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之外的糟爛事在劍劈老天之後算是落幕了。
老夫子深吸一口氣道:“太子,不用再動手了吧。”
李景源默然,雖不怎麼通解儒甲第一的通天手段,卻也不是目盲的瞎子。老夫子那一指春秋送李景源神遊春秋可不容易,縱使老夫子是幾近於聖也得付出不小代價,從老夫子收勢之後略帶疲憊的老眼可窺得一二。
老夫子費心思讓李景源神遊春秋三百年得了四大好處。
第一,五十年伴聖周遊春秋,李景源入了儒道,煉化了步叔澄的賢人文膽,儒家境界一日千裡的達到大儒之境。可想再往上做賢做聖應該是不大可能了,儒道終究不是自己要走的路,後麵不會費心思去琢磨。
第二是春秋之尾,農田之旁的論天機,獲悉天地間最大的秘密:天牧眾生如老農養田。
但他始終覺得這農夫不算厲害,起碼老夫子敢叫板老天。
老夫子身在田中,都能叫板農夫。他站田外,未必不能殺農夫。
第三是春秋之尾最後的悟己道,三百年春秋跌宕起伏未損心中堅持,在最後一刻洗儘鉛華,完成儒道合流,助力心境拔升到了新的高度,達到了三境巔峰,因而做到一劍斬春秋。
第四大好處就是完成了係統發布的【春秋洗心局】任務,他自入老夫子的一指春秋,久沒動靜的係統響起了悅耳的提示音。
【任務:春秋洗心局
任務信息:老夫子以春秋三百年做局,妄圖引導宿主走上另外一條路。
任務內容:宿主需堅守貫徹暴君之道直至春秋局破,一旦誤入歧途,視作任務失敗。
任務失敗:即刻抹殺!
任務獎勵:無雙級大禮包。】
係統發布的眾多任務中極少出現任務失敗即刻抹殺的字樣,李景源當時就意識到這場【春秋洗心局】威脅到了係統本質。
涉及到生死,由不得李景源不鄭重對待。春秋三百年不卸劍甲,便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不能行將踏錯,誤入歧途。
李景源歸劍入鞘,平靜道:“得了你的好處,再對你拔劍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老夫子哈哈一笑,離去之時道:“打一架也累了,老夫先回去了。太子心中還有疑惑,就來書院後山。”
老夫子來去無蹤,轉瞬消失。
李景源皺眉,望向麓山方向。他知道老夫子以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手法將這條路放在了三百年春秋過往經曆中。他隱約有所察覺,但始終沒能看清這條路。
現在【春秋洗心局】任務完成了,可以問問老夫子究竟想讓他走什麼路。
“上麓山。”
護衛牽來一匹健馬,李景源翻身上馬,奔向麓山。
李景源隻帶著袁天罡、趙高還有四女登山,其他人均留在山下。
拾階而上到了鴻霞書院。
書院門口,李昪帶著那端莊麗人站在門口等候,手下護衛儒士都不在。
李景源走了過去,端莊麗人恭敬地彎腰行禮。
李景源饒有興致的打量著端莊麗人,輕笑道:“三哥平日裡捧書讀浩然,身邊可從沒有女子伴隨。她哪家的千金能讓三哥青睞有加,竟是帶在身邊伴讀遊學。”
李昪平靜道:“芽兒隻是商賈之家,並無顯赫身份。隻因她酷愛讀書,與我情意相投而已。”
李景源輕輕一笑道:“商賈兒女卻能得你青睞,讀書的本事怕是一等一的好。正巧本宮身邊缺個伴讀,這女嬌娘送給本宮如何?”
李昪臉色一滯。
端莊麗人款款鞠躬,溫聲道:“太子殿下抬愛了,小女子出身低賤,又生性散漫,不懂東宮規矩,怕是服侍不好殿下。”
李景源眯著眼道:“沒關係,趙高懂規矩,他也會讓你懂規矩的。”
垂首的趙高陰惻惻道:“殿下放心,再散漫再不懂規矩的人,到了老奴手裡都會自然而然的懂規矩。”
端莊麗人嬌軀一顫,慌忙垂首。
李昪沉聲道:“夠了,太子,芽兒不是物品,是我的知己好友。”
李景源挑眉道:“你說了可不算,說不得她自己願意呢。”
李景源不容置疑的問道:“你是願意呢,還是願意呢。”
端莊麗人咬緊牙關,隻是一時沒回答,身上仿佛加了千斤擔子,立馬匍匐在地,嬌軀顫抖,連一句話一個字都說不出口。
李景源緩緩走到她身邊,平靜道:“本宮可沒什麼耐心。”
端莊麗人膽顫許久,抬起頭,咬破嘴唇,血絲猩紅,說道:“小女子不敢奢求太子殿下青睞,隻願追隨四皇子,雖死無悔。”
趙高上前一步,厲聲道:“找死的卑賤玩意。”
端莊麗人低下頭,顫抖得如同一株風雨中的嬌柔蘭花。儘管恐懼慌亂到了極點,依舊緊咬牙關不吐露半個字。心中始終牢記著那位對她而言半仙半魔的老者最後留給她的那句讖語般的言語:日後不管遇到何人,生死不負三皇子,唯有如此你才能有機會狐狸登台做假鳳。
李昪忍不住拍開趙高的魔手,怒道:“四弟,你真要不顧兄弟情分嗎?”
李景源隨意笑道:“你這說的哪裡話,哪有那麼嚴重。”
李景源不低頭去看這位匍匐在地的女子,緩緩道:“倒還算有點骨氣,三哥眼光不差,隻是一個商賈女子走到你身邊還需謹慎點才是。”
李昪生硬道:“這不勞太子殿下費心了。”
李景源笑道:“倒也是,你畢竟是京都儒家看重的賢能皇子嘛。能走到你身邊,怕是此女往上三代都查的清清楚楚了。”
李昪沉默不語。
李景源提步往裡走,經過李昪身側時緩緩道:“三哥今後還是不要來麓山了,回京都好好做個儒家君子,與這女子閒來花前月下,讀書做賦也是雅事。若還有閒心就再往大儒境使使勁。日後即便天下亂到何種程度,你總歸是不差的。
不要學魏王、吳王,他們呐,是要死的。”
李景源跨入鴻霞書院離去,留下失魂落魄的李昪和死裡逃生的麗人。
李昪攙扶起曾經的楊柳兒,如今的王芽兒。獨自坐在石階上,低著頭失魂落魄,王芽兒輕輕坐到他身側。
李昪呢喃道:“芽兒,當年的太子雖然病弱但和煦有禮,為何會變得如此霸道凶戾?”
王芽兒輕聲道:“或許他從來沒變過。”
李昪默然,頭埋的更低了。王芽兒輕輕攬過李昪,陪著他傷心難過。
三皇子始終是個溫良公子,氣質儒雅,與世無爭也與人無害,隻是不應該生在帝王家,有太多的不得已。
王芽兒輕聲道:“殿下,京都俗事多,麓山也待夠了,我們去江南吧。江南水鄉好柔情,是個讀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