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關於北伐大軍的消息,早就有軍情奏報傳來。
但是,在這幾年裡熟悉了勝利的京師百姓,還是下意識的以為這是假的,會不會是消息不準確,以及有什麼誤會雲雲……
可是……
當此刻,真正聽到左右路兩軍,發自內心的嘶吼,幾乎要震徹整個京城時,所有人都愣住了。他們站在原地,呆呆的看著遠處以李南佑和姚川河為首,黑壓壓的大軍回京。
在場的一些百姓,依舊記得,幾年前他們出征之時,氣勢如虹。儼然真正的精銳之軍,可是現在卻如喪考妣,一個個灰頭土臉,更有不少人戰甲破碎,顯得狼狽至極。
“真敗了?我們怎麼會戰敗?不是說帝京隻有十萬守軍,而我們足足有十萬嗎?再說,之前能連破四郡,為什麼到了帝京卻戰敗?我聽說……是糧草問題。”
有人說出這幾日流傳最廣的“小道消息”。畢竟,雲徹在帝京的傳奇是十一年的戰功所積累的。當那個軍情奏報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有“明白事理”的推測到了糧草。
但是,很快就有人反駁,“四郡之地的那些守軍,都是什麼臭魚爛蝦,大半都是當年的投降者。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哪邊倒。雲徹帶大軍前去,他們當然投降了。但那帝京是什麼地方,聽說有絕頂三品鎮守,另外兩個三品的戰力,也極其不俗……”
“猜的對,或許就是因為打不下來,但卻是又有糧草困頓,再加上拓跋大皇子突破二品,所以陛下讓暫時回京,雲徹卻叛逃……”
百姓之中,有人在刻意引導言論,並且將很多人的疑問解答的同時,也完善了整個事件全貌。
“噓!剛剛你們聽到了沒有?”就在這時,又有人道:“雲徹叛逃通敵,怎麼還有‘通敵'”?
刹那間,一行人麵麵相覷,在此之前他們根本沒聽過這個罪名。通敵?哪個敵人?
而此刻不僅是百姓疑惑萬分,隻感覺要揭出某個陰謀,一眾官員也是驚愕無比。待到李南佑和姚川河走近後,某個官員再也忍不住了。
“姚將軍……李將軍!你等方才說雲徹叛逃,還通敵!可是為真?這是軍情奏報上都沒有的!”
如果僅僅是抗旨叛逃,雲徹還不足以激起趙國大多數百姓的憤怒,原因很簡單,糧草問題是繞不過去的,且有很多“自以為聰明”的都在分析,這裡麵的疑問有很多。比如三十萬大軍為何會被十萬大軍追殺?比如雲徹隻因為糧草不足就抗旨?
但“一旦通敵”,那麼這些疑問,都會有答案了!
左相趙宗毅,此刻臉色驟變,但忽然他想到什麼,眼神之中多出了一抹暢然。
雲徹通敵?通拓跋皇族嗎?他不信!
而右相金崇之,則是立刻表情肅穆問道:“兩位將軍,此事非同小可!慎言!”
此刻。
姚川河二人,已經來到了百官的麵前。二者紛紛臉色愁苦,滿眼的愧疚。行走之時更是身形虛弱,仿佛很多天都沒有睡好覺。給任何人的視角,都是一臉的痛不欲生,愧疚悔恨!
“右相,我所言,皆為真!”李南佑開口。
眾臣原本看向的是姚川河。畢竟此二人雖然同為五姓望族。但姚川河是老將,在很多人印象中,老成持重。陛下此次將其作為雲徹左軍統領,就是對其非常信任的意思。
但李南佑卻搶先一步回答,仿佛二人的主心骨,已經變成了姓李的。
當然,這種錯覺很快一閃而逝,因為姚川河已經徐徐緩緩說道:“拓跋大軍來的時間非常精準,恰恰是吾等答應雲徹,要為其站在黃昏後的時間點。本來中軍大營的駐紮地點十分隱秘,若無親衛帶領他們根本發現不了。但是我二人所在的營帳,卻在同一時間被攻擊!”
“等到一番大戰,我二人重返營地時,發現營地早已經亂成一團。隻能號召士卒暫退,能退多少便退多少!”
“而那時候,李將軍回去查探,正巧發現了雲徹的親衛!李將軍雖然年輕,但思維敏捷,瞬間就想到雲徹親衛早已經跟著他離開,又怎麼會在戰場上出現?他正想詢問,那親衛也發現李將軍到來,竟然直接自刎!”
姚川河說的信息充足而又精準,由不得眾人不信。
而趙宗毅似乎早就等在這裡。
聞言立刻問道:“已經死了,又如何得知雲徹通敵?再者言,難道雲徹私通拓跋嗎?”
此刻,他渾身凜然正氣迸發,“雲徹這一路北伐,殺了多少拓跋族人,他們無不想除其而後快!爾等誣陷,我要稟奏聖上……”
他正要繼續說下去,卻見李南佑陡然將其打斷。
“左相!誰告訴的你,雲徹私通的是拓跋?”
“嗯?”趙宗毅臉色猛然一變。
李南佑已經伸手入懷,取出一物,直接交給金崇之。“右相,這是從那親衛處搜到的一封信,請儘快交予聖上!多餘的吾等不敢多言!這才在軍情奏報上未明言!”
嗯?
聞言,金崇之也有些發愣,他立刻轉過身,讓親衛阻擋眾人視線目光,很快打開信看了一眼。
瞬間他的臉上閃過驚訝、迷茫,多種複雜表情變幻,最後卻全成了恍然與喜悅!
隻是這些情緒很快一閃而逝,最後全然變成了憤恨和痛心疾首!
“雲徹!爾真敢通敵!”
他怒吼一聲,旋即忙看向眾人,“我要儘快麵見聖上!此乃軍機要務!”
眾人被他說的一陣驚愕,更顯茫然。
卻見金崇之匆匆離開,竟是連大軍都顧不得迎接,似乎是全權委托給了左相趙宗毅。
然而,大軍回京不會入京,隻會在距離京城十裡外的地方建營,而左右大軍統領,在金崇之進入宮中後不久,更是被傳召!
一時間……
京城內人心惶惶,如此大的陣仗,更是坐實了雲徹通敵!
可通什麼敵?
以趙宗毅為首的主戰派官員,憂心忡忡,不是拓跋,還能是誰?
這到底是金崇之給他們的障眼法,還是真的有其事?
一時間,一些主戰派臣子,更是開始內心動搖。萬一呢?雲徹若真的通敵,那麼,性質一切都變了!
因為,不論是此前的抗旨不遵,還是戰前叛逃,都是他個人的事情。但是若是坐實“通敵”,那麼往日跟雲徹有交情的,恐怕都要被牽扯其內!這個時候,他們又豈能不驚慌!
當整座京城內心惶然的下午,便有消息,從宮城內傳出!
第一、雲徹通敵,趙皇震怒,速命金崇之,聯合右軍統領李南佑。負責專查雲徹通敵一案,當夜,金崇之便前往天牢,嚴審“韓錦”!
第二、李南佑奉聖上之命,對此次因為雲徹通敵一案戰死的將士進行統計,告慰遺孀。並於京城北方十裡處,建衣冠墓群!塑雲徹跪像!向天下人告訴,雲徹此次通敵叛逃抗旨等數道大罪!
第三、雲徹之罪,天不可恕!趙皇悲痛之餘深感自己有眼無珠,要向大夏同盟建議——將雲徹列入同盟《必殺榜》!
最起碼要排列前十!
如此三道消息,已經足夠驚人!
然而、這……之後,還有一道小道消息更為驚人。
趙皇為此次大敗戰死十幾萬將士悸哭,向天穹悲呼:十八年忍辱,一朝儘覆!
他不得不為天下計,為趙國計,為百姓計……
要與拓跋和談!
一時間,京城上下,人心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