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此話後,蔣清如遭雷擊一般。
這話如何還能不清楚?
他自己死,換一家人不受牽連。
事已至此沒得挽救。
蔣清無力地歎息一聲,最後問出了心中最大的那個疑惑:
“大帥,屬下自當赴死,絕不皺一下眉頭,隻是屬下想死也死個明白,求您成全。”
李文忠聽著他的話,便朝後帳叫了一聲:
“胡翊,出來吧。”
胡翊在後帳聽著李文忠的話,那真是不動聲色,便玩弄這些悍將於股掌之中。
此時聽到呼喚,立即從後帳走出來。
這蔣清現在再看到胡翊,也是心情複雜,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言表。
李文忠要殺他,卻也叫他心服口服,說起道:
“軍中這些不成文的規矩要改一改了,本帥被胡監軍說服,那些傷兵雖然九成都活不下來,也該叫他們臨死前過的舒服些,本該屬於他們休息的軍帳都被你倒賣,搭幾根破木頭做床,這種事軍中更不該發生。”
蔣清心中也明白了,苦笑著點起了頭。
李文忠卻又說道:
“單憑這些,你該殺,本帥也有罪責,但你的取死之因並不止如此。”
李文忠道,“你這顆人頭本帥要拿去提振軍心,襲奪雁門關需要這顆人頭,當然,你也該殺。”
“另外,這當中也有監軍大人出力也就是了。”
李文忠說到此處,蔣清這才抬起頭來,仔仔細細的將胡翊一番打量。
他沒想到昨夜的事,竟然這麼快就有了交待。
此時還能說些什麼呢?
唯有認命罷了。
蔣清最後做的一件事,是將那些夥同他一起分贓餉銀,換取銀票和金子的蛀蟲揪了出來。
寫下了這些人的名單,也寫下了為他們兌換臟銀、從中牟利的銀號。
胡翊湊上前去看,隻見其中為他們兌換臟銀的錢莊,名叫——“聚寶錢局”。
這聚寶二字,莫非是沈萬三的錢莊不成?
李文忠看罷了這份名單,大手一揮,當即十餘顆人頭落地。
此時穩坐帥帳,傳令道:
“軍中所有百戶以上軍職者,立即前往傷兵營,傳令軍中諸將齊聚大帳,本帥要議事。”
命令傳出後不久,郭英率先趕來。
隨後,廖永忠、何文輝、顧時、趙庸等人都進來了。
一進來,便看到那十幾顆血淋淋的人頭,尤其是大帥的心腹蔣清都在其內,眾人都是一驚。
胡翊就坐在李文忠下首處,廖永忠坐在他對麵,就聽李文忠說道:
“今日胡監軍提了個醒,我有意整頓軍務,從今日起頒下以下章程。”
“第一,軍中諸將帳下設立書信司,由諸將監管,戰前將所部士兵的家信集中收納,若有餉銀需寄回家鄉者,一並登記造冊。”
“第二,所有信件、餉銀、名冊需報到本帥這裡,戰前尋一處隱蔽之所埋藏,由專人負責,戰後用軍中驛馬將傷死之人的家信、餉銀一並交到州府,送回原籍其家人手中。”
“第三,各傷兵營需有所保障,不得出現虐待傷兵情況發生。”
李文忠說罷這三條律令後,反問諸將道:
“爾等有何意見,現在就說。”
聽聞此話,前鋒副將趙庸立即站出來道:
“大帥,軍中打仗就該從簡,搞這麼多條例,還未開戰就要忙前忙後的這般繁瑣,反倒傷了軍中銳氣。”
指揮同知顧時也站了出來,“大帥,這些事該叫文官們去做,我們這些將軍們負責帶兵打仗就行,哪有那麼多閒工夫?”
李文忠坐在帥帳一言不發。
何文輝與郭英對視一眼後,二人一同站起來,為胡翊站台。
何文輝率先說道,“大帥此法雖稍顯繁複,卻值得在軍中推行,末將早就聽說傷兵們淒慘,是該給他們一些優撫。”
郭英緊隨其後也說道,“合該如此,戰前收走家信,可以斷絕兵卒們的後顧之憂,如此一來士氣更盛,軍力更強,胡監軍此舉有功於軍中,希望大帥早日推廣到軍中。”
一個皇帝養子,一個是皇妃的哥哥。
以這二人在軍中的份量,站出來表態了,趙庸、顧時等人還能說什麼?
這二人當即也表態支持,隨即看向胡翊。
胡翊隻是坐在一旁閉目養神,仿佛這件事從頭到腳就跟他無關似的。
副帥廖永忠看這架勢,自然也就隻能同意了。
“好!”
李文忠下令道:
“這三條律令,從今往後就是我軍中鐵律,犯此律者以通敵論處!”
這一句話坐死了轉圜餘地,以後誰要再敢燒士兵家信,也要掂量掂量了。
李文忠手指著蔣清、軍驛丞等人的人頭說道:
“這幾個便是燒傷兵家信,侵吞他們餉銀之輩,帶上他們的人頭隨我到傷兵營,此事要通告全軍。”
一行人浩浩蕩蕩奔著傷兵營而來。
當得知那些家信最後都被蔣清燒了,就連餉銀都被蔣清侵吞,營中那些傷卒們個個咬碎了鋼牙,義憤填膺!
燒家信這種不成文的規矩,也隻是在將帥們之間流傳,大家彼此默認,那些百戶、千戶們並不知道。
現在得知此事,一個個可就要炸鍋了!
便在此時,李文忠扔出了那十餘顆人頭,再將三條鐵律當麵宣布,要這些百戶、千戶們回去傳送諸軍。
這樣一來,心中憋著一口怒氣的軍卒們,情緒立即便得到了紓解,反倒因為這三條鐵律在今日定下,一個個心中為之動容,更加感念李文忠的恩義。
這個舉動反而解決了軍中士兵們的後顧之憂,李文忠又拉著胡翊站出來說道:
“能促成此事,你們要多謝胡監軍,若非他不顧性命來找本帥力諫此事,本帥尚不知蔣清竟到了如此天怒人怨的地步,這三條鐵律是胡監軍的建議,本帥采納了而已,自此以後我軍中就是這個規矩了,你們不必再擔心任何身後事!”
一時間,這些百戶、千戶、傷兵們,口中高喊著“多謝大帥、多謝胡監軍”的聲音。
聲潮一浪蓋過一浪,胡翊這個名聲算是在軍中揚起來了。
“傳令將這十幾顆人頭在諸軍中傳閱,令所有兵卒們知道此事,而後將人頭掛上高杆示眾三日,以儆效尤。”
傳令已畢,將士散去。
便在此時,忍了一路,壓著火的李文忠終於爆發了。
突然冷冷瞪向胡翊,語氣冰冷道:
“現在該找你算賬,胡翊,你敢罵我治下的明軍跟元韃子一樣,是在罵我治軍無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