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明鳶看著楚明嬌漸漸發白的臉色,露出幾分興味的表情。
她支肘托腮,訓道:“什麼蕭無咎,他馬上是你名正言順的姐夫了。嬌嬌,你怎麼能直呼其名?實是無禮至極。”
“小心讓外人聽到了,要說我楚家沒規矩。”
平日裡,楚明嬌最不耐煩楚明鳶動不動端長姐的架子,拿規矩禮數來管教她,可現在她也顧不上計較這些了。
於她來說,楚明鳶沒有否認,就等於是承認。
楚明嬌用力地以指尖掐著自己的指腹,幾乎用儘全身力氣才沒有失態。
即便心裡有了答案,她還是忍不住再問:“蕭……姐夫他是不是還有一頭黑色的海東青?”
小說中,對於大反派顧淵的描述並不多,說他被毀了容,平日裡總是戴著一個麵具遮擋容顏;
說他身邊總跟著一頭被譽為“鷹王”的純黑色極品海東青;
說他最喜愛的酒便是“梨花白”——
據說,在他當街斬殺白側妃與顧湛母子後,堂而皇之地飲了半壇子“梨花白”,又當場將酒壇子給砸了……
小說中,蕭無咎在今秋死在了西南,隨後,現任鎮南王的嫡子顧淵就出現了。
如今一想,蕭無咎今年十九歲,他的年紀正好與顧淵對得上。
蕭無咎回京的時間,也與景愈被劫走的時機恰恰對上。
真相顯而易見,也沒有彆的可能了!!
原來,小說中那個短命的蕭無咎竟然死遁去了南疆,還性情大變——
從矜貴清冷的白月光變成了嗜殺成性的黑蓮花。
“我不知。”楚明鳶另一手拈起一個酒杯,隨意地把玩著,“你特意來找我,就是為了問這些嗎?”
楚明嬌深吸了一口氣,眸中複雜至極,話鋒一轉:“我來找姐姐,是為了穗娘。”
“姐姐也知道,以後我嫁入謝家,怕是日子艱難,正是需要用人,我想讓穗娘跟著我……”
“我知道姐姐素來看重穗娘,可願割愛?”
昨天,她從京兆府回侯府後,就從薑姨娘說的那個花梨木衣櫃的夾層裡找到了她藏的私房錢——兩張五千兩的銀票,出門時就撞上了穗娘。
穗娘主動提出,想給她當陪房,以後繼續服侍她。
說句實話,楚明嬌很驚訝。
她原以為穗娘會選擇跟著楚明鳶的,畢竟她現在淪落為庶女,連侯府的下人都逢高踩低,這段日子,流芳齋總是被怠慢,不是缺了這,就是短了那。
她萬萬沒想到穗娘竟擇了她為主,就像謝雲展也選擇了她一樣。
可見她這個姐姐為人有多失敗……
今日來瑤華院前,楚明嬌很得意,甚至想陰陽楚明鳶幾句,讓她好好檢討一下為人之道,但現在,她滿腦子都是蕭無咎,根本顧不上逞那一點口舌之能了。
“這還得看看穗娘的意思。”楚明鳶不動聲色地說,“待會兒,我把穗娘招來,問問她再說。”
她垂眸淺啜著杯中的梨花白,掩住眸底的異色,心道:穗娘的動作還挺快的。
楚明嬌此時心中千頭萬緒,心亂如麻。
她又朝窗外翱翔碧空的白色海東青望了一眼,起身告辭:“姐姐,我也沒彆的事了,就先走了。”
“那我就不送妹妹了。”楚明鳶懶懶道,甚至沒起身。
同時對著身邊的碧雲做了個手勢,示意她這幾天多盯著流芳齋。
碧雲意會地點點頭,看著楚明嬌離開的背影。
通往外間的門簾被楚明嬌急急地撩起,又胡亂地放下。
她近乎落荒而逃地衝出了屋,感覺胸口像堵了塊布似的,讓她喘不過氣來。
“小姐,您怎麼了?”守在屋外廊下的畫屏忙迎了上來,“出了那麼多汗?”
楚明嬌下意識地用手抹了下額角,這才發現自己額頭全是細細的汗。
“可是大小姐為難您了?”畫屏一邊說,一邊摸出一方新帕子給楚明嬌擦了擦汗,一臉憤憤之色。
“姐姐沒有為難我。”楚明嬌搖了搖頭,心神不寧地回首朝小書房的方向望了一眼。
上方的屋簷在她秀美的小臉上投向一片暗影,襯得她的眼眸晦暗如蒙了一層陰雲。
激烈的心緒至今無法平靜下來。
她原想找到“顧淵”,在他還未崛起前,結識他,與他相知相交。
就算她當不了鎮南王妃,好歹也能成為他心中一個獨特的存在——在必要之時,他能成為她的一股助力。
而現在,她的打算全盤落空了。
她再確信不過,“顧淵”是個睚眥必報之人,
她曾是他的未婚妻,卻轉而與他外甥結親——這若是在男頻的爽文小說中,顧淵是男主,那她就是那個與男主退親的未婚妻女配,目光短淺,在男主勢弱時狠狠地踩了男主一腳,從此與男主結下不死不休之仇。
她該怎麼辦呢?!
“我們回流芳齋。”
楚明嬌的心徹底亂了,丟下這句後,就大步流星地朝院外走去。
回了流芳齋後,楚明嬌閉門三日,連楚明苒與楚翦姐弟登門,都被她拒之門外。
三天後的下午,楚明嬌終於從屋子裡出來了,在外儀門坐上了馬車。
可馬車才剛出東角門,就被一道清朗的聲音喊住:
“嬌嬌,你這是要去哪兒?”
沈渡笑吟吟地攔下了楚明嬌的馬車,“我和阿翊、阿栩、宜表妹、萱表妹他們要去吃酒,你要跟我們一起嗎?”
“二姐姐,渡表哥剛過了武舉的策論,我們正要為他慶賀呢。”二房的楚明宜笑吟吟地補充道。
這段日子,侯府中可謂腥風血雨,出了不少事,今天難得有一件值得慶賀的喜事,幾個小輩便都來湊熱鬨。
楚明嬌的表情瞬間變得很微妙,緩緩搖頭:“我還有事,就不跟你們一起去了。”
“恭喜渡表哥了。”
最後一句話,她說得艱難無比,帶著唯有她自知的輕嘲。
在小說中,沈渡也是一個有名有姓的人物。
他是未來的江南第一首富,也是原主的小叔子。
但是,他應該在今科武舉的策論中被刷下來了才是,後來,才會棄武從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