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長安不動聲色的低頭看著聞喜,滿眼都是希冀與依戀的神情。
至少聞喜的這個表情,在她現在這一張才七歲的臉上,顯得很真。
稍微不明就裡的人,都會被聞喜的可憐與渴望打動。
“不必了,孩子還是自己生的好。”
紀長安繼續拿話紮著聞喜的心,
“更何況你們聞家人從根子上惡劣,你又與聞夜鬆、雙青曼以及你祖母如此親近,你從根子上就爛了。”
見聞喜急切的想要證明自己。
紀長安冷聲說,
“彆以為時間過了這麼久,我就會忘了你祖母房裡的錢都是怎麼丟的。”
“你又拿著那些錢去做了些什麼。”
聞喜那張故作天真無辜的臉上,因為聽到了紀長安的這話。
瞬間露出了驚愕與懊悔。
她在剛剛認知覺醒的時候,的確做過一些錯誤的決定。
當時為了讓紀長安的名聲敗壞,讓她不得不選擇嫁給她阿爹。
聞喜偷了聞母的錢,請了一幫流氓地痞,想要輪番玷汙紀長安的清白。
“可是,可是你是怎麼知道的??”
這種事,聞喜從沒有告訴過彆人。
就連聞家的人,至今都不知道聞母房裡的錢,不是被那幾個賊人搶走的。
而是被聞喜拿走的。
這應該是很秘密的一件事才對。
紀長安彈了彈手指,輕描淡寫,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說這種事隻是為了告訴你,像你這種心術不正,爛到了根上的,根本就不配做我的孩子。”
她丟下這句話,轉身就進了鮑皇子妃的房間。
留下一個聞喜,坐在地上淚流滿麵。
她低頭看著自己的手心,眼淚一串串的流下來。
又忍不住捂住了自己的臉。
可是,可是拋開一切利益與托舉,她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回到紀長安的膝下。
她想再做一回她的女兒啊。
其實在上輩子的最後,自從紀長安被聞歡氣死了之後。
聞喜一開始並沒有多麼的傷心難過。
她的確從小就埋怨紀長安,認為是紀長安破壞了她的父母。
如果沒有紀長安嫁給她阿爹,她的父母就不必偷偷摸摸的。
她也不用認賊做母。
聞喜恨紀長安,恨她,卻又因為自己的弱小及無能為力,不得不裝作表麵上聽話的樣子。
天知道,她有多討厭學那些琴棋書畫。
她有多憎惡自己這商戶之女,阿爹倒插門的身份。
她將自身所有的自卑與惶恐,都化為了恨。
全都加注在紀長安的身上。
所以當她有了能力,她當了太子妃之後。
她就故意對雙青曼好。
她甚至聽了雙青曼和祖母的話,在紀長安的吃食上下慢性毒。
她討厭紀長安,一度恨不得讓紀長安去死。
就算是給雙青曼請封誥命。
她都不把這誥命留給紀長安。
她就是要讓紀長安傷心難過,就是要讓她也深切的體會一番,她從小到大的痛苦。
可是後來,紀長安被聞歡氣死了。
天地突然烏雲壓城,人間淨土天災人禍不斷。
整個大盛朝支離破碎,分崩離析。
說末日來臨都不為過。
當上了皇帝的莊雲翔,以及聞喜的太子丈夫,都在這宛若天譴一般的天災人禍中,疲於奔走。
雙青曼呢?
她做為聞喜的生母,卻依舊不知人間疾苦,日日要山珍海味,穿錦衣華服。
可是那個時候,紀家已經沒錢了。
隨著紀長安身死。
紀家那仿佛怎麼掏都掏不空的錢,竟一文都沒了。
好像隨著紀長安的消失,潑天的財富也隨之消失不見了。
可那時,雙青曼、聞母和聞夜鬆已經被養大了胃口。
就連聞歡也是一樣。
他們花錢毫無節製。
甚至可以說是揮霍無度。
紀家拿不出錢來,他們就去找聞喜要。
紀長安在的時候,她被這些人吸血。
當紀長安死了,他們就把聞喜當成新的吸血對象。
哪怕聞喜一再的講大道理。
說國將不國,說帝都城鬨了蛇災。
說南北方電閃雷鳴,水災火災不斷。
說天下黎民百姓忍不了苛捐雜稅,受不住暴政壓榨,都在揭竿起義。
說鄰國虎視眈眈,說國庫空虛,無力養軍養官。
說
哪怕聞喜將她的嘴說乾了。
依舊說不通聞家人收手。
雙青曼呢?
那個被聞喜一心維護的,渴望的母親。
曾經她多麼希望能夠擺脫紀長安,光明正大的呼喚一次雙青曼為“阿娘”。
她好愛好愛的親娘。
卻是再一次從聞喜身上拿不出錢來,去歌舞升平後。
終於對聞喜破口大罵。
她的無知,她的低俗,她的道德門檻低濫,在最後被暴露的淋漓儘致。
經過了無數的難堪,以及被當眾羞辱之後。
聞喜越來越覺得,雙青曼其實根本就不愛她這個女兒。
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
直到雙青曼毒死了聞喜和太子生的孩子。
並讓聞喜過繼聞歡生下的那個兒子後,聞喜終於完全醒悟過來。
這世上唯一一個愛過她的母親,就是紀長安。
隻有紀長安。
對。
毒死聞喜的兒子,這就是雙青曼真實做過的事。
聞喜這個太子妃,遲早會是皇後。
聞喜生下的兒子,將來也會成為皇帝。
那聞喜的兒子死了,可不就隻能過繼聞歡的兒子了嗎?
為了讓聞喜以後再也生不出兒子來。
雙青曼在聞喜痛失兒子之後,還給聞喜送了一碗絕嗣藥。
從此後,絕了聞喜所有的路。
再後來,天下依舊亂成一鍋粥。
風雨飄搖的大盛朝,也不過一支風中殘燭。
儘管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的挽救,也依舊無法擋住最後人走燭滅的命運。
但結局是如何,聞喜並沒有看到。
她在絕望中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給燒死在了東宮裡。
喔,她還連同聞歡的那個兒子,也一起燒死了。
“阿娘!”
戲樓中,從回憶中驚醒的聞喜,捂著自己的心口,坐在地上彎下腰,呼喚著紀長安,
“阿娘,女兒苦啊。”
“是女兒識人不清,不知你的好。”
“女兒真的錯了。”
“阿娘,再給女兒一次機會吧,女兒這次一定不會再讓你失望了。”
她還要繼續做太子妃。
她不會再讓上輩子發生的一切,再次的發生。
她這輩子,一定要順順利利的,走到最至高的位置上去。
她要好好兒的孝敬紀長安,要保護好自己的兒子。
所以,阿娘啊。
再給她一次機會吧。
再奮力的托舉她一次,讓她有機會彌補上輩子的所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