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規劃後,文誌少爺立馬展開行動。首先,他告訴家族的人,以後他不會入西宮為官。
接著,不顧家人的反對,文誌少爺又立即入東宮,向筱諾小姐表明自己的愛意。
聽到文誌少爺的表白,筱諾小姐既害羞又緊張。
思索一夜後,筱諾小姐接受了文誌少爺的愛意。
但聽說文誌少爺想帶自己離開東宮,筱諾小姐是又驚又怕。老頭子縱然是同意倆人交好,也不會同意她離開東宮,更何況她從來沒想過要離開。
果然,聽到文誌少爺的話,老頭子當即甩給他一巴掌,然後憤然離去。
知道文誌少爺被老頭子教訓,筱諾小姐捧著文誌少爺的臉,忍不住在他受傷的臉頰處,用鼻子輕輕碰觸了一下,安撫他,沒事的。
文誌少爺可不會因為一巴掌就退縮,任憑老頭子和家族的長輩如何勸說,文誌少爺不為所動,娶走筱諾小姐的心始終不改。
因文誌少爺教書無過錯,筱諾小姐學業又大有長進,且德行在身,老頭子實在是找不出驅趕文誌少爺的理由,隻得讓他跟從前一樣自由出入東宮。
為了留在筱諾小姐身邊,文誌少爺年年打敗前來接手的學習狀元,實力不容小覷,旁人無轍。
筱諾小姐不向往宮外的生活,她反倒覺得留在宮中更快樂。
但文誌少爺並沒有強迫筱諾小姐跟自己走,而是將她帶到高樓上,送她望遠鏡,讓她親眼看看宮外真實的生活。
宮外稀奇好玩的事有好多,再加上文誌少爺添油加醋的解說,時間一長,筱諾小姐果然動心。
筱諾小姐願意跟文誌少爺走,但他們始終過不了老頭子那一關。
為了表達自己的真誠愛意,文誌少爺跑到跪錯亭自罰下跪,懇請老頭子割愛將筱諾小姐嫁給他,並跟著他在宮外生活,他想徹底娶走她。
就這樣,每次教學完,文誌少爺都會跑到跪錯亭,自罰跪上兩個時辰才起身。
見趕不走文誌少爺,也勸不動他,直到文誌少爺在大學學校裡,讀完要學習的全部課程,且因學業突出被授予教授一職,並留校任教,老頭子才動了惻隱之心,準允他帶走筱諾。
而為了更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決心,文誌少爺執意要從家族族譜中被剔除出族籍,不以廖家少爺的身份娶東宮的公主,而是自立門戶,以普通人家的身份娶心愛的人兒。
筱諾小姐也為了文誌少爺,自願舍棄公主的身份,同時放棄繼承人的權力,以王家女兒的身份出嫁。
老頭子萬般不願將筱諾小姐嫁出去,但為了她的幸福,他還是舍棄自己的疼愛。
即便王筱諾不再是公主,也不是繼承人,但她還是王家的小姐,老頭子的妹妹。
召集眾人到東宮,老頭子沒有宣布筱諾將被剝奪繼承人權力,隻說筱諾不再是公主,她將以王家筱諾小姐的身份高閣出嫁。
在出嫁那天,看到老頭子精心布置的婚禮和厚重的嫁妝,還在梳妝打扮的筱諾小姐,想到以後都不在老頭子身邊,頓時悲從中來,抱著在外等候的老頭子痛哭不已。
筱諾小姐告訴老頭子,她不出嫁了,她要一輩子留在老頭子身邊。
婚禮在即,新郎官就在大廳等候,怎能錯過吉時。
老頭子抱著筱諾小姐,極力安撫她,嫁還是要嫁的,但她可以繼續在東宮居住,想什麼時候離開都可以。
新郎官收到訊息,當即表示尊重筱諾小姐的決定,婚後先居住東宮,她陪著老頭子,他陪著她。
在老頭子和新郎官共同的安撫下,筱諾小姐慢慢平複了情緒,婚禮順利進行。
行禮完後,一對新人繼續留在東宮。
因為文誌少爺已自立門戶,所以他的家人們都沒有出席婚禮。
在東宮居住了小半年後,筱諾夫人想明白了,決定離開東宮,回去她和文誌少爺倆個人的家,繼續生活。
出宮前,老頭子讓已滿宮齡準備出宮,且願意跟著筱諾夫人的家侍子和家侍女,跟隨在筱諾夫人左右,替他照顧她。
離開東宮後,筱諾夫人對外麵世界的每一處、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好奇,文誌少爺每次都很耐心,給她解釋她心中的困惑。
除了上課,學習,文誌少爺都是形影不離陪著筱諾夫人到處遊逛,看風景,嘗美食。
剛開始,由於不適應外麵的生活,筱諾夫人生病了好幾回。筱諾夫人每一次生病,文誌少爺都很自責。
但筱諾夫人卻反過來安慰文誌少爺,自己沒事,過一段時間
就好了,從小她的身體就很好,這次也不會有事。
一次,筱諾夫人上吐下瀉不止,吃了外麵的藥也一直不見好轉。
文誌少爺不得不帶著筱諾夫人去仁濟醫院看病,好在服了些藥後,筱諾夫人身子有了好轉。
之後,筱諾夫人也漸漸適應了外麵的生活,身體不再出現不適。
出來後,因為想念老頭子,前幾年筱諾夫人回宮較頻繁。
後來,看著伊一小姐長大,經文誌少爺點撥,筱諾夫人讀懂了伊一小姐眼神中的羨慕和一絲絲妒忌後,她回宮的日子便漸漸少了。
筱諾夫人最後一次再見到老頭子,已是三年前的事了。
每次回去,筱諾夫人和老頭子聊的都是宮外有趣的生活,家裡的人和家裡的事都不聊。
所以筱諾夫人不在宮裡的這些年,這裡到底都發生了什麼事,她根本就不知道。
筱諾夫人和文誌少爺在一起多年,一共生了三個孩子。
但在每一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夫妻倆便將孩子都送回到了廖家,交由大哥撫養,讓孩子們認祖歸宗。
夫妻倆琴瑟和諧,日子過得好不快活,瀟灑自在,想念孩子就去大哥家看看孩子。
老頭子年紀大了,知道自己留在世上的日子不多。最後一次見麵,老頭子勸說筱諾,對於他將來的離開不要悲傷。
跟筱諾夫人不同,伊一小姐的父母都在世,隻是各有各的生活,她不能得到他們的疼愛。
同是自己親自撫養長大,老頭子對伊一小姐的疼愛不比筱諾夫人少。
但伊一小姐從小敏感多疑,心思重,在乎彆人對她的一舉一動,尤其在意彆人看她的眼神。
有家規在,又是在老頭子眼皮底下,家裡的人哪個敢在東宮“胡說八道”。
但伊一小姐卻從他們的眼神行為舉止中,看到了眾人對她與筱諾夫人的不同。
但凡筱諾夫人在,最好的東西永遠都是先歸她。她跳的舞沒有筱諾夫人當年跳得好;彈奏的曲子,也比不上當年的筱諾夫人彈奏地那般悅耳;得到的“獎賞”自然都比不上筱諾夫人的……
自己的母親多次違反家規不說,代替父親來看自己的繼母,幾乎不願正視她。
就連家族大聚會,父親的眼神也甚少在她身上逗留,她的弟弟們從小也沒當她是長姐,有時候沒有長輩在場,他們說話甚是沒大沒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