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冥河的吩咐,眾人也不再迷茫,直接分散開來,在首陽山的四周開始講解通用功法,並且根據人族的體質,指導他們修行。
至於是不是搶了太清老子的機緣,冥河根本就不在乎,且不說太清老子之後對人族的漠視,單單是他立教本身,也不過是天道為了謀劃人道,所做的一場算計。
至於此時,大道氣息剛剛退散,人道雖然沉寂,但是人道氣息卻是遍布首陽山之中,眾人所為,對於人道也有不小的好處,自然得人道庇護。天道縱然是對眾人的行為再不滿,也根本無法越過人道的限製,對他們出手。
幾人前去傳道,冥則坐於龍形泥塑下,有些葫蘆藤的守護,專心推演起武道。第一步就是要散去自己這一身地仙巔峰的修為,將其中法力用來淬煉自身氣血,激發分散在人族體內的萬族之血,以磅礴的氣血之力,淬煉自己的肉身骨骼,與各大經脈。
這也是冥河根據後世的小說中,武道修煉體係所推演出來的,與仙道修行的四大境界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反虛,煉虛合道四大結合,所創出的武道修行之法。
武道修行,最重氣血,以磅礴的氣血之力,轉化為肉身勁氣,打通各處經脈,開辟出下丹田,以下丹田作為自身氣勁的儲存之地,逐步修煉,貫通上中下丹田,凝聚精氣神,成就武道人仙,打通武道之路。
不過目前先天人族都是百脈俱通,有著法力的儲存地氣海,冥此時的推演,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作用,但等到後天人族出現,沒有先天人族的根骨,更不可能全都是百脈俱通之體,這第一步的修行,就會發揮出極大的作用。
待一身法力全部化作氣血之力的養料,冥的氣息瞬間跌落地仙之境,但一身氣血之強,卻已經化作滾滾狼煙,在冥的頭頂凝聚出一條血色真龍。
就連在首陽山各處講道的眾人,也是有些詫異地看向冥所在之地,雖然這點力量,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不過一個剛剛誕生的人族,就將自身氣血錘煉到如此地步,也算是得天獨厚了,隻能在心裡感歎,不愧是師尊前輩啊!
法力散儘後,冥便開始修煉起了他推演出來武道的第一步,‘鍛體’,其他人修煉需要以各種方法淬煉肉身,增強肉身強度,將皮肉筋骨淬煉到一定程度,凝練出自身氣血之力,開辟出下丹田。
冥則不用如此,有著強橫的氣血之力存在,冥直接以氣血之力淬煉肉身,開辟出下丹田,存儲自身氣血。然後一口氣將表皮,骨骼,經脈全部淬煉到位。
進入了武道修行的第二步,‘凝氣’,以淬煉到足夠強大的肉身,運轉氣血,淬煉出屬於肉身的第一道勁氣,以這道勁氣打通奇經八脈,開辟出中丹田,然後不斷強化這道勁氣。
待這道勁氣強大到一定地步,開始武道修行第三步‘凝意’。以勁氣打通識海上丹田,勾連上中下丹田之力,將自身精氣融合,反哺自身靈魂,不斷強大靈魂,結合自身武道,衍生出武道真意。
不斷壯大武道真意到一定程度,開始武道修行第四步‘法相’,以武道真意結合自己靈魂,化為自己的武道法相。將武道法相凝練精氣神,達到精氣神三者同步,共同進步,以法相之力再度強化自己肉身,打通周身所有經脈。
就可以重返先天,成就武道天人之境,就等同於剛誕生的先天人族一樣,與仙道修行的地仙算是同一品階,也就是武道修行的第五步。
冥總結了一下武道修行仙境以下的四個境界。
鍛體境可以劃分為:煉皮,煉肉,淬骨,煉血,精竅(開辟下丹田,儲存氣血。)
凝氣境可以劃分為:養氣,開脈(分彆打通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開竅(開辟中丹田,儲存勁氣。),養氣(壯大勁氣)。
凝意境可以劃分為:開竅(開辟上丹田),通竅(打通三個丹田),意境(根據自身所學凝練意境,如劍意),養意(壯大武道真意)。
法相境可以劃分為:融合(將武道真意與靈魂融合),法相(演化法相),合一(精氣神融合),開脈(用法相之力貫通全身經脈)
修完這四大境界就已經重返先天了,接下來的修行又會出現新的分歧,不過冥暫時沒有演化下去,將自己推演的四步修行完畢,重新擁有地仙巔峰戰力後,冥就暫時停止了推演。
畢竟他如今是先天人族,對於後天人族的結構,隻存在於想象之中,推演出來的功法隻能算是武道雛形,並不知道對於後天人族來說,可行性有多高,隻有等到後天人族出世,經過驗證,沒有問題,才能繼續推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