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體係與後勤的支撐,蘇冥現在玩不轉這些東西。壓製異界反製措施所需要的技術等級和複雜性,也未必能簡單達到。
所以還是得動火炮的心思,簡潔高效,豐儉由人。
另一個選項是火箭彈,正版弄不到丐版遍地。不過這些,都得等小刺頭先乾完載具這票。
蘇冥一隻眼連上小刺頭,拿手機查詢,發現自己此行的目標,獨立級濱海戰鬥艦配置的是一門57毫米艦炮。
儘管這門艦炮有著十幾公裡的射程和極高的射速,但是蘇冥感覺沒必要拿這種東西來異界丟人,它也實在不具備戰場上的震懾力。
更重要的是,以鷹醬的德性,蘇冥有理由相信它上麵集成了一堆華而不實、為騙經費而生的噱頭,搞不好開個機都得檢查零件的數字簽名,驗證不通過拒絕發射。
2000年以後的鷹醬武器,狗都不要。
接近到七十公裡,星雨號戰列艦發現他們了,迅速停船。
在它後方五十公裡處,有一個三艘護衛艦和一艘補給艦組成的船團,這個船團也加速向星雨號靠攏。
“真謹慎啊。”紫堇看了下雷達,興致缺缺。
按照目前的位置和速度,兩邊是不會有什麼交集了。致遠號轉向正東,大搖大擺地越過星雨號讓出的航線。
三小時後,風速提到了22節,方圓80公裡已經沒有船隻,致遠號已經接近海怪出沒的海域。
蘇冥展開白骨印記,開始切換風帆形態。
“骨頭可以補充些嗎?”蘇冥問,他又一次被迫拆掉一些船上建築和設施。
“白骨堡壘最開始的規模比現在大三倍。”紫堇告訴他,“不過一年前被通緝開始就各種交戰,一直不停地損失。體型這東西,是力量也是累贅。”
“力量還是累贅取決於如何運用。有補充方法嗎?”
“有屍體就可以,大規模的屍體。”紫堇回答,“不過自從二十七年前白骨堡壘被創造之後,絕望平原之後就沒發生過戰爭了。”
“哦?”
“海上航運技術的提升唄,西大陸與北大陸的貿易往來有了更廉價的通道。絕望平原沒有了唯一地位,戰略價值大幅度縮水。”
“挺好的嘛。”蘇冥回答,“和平才有發展嘛。”
“發展好了一樣打仗。”紫堇歎息道,“我看了這麼多年,區彆無非是從幾年一戰,變成幾十年一大戰而已。”
“我們兩邊的世界差不多嘛。不過地球因為滅世級武器的製衡,這些年戰爭的頻率、規模和烈度確實大幅度降低了。”蘇冥道。
“滅世級武器?”學者很感興趣,“能弄一個過來看看嗎?”
“不,它的守備程度給我一萬個小刺頭也沒轍。”蘇冥回答,“而且那東西,傳送時候泄露的射線就會殺死我。”
“有困難解決唄!”
“有些困難最好永遠也彆解決。”
風帆組成完畢,角度調整到位,致遠號航速開始增加,最後穩定在了26節左右。
“26節的話,海怪應該沒法襲擊我們了。”
蘇冥繼續教導黑色骷髏學習船隻的基本操作,這樣他就能從操船工作中解脫出來了。
下午,黑色骷髏已經能獨自看守駕駛室,遇到異常也知道搖人。
蘇冥於是跑到圖書室看書,開始研究符文術式。萬物召喚術是他在異界安身立命的基礎,目前有諸多不便。蘇冥希望能研究一下如何調整,最好是做一些改型出來,能夠根據實際需求選擇。
這段時間紫堇已經把圖書室整理出來了,全部書籍和資料都被分類整齊地擺好。
他留意到其中有整整一櫃子的光明神殿的教材,還有不少筆記。蘇冥翻開,果然看到了艾麗莎的名字。
從初級教材印刷時間推算,艾麗莎的入學時間是三十八年前,就讀於修女學院。
筆記本記錄著學院活動和生活安排,從一則關於飲食分配的記載看,她最開始是被安排在了六歲分組。
關於課業的筆記規規矩矩,小女孩的學習態度相當認真。
從內容跨度看,艾麗莎在光係領域是從零起步的,但一年後就開始出現編外的神語書籍。
蘇冥完全看不懂神語,看介紹這是一種複綜語,句子是這個語言的基礎單位。更頭疼的是神語的詞綴和表義之間毫無聯係,學習起來隻能整句背誦。
從筆記內容看,紫堇吃了極大的苦頭,早期的大部分時間都耗在這上麵了。這個情況在入學的第三年時突然好轉,女孩的學習進度變得一日千裡。
到了入學六年後,就不再有神殿教材出現,全是深奧的研究類書籍。甚至開始出現署名艾麗莎的光係法術論文。
入學第八年,注冊年齡剛滿十四歲的“艾麗莎”以碾壓方式,取得了聖女資格。
蘇冥挺想問她用學者的學力去欺負一群未成年小姑娘,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情書也在這些時期多了起來。沒錯,雖然是女子學院,但並不妨礙學員們給艾麗莎的情書滿天飛。
性彆果然不是問題!
但一切痕跡在第十一年,艾麗莎十七歲的時候戛然而止。蘇冥算算了時間,正好是二十七年前白骨堡壘誕生。
蘇冥在紙上記下。
從已有信息可以知道,栗鴞是她最初形態,艾麗莎是第二個,白骨堡壘是第三個。他把艾麗莎標注上數字44至27,在白骨堡壘上標注27至0。
不對,蘇冥發現問題。白骨堡壘是亡靈形態,艾麗莎是與之並存的生靈形態——這些並不是線性的。
蘇冥重新拿出一張紙。
他在第一行寫下: 27年前至近期,【艾麗莎(封印)】,【白骨堡壘(活動)】。
第二行他寫下:44年前至27年前,【艾麗莎(活動),0歲至17歲】。
第三行寫下:年前至44年前,【栗鴞學者(活動)】。
曆史上栗鴞學者的形象是紫發紫眸,跟蘇冥初見白骨的樣子類似,因為這個原因,她那個時候經常被人叫做茄子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