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麵色凝重地說道:“聖人有言,迅雷風烈必變,如此景象,怎能不令人心生敬畏呢?”
曹操卻隻是哈哈大笑,笑聲在空氣中回蕩,仿佛帶著一絲戲謔和輕視。
劉備心中暗自思忖,經過曹操煮酒論英雄的一番試探,他已然清楚曹操對自己的關注和懷疑。而且,自己的名字竟然也出現在了董承的同盟書上,這無疑是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一旦曹操截獲了那份盟書,那麼自己恐怕就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甚至連葬身之地都難以尋覓。
正當劉備憂心忡忡之際,他忽然得到消息,時下袁術在淮南稱帝,此舉不僅不得民心,更導致軍民紛紛反叛。而袁術似乎有意將玉璽歸還帝號於袁紹。
劉備轉念一想,如果袁術真的投奔袁紹,那麼必然會經過徐州。
於是,劉備心生一計,他決定向曹操請命,自願領兵前去阻擊袁術。
表麵上看,這是為了防止二袁聯手,對曹操構成更大的威脅,但實際上,這卻是劉備為了擺脫曹操的控製,逃離許昌的權宜之計。
曹操聽聞劉備的請求後,略作思考,覺得劉備此舉也算是為自己除去了一個心頭大患。畢竟,袁術在淮南的勢力不可小覷,若能借劉備之手將其擊潰,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想那劉備,平日裡膽小如鼠,連一聲驚雷都能嚇得他手中的筷子掉落,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有造=反的膽量呢?
然而,曹操卻偏偏借天子之名,命令劉備率領軍隊前往徐州,去阻擊袁術。這一舉動實在讓人費解,難道曹操真的如此信任劉備嗎?
郭嘉得知此事後,心中焦急萬分,他深知劉備此人絕非池中之物,若放其離去,恐怕日後必成大患。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趕往丞相府,想要勸阻曹操改變主意。
見到曹操後,郭嘉開門見山地道:“丞相,我知道您不殺劉備必定是有深謀遠慮,但即便如此,也絕不能放他離開啊!”
曹操聽後,不以為然地笑道:“哦?為何不能放他走呢?”
郭嘉連忙解釋道:“古人雲:一日縱敵,萬世之患。劉備此人野心勃勃,如今放他離去,無異於放虎歸山,日後恐怕難以掌控啊!”
曹操卻依舊不以為然,他自信滿滿地說道:“你說劉備會反?這絕對不可能!我對他可是知根知底,他絕沒有這個膽量。”
郭嘉見狀,趕忙說道:“丞相,您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啊!劉備雖然表麵上看起來膽小怕事,但實際上他心懷大誌,而且他手下還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若讓他在徐州站穩腳跟,後果不堪設想啊!”
曹操聽了郭嘉的話,心中猛地一震,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似乎有些過於自信了。劉備雖然看似懦弱,但他身邊的關羽和張飛卻都是萬夫不當之勇的猛將,若是這三人聯手,確實不可小覷。
這兩人的實力,曹操可是深有體會的,朱靈和路昭怎麼可能會是這二人的對手呢?
就在曹操心中暗自思忖的時候,一旁的郭嘉突然開口提醒道:“丞相,劉備此人深不可測,還是小心為妙啊。”
曹操聽了郭嘉的話,心中愈發覺得不安,他當機立斷,高聲喊道:“來人呐!”
一名侍衛聞聲快步上前,躬身施禮道:“丞相有何吩咐?”
曹操麵色凝重地吩咐道:“速去請許諸前來見我!”
那侍衛領命而去,片刻之後,許諸便風風火火地趕到了曹操麵前。
與此同時,劉備正率領著自己的人馬行進在半路上,突然間,他發現前方有一隊人馬疾馳而來。待到近前,劉備定睛一看,原來是許諸率領著一隊曹軍。
劉備心中一緊,連忙勒住韁繩,高聲問道:“許褚將軍來此何事?”
許諸在馬上拱手施禮,朗聲道:“奉丞相之命,特來請將軍回去,另有要事相商。”
劉備聞言,眉頭微皺,沉聲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已麵辭天子,又蒙丞相親口應允,並無他意。”
許諸見狀,知道劉備心意已決,想要強行留人恐怕是不可能了,但他心中又有些不甘,於是說道:“既然如此,許褚便回複丞相,轉達將軍之意。就此彆過!”
說罷,許諸調轉馬頭,率領著他的人馬離去了。
待許諸走後,劉備立刻下令道:“朱靈、路昭聽令!”
朱靈和路昭趕忙驅馬上前,齊聲應道:“末將在!”
劉備麵色嚴肅地命令道:“傳令下去,全軍加速前進,不得有絲毫延誤,兵不得駐步,馬不能停蹄!”
張飛騎著馬風風火火地趕了上來,他的聲音如同洪鐘一般,在劉備身後喊道:“大哥,此次出征,您為何如此匆忙慌張啊?”
劉備勒住韁繩,回頭看著張飛,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說道:“三弟啊,我現在就如同那籠中之鳥,網中之魚一般,身不由己啊。”
張飛瞪大了眼睛,滿臉疑惑地問道:“大哥,這是何意?您可是堂堂漢室宗親,怎麼會如此說呢?”
劉備歎息一聲,解釋道:“如今我雖在許都,但處處受到曹操的監視和限製,猶如被囚禁一般。此次出征,對我來說,就如同鳥兒重獲自由,魚兒回歸大海,再也不會受到任何羈絆了,所以我才如此迫不及待啊!”
說罷,劉備一抖韁繩,胯下的戰馬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去,他的身影在前方漸行漸遠。
曹操在得知劉備已經離開許都後,心中頓時感到一陣慌亂,仿佛天都要塌下來了一般。他深知劉備這一去,恐怕是再也不會回來了。
曹操懊悔不已,他想起了郭嘉曾經對他說過的話:“劉備乃世之梟雄,若不早除之,必為後患。”如今看來,郭嘉所言不假啊!
曹操不禁感歎道:“此番劉備離開許都,果然如奉孝所言啊。我這是一日縱敵,萬世之患啊!”
劉備一路快馬加鞭,終於抵達了徐州。徐州刺史車胄得知劉備到來,親自出城相迎,並為他設宴接風洗塵。
在徐州,劉備重新與孫乾、糜竺等舊部取得了聯係,他們齊心協力,共同謀劃著恢複昔日的實力。
就在這時,探子突然來報:“啟稟主公,袁術率領殘部投奔袁紹,即將路過徐州。不過,他的手下雷薄、陳蘭已經反叛,袁術的兵力大減,如今已是強弩之末了。”
劉備得知消息後,毫不猶豫地立刻做出了部署。他迅速調集了關羽、張飛、朱靈和路昭等將領,率領五萬精銳兵馬一同出征。
大軍剛剛布好陣勢,還未稍作喘息,便迎麵遭遇了袁術的大將紀靈。這紀靈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曾率領十萬雄師攻打小沛,給劉備帶來過巨大的壓力。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形勢卻完全顛倒過來。劉備的五萬大軍如同一股洪流,將紀靈的部隊團團圍住,讓他插翅難逃。
張飛見狀,更是怒不可遏。他二話不說,縱馬挺矛,率領麾下將士如猛虎下山一般,徑直衝向紀靈,誓要報昔日之仇。
此時的紀靈,早已不是當年的威風凜凜。他的軍隊經過長途跋涉,早已疲憊不堪,士氣低落。麵對張飛如此凶猛的衝擊,紀靈的士兵們根本無力抵擋,紛紛敗退。
鬥不過十回合,紀靈便被張飛一矛刺中,慘叫一聲,跌落馬下,當場斃命。
袁術眼見自己的愛將慘死,心痛之餘,親自率領大軍前來與劉備決戰。
劉備見狀,毫不示弱,他當機立斷,將軍隊分成三路。朱靈和路昭率領一路,從左側包抄;關羽和張飛則率領另一路,從右側進攻;而劉備自己則親率主力大軍,坐鎮中路,直搗袁術的中軍。
袁術一見到劉備,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他破口大罵道:“劉備,你這織席販履的小人,有何膽量敢攔住我的去路?”
袁術眼見劉備軍隊節節敗退,心中大喜,立刻率領大軍奮勇衝殺。劉備見袁術中計,便佯裝不敵,率領本部兵馬且戰且退。袁術見狀,更是信心倍增,催促大軍加速追擊。
然而,就在袁術大軍深入追擊之際,左右兩側突然殺出兩支伏兵。這兩支伏兵如餓虎撲食一般,迅速將袁軍包圍。袁軍措手不及,頓時陷入混亂,被三路兵馬聯合衝殺,死傷無數。
袁術眼見大勢已去,隻得率領殘兵敗將狼狽逃竄。他本想逃回壽春,重整旗鼓,不料半路上又遭遇一群盜匪。這些盜匪趁著袁術兵敗之際,大肆劫掠。袁術無奈,隻得繼續逃竄,一路逃至江亭。
此時,袁術身邊隻剩下一千餘名老弱傷兵,而且正值盛夏,軍中糧草早已斷絕。軍士們餓得麵黃肌瘦,無力再戰。無奈之下,軍士們隻能將僅有的一些粗劣飯食獻給袁術。
袁術看著這些難以下咽的飯食,心中一陣惱怒,他大聲嗬斥軍士道:“如此粗劣之物,如何能吃?速去取些蜜水來解渴!”
軍士們麵麵相覷,隻得如實稟報:“啟稟主公,軍中已無蜜水,隻見血水,不見蜜水啊!”
袁術聞聽此言,如遭雷擊,頓時癱坐於地。他慘叫一聲,一口鮮血噴湧而出,當場斃命。
袁術既死,其侄袁胤隻得護送他的靈柩前往廬江。然而,行至半路,卻被徐璆率軍截殺。徐璆斬殺袁胤,奪得袁術的玉璽,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往許都,將玉璽獻給曹操。
曹操得到玉璽,喜出望外,對徐璆大加讚賞。
而此時的劉備,得知袁術已死,阻擊任務已然完成,便立刻上表朝廷,奏明情況。同時,他命令朱靈、路昭率領本部兵馬返回許都複命,而自己則將這些兵馬全部留在徐州,以擴充自己的實力。
之後,曹操又親自率領一隊人馬出城去招撫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
朱靈和路昭完成任務後,回到許昌向曹操複命。然而,當曹操得知他們竟然讓劉備留下了兵馬時,頓時怒不可遏,他拍案而起,大聲嗬斥道:“你們這兩個蠢貨!怎麼能讓劉備留下兵馬呢?”說罷,他拔出佩劍,就要將二人斬首示眾。
荀彧見狀,急忙上前勸阻道:“丞相息怒啊!劉備乃是主帥,而朱靈、路昭二人隻是副將而已。劉備下令,他們又怎能違抗呢?”
曹操聽了荀彧的話,覺得有些道理,但心中的怒火仍然未消。他瞪著朱靈和路昭,厲聲道:“雖然如此,但你們也不該如此輕易地就讓劉備得逞!”
荀彧連忙解釋道:“丞相,此次劉備留下兵馬,或許隻是權宜之計。他畢竟是個聰明人,不會不知道留下兵馬對他並無好處。”
曹操聽了荀彧的話,稍稍冷靜了一些,但還是覺得心中不快。他看著荀彧,問道:“那依你之見,我現在該如何製約劉備呢?”
荀彧略一思索,答道:“丞相,徐州刺史車胄,乃是您的心腹之人。當初您有意將他留下,讓他暫代徐州刺史之職。如今,您可以寫一封信給車胄,讓他想辦法用計謀殺劉備,以絕後患。”
曹操覺得荀彧的計策甚好,於是立刻命人寫了一封密信,派人火速送往徐州。
車胄接到曹操的書信後,不敢怠慢,連忙喚來陳登商議此事。陳登來到車胄府中,見車胄麵色凝重,便問道:“車公喚我前來,不知有何事相商?”
車胄將曹操的密信遞給陳登,說道:“丞相遣密使送來此信,讓我儘快除掉劉備,以免留下後患。你可有什麼好主意?”
““請公前來,便是商議此事。”曹操麵色凝重地說道。
陳登聞言,麵露遲疑之色,猶豫片刻後,緩緩開口道:“這……劉備奉旨出兵剿滅袁術,乃是朝廷的有功之臣,丞相為何要殺他呢?”
車胄也附和道:“況且劉備在徐州深得人心呐。當初百姓們焚香遮道,懇請丞相留劉備為徐州牧,那情景仿佛還曆曆在目。”
陳登接著說:“如今丞相突然下令要殺劉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啊。”
車胄歎息一聲:“隻是丞相既有此令,我等又怎能不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