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喜歡生長在冷涼、乾爽的氣候環境。
80年代之前,在漫長的夏日時光裡,菜心是難覓蹤跡的。
廣東有句俗話,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青光,嶺南人愛吃菜心是出了名的,夏天缺菜心可不行。
老一輩育種家:彭謙,為了能選育出夏季種的菜心品種,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在70年代末選育出四九菜心19號,並在1978年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省審定的菜心品種。
對這一段曆史,陳家誌隻是略有了解,但他對四九心19號可就太熟了。
他前世連續二十多個夏天,用的都是這個菜心品種,隻是是由長合公司生產銷售的種子。
直到2025年,四九心19號都是早熟菜心裡播種麵積最大的品種之一。
一個品種,暢銷了四十多年。
這太難得了。
所以,他對彭謙的奉承,除了想拉關係外,也確實帶有敬意。
彭謙被他的馬屁拍得很舒坦,‘四九19號’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作。
在保障嶺南地區的菜心周年供應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讓嶺南地區尋常人家在夏季也能吃到菜心。
茶室裡,陳家誌不斷詢問四九菜心19號的育種細節。
彭謙很樂意聊這個話題。
“當時蔬菜所也才成立沒幾年,條件差,我們隻能從本地搜集各類耐熱種質資源,采取自然高溫鑒定的方法,一年一年的在地裡篩選,整個高溫季節都在菜田裡呆著。
隻是呢,氣候經常不穩定,但溫度越高,我就越興奮。
因為每次極端高溫天氣後,常常能找到表現優異的單株,再采集其種子進行下一代播種,驗證其性狀遺傳穩定性。
就這麼一年又一年的重複試驗,最終培育出了四九19號菜心~”
彭謙喝了口茶,笑道:“其實沒什麼特殊的,就是靠堅持,方法雖然笨,但這樣篩選的品種,更適應真實氣候波動,更可靠。”
徐聞香感慨道:“這份堅持就很難得,常人可做不到。”
彭謙笑了笑,又看向陳家誌,問道:“小陳,你說你留種失敗了,留的什麼種?”
陳家誌:“雍菜,有棱絲瓜和苦瓜,也不算完全失敗,隻是種子少,也還沒進行性狀驗證。”
“哦?說來聽聽看?”
陳家誌便詳細介紹了一番過程,包括自己逆境馴化的想法,也都毫無保留的說了出來。
“你很有想法啊!”
彭謙先是稱讚了句,又說:“其實,自然高溫鑒定也是逆境馴化的一種。
隻是你種質資源太單一,隻有單一品種,成功率更低,需要的時間更長。
而且,這種傳統的方法也有些跟不上時代了,效率太低。”
陳家誌:“我一開始隻是想提純複壯,自留自用,市場上買來買去都是一些退化的老種子。”
彭謙:“有點得不償失。”
“彭老,我倒覺得他這個想法不錯。”一直沒怎麼出聲的張樺開口了。
“現在種子公司就是默守陳規,毫無創新,莊稼活,不用看,人家咋乾我咋乾,來來回回都是那些品種,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不過也有些不夠魄力,提純複壯算怎麼回事,退化品種一味延用,隻會更加退化,直接用新品種不好嗎?”
“……”
看來這位是市場改革派,其實陳家誌對種子行業不太了解,隻是單純覺得種子用得不順手。
“嗯,你說得對。”陳家誌笑道:“張老師,有什麼新菜心品種推薦嗎?”
呃……
張樺語噎,他才參與菜心育種兩年,沒多少工作成果,更彆提自育的菜心品種了。
推薦彆人的,又對不起剛才一番發言。
彭謙笑了笑,出來打圓場。
“現在是你們年輕一代的舞台,平時可以多交流交流嘛,小陳呐,你需要什麼樣的種子可以提一提嘛,來自基層的需求,也能給小張提供育種靈感和方向。
張樺現在是農科院菜心團隊的負責人,師從華南農大校長盧院士,育種理論很深厚哦,現在正在組織菜心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
陳家誌微微一驚,什麼基因測序他不太懂,但背景他聽懂了,校長,院士,聽起來就很有逼格。
他思索片刻,沉吟道:“還真想到兩個需求,夏季菜心口感較差,要有一個口感好的品種就完美了。
另外,現在各大菜場主種的都是圓葉菜心,產量高,但品質沒那麼好。
尖葉和柳葉菜心品質和口感更優,但產量低,願意種的人少。
然而,現在市場上的需求在變化,品質好的菜心更受追捧。
所以,對菜場來說,更願意有一種既高產又優質的菜心品種。”
陳家誌說完後,彭謙和張樺各自相視一眼,眼裡都有驚訝。
沒想到他還真能提出需求,聽上去還很靠譜。
尤其是後一個,已經能當成是一個成熟的育種研究方向,可以直接立項開乾。
育種單位繁種單位菜場,是近年形成的菜心育種生產體係,三者相輔相成。
大菜場和研究院合作很常見。
彭謙和張樺也與很多大菜場有過接觸,但沒想到會從一個小菜農身上聽到這樣的見解。
張樺微微頷首,“很好的育種方向,我會試試的。”
三人相談甚歡。
徐聞香卻有些尷尬,聊的雖然是餐桌上常見的菜心,但有點插不上嘴啊!
就連平時自己吃的是尖葉菜心,還是圓葉菜心,都有點摸不準了。
趁三人停下喝茶的功夫,徐聞香說:“彭老,張主任,陳老板,我這邊安排了便飯,我們邊吃邊聊。”
時間確實不早了。
陳家誌說道:“我就不去了,菜田裡還有很多事要忙,改天再來拜訪彭老和張主任。”
彭謙和張樺也都微微頷首。
徐聞香挽留了幾句,陳家誌表現得堅決,她也就沒再勉強,隻說改日再一起喝茶。
陳家誌也感覺沒有白來。
至少下次去農科院拜訪,不會被趕出門,人脈基礎有了。
而且,聊天中,他也得知現在種子行業在變革,科研單位逐步涉入種子生產經營。
通俗點說,科研單位也可以賣種子了。
並且,彭謙和張樺才去了北方,就是北上進行繁種工作探索。
原因是南方雨水多,菜心製種產量低,品質差。
而北方生產的種子更好,陳家誌也學到了一個新的名詞:南種北繁。
也深感自己在育種上差太多,可以說還沒入門。
但有這層關係在,以後也許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
至於不留下來吃飯,也是他感覺徐聞香和兩人有事要談,有他在可能不方便。
轟轟轟~
輕卡車揚長而去。
徐聞香回頭問道:“彭老和張主任感覺陳老板如何?”
彭謙看了一眼張樺,“小張,你覺得呢?”
張樺想了想,說:“很好,對新品種新技術有一種很強的渴望,這很難得。
提的種子需求裡,夏種菜心品質主要是受氣候影響,難有提升。
但後一個尖葉和圓葉菜心品種,實現的可能性很高,我回去就會研究研究。”
“徐總想聽的可不是這個。”
“那就是彭老你的事了。”
彭謙笑了笑,對徐聞香說道:“我不知道他管理水平如何,單從技術上來說,他是很優秀的人選。”
“就因為種子嗎?”
“就因為種子!”
彭謙說:“小陳本身是菜農,你們也說他菜種的不錯,又肯費心思了解種子習性,追求新品種的增產潛力和經濟效益,這樣的人,技術不可能不好。
而且,人很年輕啊,才21歲,大有可為啊!”
徐聞香微微有點震驚,她原以為兩人會有點瞧不上小菜農。
沒想到對他評價這麼高。
也許該再想想辦法。
…
驕陽似火,揮汗如雨。
陳家誌竟然有點中暑的感覺,仿佛在火爐中慢煮,心情有點焦躁不安。
好在到了菜場。
他一下車,就有人送上了汗巾和涼白開。
從李秀手中接過搪瓷杯,陳家誌噸噸噸的喝了起來,身體裡迅速得到了一份清涼。
“你慢點喝~”
“這車上太熱了,一瓶水幾下就喝完了。”陳家誌遞回了搪瓷杯,又接過李秀幫他擦汗的毛巾,自己擦了起來。
“那我下次去給你買個超大號的水壺,上次我看到商店裡有賣。”
“大了不好看。”
“實用就行了唄。”
“好歹我也是個老板吧。”
“也是,老板得有派頭。”李秀想了想,說:“那我給你買兩個,再買個不鏽鋼的保溫杯,你出去和人談事的時候就帶這個,大號的就放車上。”
“可以。”陳家誌笑道:“你也有老板娘的氣質了,水杯一買都是兩個。”
“就你會說話。”李秀瞪了眼,卻忍不住笑了,“把毛巾給我,鍋裡給你留了汗,不是,留了飯,快去吃。”
陳家誌哈哈笑了兩聲,去了灶房,揭開鍋蓋。
鍋裡留了一份米飯,一份青綠的芥菜蛋湯,還有一份色澤紅亮的芋兒燒雞。
看著就很有食欲。
陳家誌把飯菜都端回了屋裡,吹著風扇,大口吃肉。
芋兒燒雞屬於川菜家常菜,配上廣東應季的檳榔芋,美味至極。
不一會兒,李秀洗完毛巾回來了,拿了蒲扇坐在一旁,閒聊著。
一聽說他早上見了農科院專家,以及農大校長的門生,神色異彩連連。
恨不得馬上就去給他買保溫杯,西裝,皮鞋和領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