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拉著兒子隨著人流一步一步往前,在穿過那道簡易的大門之後,她突然發現,通道兩邊多了一些牌子。
隻不過那些牌子上麵,掛的不是所謂的米家,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司名字。
什麼加西貝拉。
什麼東貝。
什麼鬆下。
什麼海立。
什麼友達光電。
什麼奇美電子。
在這些公司名字下麵,還有這些公司的曆史簡介,以及他們擅長的領域簡介。
在這一長串講解下麵,是一串加粗加紅的標注。
看起來像是某個人對這些公司的評價。
【百年企業,壓縮機龍頭!】
【質量遙遙領先!】
盯著這些牌子看的同時,陳芬也在聽周圍的人講解,聲音亂七八糟的,她隻能勉強聽個大概。
“這個加西貝拉好像是生產冰箱壓縮機的。”
“這個東貝也是。”
“這個米家好像也有冰箱吧?”
“我看了一下,有冰箱,如果他們冰箱的壓縮機用的是這兩個牌子,那至少冰箱的基本性能有保證。”
“空調呢?”
“海立和鬆下,不是很高端的牌子,但起碼下限有保證。”
“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米家,起碼能保證最低的下限?”
“我不太清楚,具體還要進去看了再說。”
聽著周圍人交談的聲音,陳芬伸手一推兒子,然後繼續往前。
穿過冗長的牌子通道,母子倆終於進入展覽區,剛一進門,守在門口的人就遞過來兩瓶水:
“拿著喝。”
陳芬隨手接過,先看了一下瓶口,又摸了一下瓶身,確認瓶口沒有被動過,瓶身上也沒有被人捅過的痕跡,這才擰開其中一瓶,順手遞給兒子。
走進展覽區,陳芬發現出現在眼前的東西並不是所謂的家電,而是一個個放在展台上的零件。
這些零件下方都有名字。
【空調壓縮機】
【調節器】
【散熱鰭片】
【散熱銅管】
【製冷劑】
【屏幕】
在這些零件下麵,還有一塊牌子,牌子上是數字,數字有大有小,小的幾分錢,大的幾百塊錢。
在這一個個價格下麵,還有一些是耳熟能詳的品牌名字,品牌名字下麵,是一些名字非常繞口的家電名稱。
在旁邊看了一會兒,陳芬終於搞明白了這個展台的用意。
這個零件大概是多少錢,然後哪些廠家在用這個零件,他們現有的產品價格是多少錢。
當看到同樣的零件,被不同的廠家用在不同的家電上,價格出現天差地彆時,圍在展台麵前的人隻感覺天都塌了。
深吸一口氣,陳芬想起自己要買空調,索性拉著兒子往空調那邊走。
走過去,正好看見一個穿著黑色工裝,拎著喇叭的年輕人在解釋外機:
“空調外機拆開,內部構造就是這個樣子。”
“購買空調,空調內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空調外機。”
“首先,空調外機掛在外麵,防水是第一要務。”
“但是,請各位叔叔阿姨一定要告訴家裡的老人,哪怕擔心空調外機不防水,也不要拿塑料袋套上,一定一定不要給空調外機套上塑料袋,麻袋也不行。”
“一個空調外機的性能,決定了你購買的空調好不好用。”
“同等的價格前提下,就需要看空調外機的散熱鰭片有多大,散熱風扇有多大,散熱銅管有多大,還有壓縮機規格牌子。”
“永遠要記住,更粗更多的散熱銅管,永遠比更細更少的散熱銅管好用。”
“銷售員說破天也沒有用,他說到死,也沒法改變物理學。”
“說完了外機,我們再來說說內機。”
“很多朋友買的空調內機會漏水,其實並不是漏水。”
“而是因為安裝工藝太差,導致空調內機的排水口高於空調內機,然後,空氣中的冷凝水就全部聚集到內機出口。”
“不過這些都沒關係,我們這裡有正確的打孔示範,各位可以看一下。”
講解員講解到這裡時,放下了手中的零件,轉身走向旁邊的桌子。
在桌子上,放著三塊高度大約60公分,長度大約一米,厚度20公分的加氣塊混凝土。
在這三塊混凝土上麵,各有一個開孔,而這幾塊混凝土麵前,還有各自的標注。
從右到左,分彆是一個正確開孔,兩個不正確開孔。
從外麵的角度看過去,可以很清楚看到最右邊的混凝土上,那個開孔傾斜向下。
中間混凝土上,是一個平直的開孔。
而左邊混凝土上,是一個向著參觀者的角度向下的開孔。
講解員依次用手拍過三個開孔,繼續心平氣和道:
“記住,空調開孔永遠是室內孔位在上,室外孔位在下,傾斜一定角度,並且內機安裝也要高於這個孔位。”
“如果你的安裝師傅在安裝過程中,打了中間和左邊這樣的孔位,然後他告訴你就是這樣做的,不要懷疑,直接大耳巴子抽他,抽死他。”
“然後讓他賠你牆上打孔的錢。”
配合著話語,講解員做了兩個抽人的動作。
動作很是誇張,引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
講解員也跟著笑了笑,繼續往前走。
走到最後的位置,那裡放著一台連接好的空調。
空調內機和外機都是米白色,和其他那些看起來花裡胡哨的空調不一樣,這空調帶著一點磨砂感,很簡約,讓人一眼看過去覺得很耐看,覺得不討厭。
等人湊過去時,講解員拿起遙控器,順手按下。
空調開始運作,吹出呼呼的冷風。
1月的天本來就冷,再加上這空調一吹冷風,湊到空調內機麵前的人瞬間覺得透心涼。
吹了一會兒冷風,講解員又將空調切換成暖風。
暖風吹過,剛剛才讓開的人又一窩蜂擁了上去。
“這空調不錯。”
“就是不知道質量行不行,不知道能用多久。”
“我覺得還是明珠空調有技術,有格調。”
“傻逼吧,剛才那一大堆零件你還沒看清楚嗎?人家把那一大堆零件放在那裡,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我用這些零件組成了這台空調,你所謂的明珠空調,用的也是類似的零件。”
“但我還是覺得那邊有技術。”
“你可以去買一個來拆一下。”
“為什麼要去買呢?直接問講解員不就好了嗎?”
七嘴八舌的聲音停住,一群人眼巴巴地看向講解員,想從對方口中得到一個答案。
講解員臉上噙著笑,露出一個公式化的笑容:
“明珠集團,是家電行業的龍頭老大哥,是我們要奮力追趕的標杆,他們的空調,那自然是遙遙領先,擁有自己獨到的技術。”
“我們就不一樣,我們是供應鏈技術。”
“所以我們賣的價格比較便宜。”
聽到有價格,圍在空調口吹暖風的人一下子來了精神,一個個神情專注地看著講解員,想從他嘴裡聽到一個合適的價格。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講解員轉身,從空調外機後麵扯出兩個牌子,順手掛到空調內機口。
【變頻一匹小米巨省電空調,價格2399。】
【變頻15匹小米巨省電空調,價格3099。】
看到這兩塊牌子,圍在空調口的人才終於發現了不對勁。
因為牌子上有變頻兩個字。
變頻空調和定頻空調的區彆,是定頻空調到了設定溫度它就會停止工作,然後等到溫控零件感受到溫度降低或者提高,這玩意兒才會再度啟動。
啟動之後,為了快速達到降溫或者體溫效果,空調外機會全速運轉,對應的電力消耗也會增加。
而且每次啟動,都會發出很大的噪音。
人最直觀的使用感受,就是空調一開始很好,過了一會兒,溫度降低或者提高,然後那個逼空調外機轟轟轟運轉,溫度又開始降低或者提高,過了一會兒又開始。
而變頻空調就沒有這些麻煩。
這東西一直在運轉,達到適合溫度後,就降低運行頻率,將運行頻率維持在保持最低溫度狀態。
從長久使用來看,變頻空調的效果更好。
但問題是,變頻空調是新技術。
這段時間,國內各大空調品牌都在力推自己的變頻空調,而經過實際感受,這變頻空調確實好用。
各大商超都在推。
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貴得離譜。
可是現在,在自己麵前,這變頻空調價格直接低了大幾千。
在一片沉默中,陳芬推開人群,朝站在麵前不遠處的講解員問道:
“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彆人的變頻技術價格賣那麼貴,而你們價格卻那麼低呢?”
“是在偷工減料嗎?”
這是很直白,也很無情的話。
講解員無奈地攤一下雙手,聳著肩膀回答道:
“大公司有他們自己獨到的技術,所以他們有價格。”
“我們呢,沒有技術,我們的都是供應鏈產品,我們就是一個組裝廠。”
“所以我們的價格自然不能和他們比。”
“至於他們那些所謂的5年保修,我們也有,而且我們有自己的安裝團隊。”
“我們的工廠就在姑蘇,如果各位覺得不滿意,我們甚至還可以組織大家去工廠參觀。”
“這些都無所謂的。”
“而且變頻技術並不是很高端的技術,不要把這東西看得太高,也不必為了這個東西去溢價。”
“好了,這一輪次的空調講解到此結束,我需要從頭開始了。”
“各位有需要,可以去其他展品的展覽區。”
講解員彎下腰,向到場的人鞠了一躬,轉頭,沿著剛剛走過的路又走回去,迎接新的一批人,然後從頭開始講解。
陳芬拉著兒子在空調麵前看了一會兒,轉頭,果斷往電視區方向走去。
電視劇的講解展台後麵,林易抱著雙手,樂嗬嗬地看著麵前的幾個人。
麵前這幾個人,十幾個大供應商在長三角地區的負責人。
這幾人負責人都滿臉古怪地看著林易,那表情帶著幾分幽怨,又帶著幾分幸災樂禍,還有幾分期待。
林易毫不畏懼的和這一群人對視,對視半天,最終還是鬆下的人開了口:
“說實話,雖然你已經在計劃中說過,但我還是沒想到,你真的會把這個價格貼出來,你是真的不怕死。”
“但這一招很火爆,不是嗎?作為供貨商,你們需要的是數量,至於品牌商賺的那些錢,他還要分給渠道商,和你們關係真的不大。”林易手指了一下展會出口旁邊的簽單處。
簽單處分了好幾個窗口,但那幾個窗口麵前已經排滿了人。
鬆下的負責人高進回頭看了一眼,回頭吹了一個口哨:
“不不不,這其實和我們關係不大。”
“你說的很對,作為供貨商,我們的確要的是數量,我們自己做產品,也會儘量避開和友商競爭。”
“如果你們能給我們足夠的數量,那我可以不追究。”
“但問題是,你能從友商的圍攻中活下來嗎?”
“如果你活不下來,那你說再多都沒有用處。”
“那你就太小看我嘍。”林易右手食指豎起,輕輕晃了晃,“我們整個集團創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乾死友商。”
“生死看淡,不服就乾。”
高進聽完這些,懶洋洋地聳了一下肩膀:“行吧!反正你錢都給了,你自己要把自己的價格說出去,那和我也沒什麼關係。”
“我拭目以待。”
“等待你把友商乾死的那一天。”
說著,他掏出一張名片放到林易麵前:
“下次有需求訂貨的時候,記得提前給我打個電話。”
“ bye bye!”
高進轉身離開,其他幾個公司的負責人也紛紛掏出自己的名片:
“林總,下次合作的時候,記得打名片上的電話,給你優惠哦。”
“打電話!”
“一定要打電話!”
將這些人送走後,林易又在展廳裡轉了一圈,這才走員工通道,走進了體育中心的監控室。
監控室裡,周天明坐在電腦麵前,看著電腦屏幕上的監控畫麵,時不時低下頭,用鋼筆在麵前的筆記本上記錄。
聽見開門聲,他放下鋼筆回頭,看清楚來人是林易,連忙笑著招手道:
“我順著你的思路理了一下,如果按照你的方案,將你的米家擴大,把下麵的產品擴成一條條完整的產業鏈。”
“那最少可以給姑蘇帶來大概5萬人的就業。”
“這還是最少的情況。”
“如果順利一點,所有的工廠都落在姑蘇,那這個數字至少可以翻三倍。”
“15萬個技術工人在姑蘇工作,他們除了可以帶來稅收,還可以拉動本地的消費。”
“尤其是你這個發布會,隻要稍微歸納一下,完全可以塞到發展規劃白皮書裡麵。”
“你可是幫了我大忙了。”
“說說,有沒有其他地方我還能幫上忙的?趕緊說,正好趁著年前這段時間我有空,可以幫你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