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敬之實在笑不出來,一手狠狠地捏了大腿一把。
昨晚,他輾轉反側,徹夜未眠,覺得自己實在太慘了——二女婿隨太後、顧昀逼宮謀反,現在謝家已經被東廠查抄;大女婿偽造立儲詔書,還勾結前嶽父陸盛欽私調兵馬,皇帝遲早要清算這筆賬。
兩個女婿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他這個當嶽丈的,哪怕什麼也沒做,也必會遭皇帝與未來新君的厭。
即便長子楚隨昨日率北城兵馬司剿滅了一些趁亂作祟的賊人,護衛了北城安寧,算是一功,但比起兩個女婿所為,這麼點功勞簡直不足一提。
一夜間,楚敬之愁得頭發都白了好幾根……
“大哥,咱們鳶姐兒真是好福氣啊!”二老爺楚勉之擠開人群,來到了楚敬之身邊,笑得合不攏嘴。
楚敬之譏誚地嘲諷道:“你今早不是才說我沒福氣,生了兩個不孝女嗎?”
從昨日開始,楚勉之和其他兩個弟弟一直在埋怨,今早甚至揚言說要去找族長與長房分家。
誰想,這才過了短短一個時辰,峰回路轉,現在楚勉之卻恨不得撲過來抱自己的大腿。
“大哥,都是一家人,你彆與我計較。”楚勉之討好地笑著。
楚敬之冷哼了一聲,心頭翻江倒海,目光複雜地望著前方。
就見蕭憲對著天邊拱了拱手,裝腔作勢地說:“皇上英明。儘早立下儲君,才能安人心,穩江山。”
眾臣全都麵露喜色,紛紛附和,各種恭賀聲不斷,一副萬眾所歸的架勢。
“各位大人,請肅靜!”
片刻後,禮親王喊了一聲,眾人這才安靜了下來,目光又投向了一襲大紅麒麟袍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薛寂的身上。
薛寂優雅地雙手請出了詔書,將那道金燦燦的織龍紋聖旨握在手裡,將聖旨展開。
蕭無咎與楚明鳶跪在了最前方。
緊接著,在場的宗親勳貴、文武百官紛紛地屈膝跪下,俯首聽旨。
正前方,薛寂慢條斯理地宣讀起這道聖旨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嗣守丕基,夙夜兢惕。今春秋漸高,而儲貳未立,上乾天和,下違臣民之望。朕稽之祖訓,詢之卿士,鹹謂宗室子弟顧淵,乃鎮南王顧策之嫡嗣,係出太祖高皇帝之脈……”
薛寂後麵還念了什麼,楚敬之已經聽不進去。
照理說,楚敬之應該春風得意的,可他卻覺得心驚肉跳。
無論他怎麼想,都覺得皇帝不像是那麼賞識大女婿的樣子啊……
難道是昨晚大女婿拿劍抵在皇帝的脖子上,逼皇帝下了這道立儲詔書?!
大有可能啊!
那麼,禮親王、鎮南王、王首輔他們個個都是蕭無咎的幫凶,都是亂臣賊子!
楚敬之突然間就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
這時,薛寂念到了的聖旨的最後:“布告中外,鹹使聞知。欽此!”
這道傳位聖旨念完了,幾乎是下一刻,群臣齊聲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喊聲整齊劃一,震耳欲聾。
在蕭無咎接旨後,眾人這才起了身。
禮親王清了清嗓子,看著蕭無咎急急又道:“無咎,本王已經讓欽天監算過了,今日正好是良辰吉日,趁熱打鐵,本王這就開玉牒,將你的名字記上玉牒,告祭列祖列宗。”
也正是因為要開玉牒,禮親王才臨時讓禮部的人將蕭無咎與楚明鳶接到了太廟,打算一鼓作氣地把該辦的事都辦了。
想著,禮親王有些嫌棄地白了鎮南王一眼,覺得他這事實在辦得不漂亮。
這都三個月了,他竟然都沒把蕭無咎的名字記上玉牒!
一眾宗親簇擁著禮親王、蕭無咎和楚明鳶進了太廟前殿。
而其他外姓人都畢恭畢敬地等在前殿外。
平日裡祭祀太廟的儀式極為繁瑣,主持祭祀的人得提前齋戒沐浴三日,但今天,事出突然,禮親王也顧不得繁文縟節,隻想快點定下儲君,免得遲則生變。
祭祀儀式在禮部以及太常寺官員的主持下,走得飛快,左宗正順王親自請出玉牒,由宗令禮親王親手執筆。
先在玉牒上鎮南王嫡妃尉遲錦的名下,添了嫡子——顧淵,表字無咎。
接著,才將“顧淵”的名字改到了先帝的名下,成為今上顧灝的九皇弟。
禮親王一筆一劃,寫得極慢,心中也是唏噓:先帝膝下本有八個皇子,一場“坤月之亂”,皇子相爭,死的死,殘的殘,隻剩下過繼給顧策的顧灝安然無恙,撿漏當了十九年的皇帝。
先帝怕是怎麼也想不到他千算萬算,這皇位終究還是花落彆家……
禮親王緩緩地落下了最後一筆,又仔細地檢查了一遍,如釋重負。
一顆心也定了。
這是對現在的大裕最好的決定!
禮親王一撩衣袍,帶頭跪在了蒲團上,將修改好的玉牒供奉到了神案上,與蕭無咎等人行了三跪九叩之禮。
如此,蕭無咎便改名“顧無咎”,正式認祖歸宗,楚明鳶也以太子妃的身份記上了玉牒。
約莫半個時辰後,禮親王一行人簇擁著顧無咎與楚明鳶從前殿出來。
王首輔先給新太子行了一禮,正色道:“殿下,皇上重病不起,依太祖令,當由儲君總領朝堂,代天子監國……直到皇上康複為止。”
說到最後半句時,王首輔的音調陡然變輕,話尾變為一聲歎息。
他也在禮親王、蕭憲的陪同下去宜春園見過皇帝了,看到了皇帝瘋癲自殘的樣子,心知皇帝是康複無望了,也就是苟延殘喘而已。
甚至於連三位皇子也出現了心悸、惡心、失眠的症狀,太子妃說得不假,這“烏香”之毒實在歹毒,摧毀的不隻是人的軀體,還有靈魂。
“首輔說得是。”蕭憲一副內舉不避親的做派,笑眯眯地說,“如今皇上重病,吾等為臣者也是憂心不已,但這太子的冊封大典耽擱不得,得加緊。”
“盧尚書,你說是不是?”
說著,蕭憲看向了右手邊的禮部盧尚書。
“說得是。”盧尚書忙不迭應諾,心裡叫苦連天。
按照《周禮》,宣讀傳位詔書隻是立儲的第一步。
接下來,要由欽天監卜筮良辰吉日,確定太子的冊命典禮,在吉日前,皇室還要舉行各種告禮,告圓丘、告方澤、告太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金鑾殿上舉行冊命皇太子的典禮,百官拜服。
正常情況下,所有的流程走完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但現在無論是禮親王,還是太子,都不願再等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