮愛民輕輕哼了一聲,他心裡清楚,單靠唐振華一人的力量,想要完成 vcd的製作確實有些困難。
唐振華看著自己的老師,尷尬地笑了笑,撓了撓頭。
“你呀走吧!”
“去哪?”
“你說去哪?”
“哦!”
接著,馮愛民帶著唐振華來到了華科院。
“王祥,羅文舉。”
“老師您來了。”
“老師好!”
“這是王祥,比你高兩屆,算是你的學長,羅文舉比你低一屆,你的學弟。”
“這位就是我跟你們說過的唐振華。”
馮愛民來到華科院,喊來兩個人說道。
“學長好!”
“學弟好!”
唐振華連忙和他們握手,打招呼!
原來都是同門師兄弟呀,果然馮愛民還是最偏愛他的。
“你和他們說,還是我和他們說?”
“我說吧。”
馮愛民都把人喊來了,唐振華如果再說服不了他們,那自己就白來了。
“學長,學弟,是這樣的”
接著唐振華把自己規劃王祥他們說了一邊。
“我已經和沃爾瑪、凱馬特簽訂了價值 16億美元的合作協議,現在第一批貨款已經到賬,所以研究費用方麵大家不用擔心。另外,請你們放心,我會和鵬程大學溝通協調,把你們借調到我們那邊參與項目。在借調期間,工資待遇我們誌國電子廠會照發,而且你們什麼時候想回來,隨時都可以回來。”
“這話說的,能幫到學弟,是我這個學長的義務。”
王祥聽了唐振華的規劃後,眼睛一亮。
他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能夠成功研發出 vcd芯片,那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能為自己的履曆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且,vcd作為一款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產品,市場潛力巨大。要是自己有幸參與其中,那將是一份不可磨滅的榮譽。
更何況隻是借調,還能額外獲得一份收入,簡直是兩全其美。
“錢不錢的都無所謂,主要跟著學長學一些東西。”
羅文舉也被唐振華描述的前景所震撼。
像聚焦伺服、循跡伺服、數字壓縮技術以及視頻解碼芯片技術等,這些都是他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對於他們這些熱衷於科研的人來說,碰到這樣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項目,眼睛都放光了。
“那就謝謝學長和學弟了!”
唐振華開心地說道。
能進入華科院的人,個個都不是等閒之輩,他們的技術和能力那都是杠杠的,有了他們的加入,項目成功的希望又增加了幾分。
“行了,走吧!”
“好!”
給王祥他們留下自己的聯係方式,唐振華跟馮愛民又去其他研究室。
畢竟,唐振華要研發 vcd,芯片方麵的人才必不可少,他還得繼續尋找更多的幫手。
“這位是王飛炎,京都大學電子工程的導師,你們聊!”
馮愛民帶著唐振華見到了王飛炎。
“王老師,你好!我是唐振華,馮老的學生,這次過來是有件事想請你指導一下”
接著唐振華vcd的規劃,設計,圖紙拿給王飛炎。
“這是?”
“咦!沒想到可以接入電視中,很巧妙呀!”
“原來是這樣啊!我之前怎麼沒有想到呢!”
“這個設計真不錯!”
“”
王飛炎一邊看著圖紙,一邊說道。
“馮老,你這位學生簡直是技術方麵的人才呀!”
王飛炎看完之後,忍不住對著馮愛民說道。
“還行吧,一般般。”
馮愛民表麵隨意地說道,其實心裡樂開了花!
自己的學生這麼優秀,他這個當老師的臉上也有光啊。
“馮老你”
王飛炎也是一名老師,可他心裡清楚,自己教不出像唐振華這樣出色的學生。
“王老師,我也就是紙上談兵,具體怎麼實現,還得靠您幫忙才行。”
唐振華謙虛地說道。
“行,我可以幫忙。”
王飛炎一眼就能看出vcd的潛力,很樂意參與之中。
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等鵬程那邊的研究室弄好,他隨時過去。
不僅如此,王飛炎提議帶著學生一起過去,實踐出真知嗎!
對於這個提議,唐振華舉雙手讚同。
本來想挖借調一個人過來幫忙,結果來了一群,這不是老天都在幫自己嗎!
其實先他們這些搞科研的,除非國家支持,否則他們自己很難堅持下去。
現在唐振華不僅可以提供他們研究地方,還提供成熟的方案,比他們閉門造車強太多了!
芯片、通訊、光電等各個領域的技術人員都找齊了,接下來的事情似乎都變得容易起來,剩下的問題也都不算問題了。
“老師,這次非常感謝您!”
晚上,京都大學老師家屬院,唐振華陪著馮愛民喝兩杯。
“不用謝我,如果你沒有規劃書,我是不會幫你的。”
馮愛民淡淡地說道。
“不管怎麼說,都要謝謝您,要不是您的教導,也不會有現在的我。”
“也是你自己努力。”
說著兩人喝了一杯。
“小唐少喝點,吃菜!”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慈祥地說道。
她叫朱美英,是馮愛民的愛人,也是京都大學的教授。兩人一生都致力於中國的科研事業,沒有自己的孩子。
唐振華上學的時候,沒少在他們家蹭飯,他們對待唐振華就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關懷備至。
這也是前世唐振華去了鷹醬後一去不回,馮愛民得知後氣得生病,最終鬱鬱而終的原因。
再次見到師母,唐振華在心裡暗暗發誓,這一世一定要好好照顧兩位老人,讓他們安享晚年。
“謝謝,師母!”
“客氣什麼。”
“真好吃!我在鷹醬的時候經常懷念師母做的飯。”
“好吃,就多吃點!”
“嗯!”
唐振華應了一聲,大口大口吃著。
“你這孩子,慢點吃,不夠還有呢!”
看著唐振華狼吞虎咽的樣子,老太太很是開心。
在京都待了兩天,唐振華便返回鵬城。
萬事俱備,現在東風也借來了,該起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