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兩處仆從軍炮兵陣地的時候順帶把炮都收了,這打仗拿出來增加火力可以,真不打仗了,你還拿這麼多炮出來顯擺,那不是招人恨嘛!
愣娃帶走兩個通訊班的弟兄,一路打馬緊追秦晉,剛上陣地,也不理鐵柱和拴子二人過來彙報戰功和繳獲,直到找到了烏托木兒才鬆了一口氣。
現在可是有兩支部隊在這陣地上打掃戰場,萬一被宋濟元登了先,又強行沒收了戰利品,那時候他以老長官的架子來和自己掰扯,那自己哭都沒地方哭。
給烏托木兒豎了個大拇指後,便將124團指揮部遺留的物資都給收了。
這才帶著烏托木兒等人一起去尋維兒維爾。
在一公裡外的一個不起眼的農房裡找到了維兒維爾等人,維爾維爾已經把東西清點了一下,除了兩百三十二箱各型炮彈和一萬多斤糧食外,還有十多門被炮彈炸壞的廢炮,這些炮除了炮架或者關鍵零件被炸壞外,炮管什麼的基本沒什麼損傷。
秦晉將之通通都收了後才道:
“雷大大是專業炮兵出身,拿回去看看他能不能攢出幾門能用的炮來!”
帶著烏托木兒和維兒維爾等人回了124團營地後,這才整點兵員損失。
鐵柱率先開口彙報道:
“這次出擊的一百多騎戰死38人,重傷兩人,輕傷46人。
除去仆從騎兵的36騎,騎兵連隻剩下48騎了了!”
秦晉沉重的點點頭,示意拴子彙報情況。
拴子苦澀道:
“營長,步兵連這次損失已經超過一半了,除了戰死的和重傷永久失去戰鬥力的,步兵連連同輕傷員目前隻有197人可以衝鋒陷陣!”
烏蘭巴托也開口彙報道:
“仆從軍除了騎兵損失較大外,目前還有107人可以繼續戰鬥。”
秦晉估摸一算,加上後勤和炮兵,突擊營如今隻有六百多人。
這一場強攻下來直接減員了四成!
傷亡聽多了,如今的秦晉反而覺得沒那麼不能接受,雖然心裡堵的慌,可仍然冷靜開口道:
“這次抓了多少人?”
拴子將俘虜彙總算了算道:
“總共398人,聽說3營那邊俘虜的多些,差不多得有將近五百人。”
秦晉估摸了一下124團的戰鬥力後道:
“124團雖然是個主力大團,可根據戰場的屍體和俘虜來算,他們差不多減員了一半以上,如今撤退逃跑的124團兵力最多不到2000人,如果兩翼陣地也有斬獲的話。,說不定隻有一千二三也有可能!
告訴全營,除了後勤保障班接管俘虜外,其餘的沒傷的都給我整合起來繼續東進。
既然仗都打到這個份上了,要麼就打到底,一戰奠定我突擊營今後的地位!
要麼一開始就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左裁縫整理完數據後開口道:
“營長,把這三百多俘虜交給我,我統計了一下,算上皮外傷的輕傷員,還能湊出409人可以直接上戰場。
我帶著後勤保障班和輕重傷員一邊整訓俘虜,一邊慢慢跟上來!”
秦晉沉重的拍了拍左裁縫道:
“好,我相信你!你的擔子很重,後方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了。
我先帶著部隊和其他部隊直突南京,如果幸運,我們在南京會合!”
左裁縫拍拍胸膛堅定道:
“營長放心,我們一定會在南京順利會合!
這一路上我會儘力補充兵力和恢複戰鬥力,我相信我們突擊營是打不垮的!”
秦晉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
“成,我也相信我們!一會兒我會給你多留財物,突擊營的未來我就交給你了!”
待秦晉說完,鐵柱拴子等人紛紛上前拍了拍左裁縫的肩膀,在124團陣地上臨時整頓了幾個小時,和宋濟元的3營以及增援的2團商議後,決定由秦晉為主宋濟元為輔,臨時抽調出1500人的隊伍繼續東進追擊敵人。
下午2點整。
宋濟元帶著3營組成的先頭部隊500人先行出發,秦晉則率領由突擊營組成的1000人為主力隨後出發,兩支部隊相隔不到三裡路,沿著陽水往長江方向進發。
一路行軍兩日,這才渡河到了長江邊上。
整個碼頭除了四處散落和廢棄的軍用廢品外,哪裡還有什麼敵人的影子。
宋濟元等秦晉的主力彙合後,來到秦晉身邊道:
“秦營長,我們一路沿著124團撤退路線追到這裡,看著架勢,北洋軍已經成功渡江了。
我們下一步是在這裡駐防等11旅主力跟進還是直搗黃龍揮兵南京?”
秦晉想也不想道:
“我們接到的命令就是打穿敵軍,兵下南京,既然敵人已經撤退,那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去南京把戰功刷滿了!”
宋濟元擔憂道:
“老弟啊,這在外圍,你我的戰鬥力沒得說,可是一旦真進了南京城防戰,就我們這點實力,我怕和中央軍比起來不夠看啊!”
秦晉卻意氣風發道:
“大家都是提著腦袋乾活,你有槍我也有槍,隻要敢打敢拚,誰強誰弱得打了才知道。
中央軍是厲害,但隻要我們是一團烈火,誰也不能阻止我們發光發熱!
宋長官,我秦晉就是一個最底層的匹夫,不戰,如何有自己立足之本?不玩命,如何有自己立身之地?”
宋濟元愕然,沉默良久才啞然一笑道:
“老弟這是活得明白了,好,你說得對,我也不比你好多少,既然你都敢給自己創一片天地,那老哥就陪你瘋一把!
戰南京,爭軍功!敢想敢乾敢爭鋒,不卑不亢鐵血中!
老弟,煙花三月,馬踏金陵!
走!”
秦晉伸出右手和他緊緊的握在一起豪氣道:
“宋老哥,金陵氣盛,勇者為鋒!你我去爭它個朗朗乾坤!”
二人用力相擁,久久才分開各自回到部隊翻身上馬一揚馬鞭道:
“全軍聽令,下金陵,戰南京!”
一千五百人立馬列陣行軍,邊走邊齊聲道:
“下金陵,戰南京!下金陵,戰南京!…………”
奔騰的長江水,壓住了滾滾洪流,卻怎麼也壓不住這群人的滔天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