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

第13章 人情(1 / 1)

推荐阅读:

“那宋娘子先忙,我先走了,走了。”

說罷,趙福田告辭,出門往家走。

一路上因為有些興奮,險些被路上的坑窪絆了腳。

待回到家裡頭後,咧著扯到耳朵根的嘴角直笑,更是扯了嗓子道,“娘,娘,宋娘子還要麥秸稈辮子呢!”

“要多少?”

“這回要十卷呢,讓明兒個一早就送過去!”趙福田高興地笑出了鵝叫聲。

“這夏娘子每日都要買這麥秸稈辮子,一天就能讓咱們賺上二三十文呢。”

韓氏也是笑得眉眼都不見,“好事,好事!”

“再好的事也該低聲一些。”陳氏皺著眉頭提醒,“老話說了,悶聲賺錢財,話多必壞事,既然賺了銀錢,就把嘴巴閉緊,彆有事沒事的提,在外頭也千萬彆多說話。”

“不然讓彆人知道了,成了紅眼的兔子,上趕著把這生意給拱了,後悔都來不及,明白不?”

這話,頓時讓趙福田和韓氏的笑都僵在了臉上。

娘說的對。

這麥秸稈辮子,他們家能編,外頭人也能編。

麥秸稈滿地都是,收上來堆得滿院子都是,沒有本錢可說,無外乎就是費些力氣的事兒。

而莊戶人,有的是力氣,最不怕費的,也是力氣。

隻要旁人肯把賣價給得再低一些,那宋娘子自然也就沒有非得買他們家東西的道理。

悶聲賺銀錢,才是最重要的。

在思索了片刻後,夫妻兩個人用力地點了點頭,“娘說的對,聽娘的,對外不說,絕對不說。”

“這就是了。”陳氏也點了點頭,“明兒個去送貨時,記得摘些菜園子裡頭的黃瓜,豆角啥的,一並拿了過去,不值個什麼錢,但是個禮節,宋娘子多少也能記掛咱這個情。”

做生意這種事,一是利益得失,二是人情。

許多時候,後者甚至能蓋過前者。

所以,人情一定要做到位。

“嗯,聽娘的,我到時候去摘水靈鮮嫩的。”

韓氏慌忙應聲,趙福田也跟著附和。

陳氏見狀,笑了起來。

自己這個兒子和兒媳婦,是老實憨厚不懂世故的,但勝在老實聽話,也算是讓人省心。

慢慢教吧。

這邊,油鍋裡的鵪鶉餶飿已是陸續出了鍋。

控油,晾涼,端上桌。

頭一個照例是給了宋晴薇。

“姑娘嘗嘗鹹淡,也看一看跟姑娘在書上看到的鵪鶉餶飿滋味是否一樣?”

桂媽媽十分期盼地看向宋晴薇。

宋晴薇也不用筷子,隻直接用手拿了胖胖的餶飿往口中送。

酥香的表皮在牙齒的用力咬合下發出細微的“哢嚓”聲,讓原本就又酥又香的表皮變得更加香濃可口,而內裡肉餡包裹的濃鬱湯汁,在表皮破裂的一瞬間,順著牙齒淌到舌尖,再由舌尖淌入口中,潤澤喉頭……

一個字——香!

兩個字——美味!

宋晴薇由心而起地發出“嗯——”聲,來表示自己此時味蕾得到的十分滿足。

隻待那一大口的餶飿在口中經過咀嚼,完全咽下之後,整個口腔之中滿都是酥香美妙的滋味。

“好吃呢。”宋晴薇含糊不清地說了一句,而後對著那餶飿又是一口。

這一口,大有“吭哧”一下之感。

足以顯見,桂媽媽做的這鵪鶉餶飿滋味屬實不錯。

桂媽媽得了肯定,心中歡喜無比,又給宋晴薇拿了兩個肉餡兒的和兩個韭菜雞蛋餡兒的晾著,而後又給了白芷各自兩個。

白芷早就又饞又餓的,這會兒得了餶飿,嘴巴裡麵的口水瞬時激增,說“謝謝桂媽媽”時,口水險些順著嘴角流了出來,緊接著便將那餶飿塞進了口中。

一邊吃,一邊發出低低的“嗚嗯”聲,來表示這餶飿的滋味實在美妙。

這模樣,活脫脫像極了小貓。

惹得宋晴薇和桂媽媽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但白芷這般狼吞虎咽,吃起來格外噴香的模樣,增添了進食氛圍,使得宋晴薇和桂媽媽覺得手中的餶飿滋味更加美妙了一些。

餶飿雖然好吃,但單獨吃的話還是有些乏味,桂媽媽便涼拌了黃瓜,煮上了一個青菜湯,一並配著當飯。

這頓飯,宋晴薇三人皆是吃的十分滿足。

吃飽喝足,稍作歇息,三人開始忙碌。

桂媽媽和白芷依舊拿了麥秸稈辮子來做帽子,宋晴薇則是依舊抄寫書本。

這次,她打算抄上一套有個五萬字左右的《小學》,看能不能一次性賣上一個好價錢。

抄書費手費眼,人正是要坐得板正,心思更是不能有分毫走散,比做其他活可以說更加勞累。

桂媽媽十分心疼,直勸道,“姑娘彆那般趕趁,多歇歇吧,賺錢的事兒,交給我跟白芷就好。”

這防曬遮陽帽賣的好,做起來比荷包帕子還要省力省時,若是趕趕手,一天能做十幾二十頂出來,這一頂帽子淨賺十五六文,一天下來便能賺上差不多三百來文。

一個月下來好幾兩銀子呢,足夠她們三人吃喝用度的花銷了。

“雖說這做帽子此時能賺錢,可不見得能夠長久維持,多做個營生,也能多條門路,這雞蛋總是不能放一個籃子裡的不是?”

“再者來說,銀子這種東西,哪裡會有足夠花的時候,辛苦一些,手頭寬裕了想買什麼了也能隨心一些,若是需要的時候再現抓,那便是晚了呢。”

宋晴薇笑著說話,手中的筆仍舊是握得緊實,一筆一劃,工整順滑,速度也快。

桂媽媽覺得自家姑娘說得有道理。

但道理歸道理,姑娘也的確是辛苦。

且無法避免。

桂媽媽在心裡歎了口氣,順便將宋家那幫殺千刀的從上到下皆是問候了一遍。

而後再不說話,隻默默地接著做帽子。

不打擾自家姑娘抄書寫字,也得加快自己做帽子的速度。

她們做帽子多賺些銀子,姑娘的辛苦至少也能少一些,至少沒那般多。

桂媽媽這般想,加快了手中做活的速度。

已是有了先前做帽子的經驗,加上賣帽子時聽到那些買帽子之人談論帽簷的寬窄長短,帽子上頭的花樣什麼的,桂媽媽和白芷也適時地做出一些改善,好讓帽子更受歡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