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百年大計(1 / 1)

推荐阅读:

林蕭聽完兩人的彙報,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端起旁邊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

“不錯,辛苦你們了。”他放下茶杯,聲音平淡,“但這隻是第一步。”

宋清和與孫明德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激動。

“大人,接下來……”宋清和躬身問道,他已經習慣了林蕭總能提出一些出人意表卻又直指核心的計劃。

林蕭站起身,走到院子中央,負手而立。

“吃飽穿暖,隻是最基本的。”林蕭緩緩開口,“人活著,不能隻像牲口一樣,隻知道埋頭乾活,繁衍生息。”

他轉過身,看向宋清和與孫明德,眼神變得深邃而明亮:“我打算,在全郡各地,逐步建立學堂。”

“學堂?”孫明德愣了一下,沒太明白。

宋清和卻是渾身一震,猛地抬起頭,眼中充滿了驚駭:“大人……您的意思是……要讓所有人都讀書識字?”

“對。”林蕭點頭,語氣肯定,“我的目標是,將來有一天,青麟郡所有的適齡孩童,無論男女,無論貧富,都能進入學堂,讀書識字,學習道理。”

“嘶——”宋清和倒吸一口涼氣,隻覺得頭皮發麻。

孫明德也瞪大了眼睛,雖然他是個粗人,但也明白這其中的分量。讓所有孩子都讀書?這……這怎麼可能?!

“大人!萬萬不可啊!”宋清和急忙上前一步,聲音都有些變調了,“這……這簡直是……是……”他一時竟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隻能連連擺手,“大人,您可知,要建多少學堂?需要多少先生?耗費多少錢糧?”

他語速極快地解釋道:“自古以來,讀書識字都是士紳官宦之家才有的特權!尋常百姓家的孩子,能吃飽飯就謝天謝地了,哪有餘錢去供養一個讀書人?更何況,農忙時節,家家戶戶都需要人手,半大的孩子也是重要的勞力,誰家舍得把孩子送去學堂?”

“還有先生!這年頭,識字的本就不多,願意屈尊去教那些泥腿子孩童的讀書人,更是鳳毛麟角!就算找到了,束脩(學費)又從何而來?難道全由官府承擔?那將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開銷!我們……我們根本負擔不起啊!”

宋清和越說越激動,臉色都漲紅了:“而且,大人,恕下官直言,若是人人都讀書識字了,那……那誰還願意去種地?誰還願意去做工?豈不是……豈不是要天下大亂了?”

這番話,幾乎是吼出來的,可見宋清和內心的震動和擔憂。

在他看來,林蕭這個想法,簡直比之前的三成地租還要驚世駭俗,完全是顛覆了千百年來的規矩和社會秩序!

孫明德在一旁聽得也是心驚肉跳,雖然他覺得讓孩子們讀書是好事,但聽宋清和這麼一分析,也覺得這事兒太難了,簡直比登天還難。

林蕭靜靜地聽完宋清和的話,臉上沒有什麼表情變化。

他理解宋清和的擔憂,這確實是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普遍認知。

“你說的這些困難,我都知道。”林蕭語氣平靜,“我沒說現在立刻就要實現,這是一個長遠的目標,或許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但這個方向,我們必須走下去。”林蕭的目光變得堅定,“隻有讓更多的人識字明理,才能真正開啟民智,才能讓這片土地擁有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創造力。至於你擔心的,人人都讀書了沒人乾活?那是杞人憂天。”

他頓了頓,繼續道:“學堂教的,不僅僅是識文斷字,更要教他們做人的道理,教他們各種生存的技能,讓他們明白勞動的價值。將來,優秀的可以繼續深造,成為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其他的,回到各行各業,也會是更懂道理、更有見識的農民和工匠。這難道不好嗎?”

“至於錢糧和先生……”林蕭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隻要我們青麟郡能一直這樣發展下去,錢糧不會是問題。先生嘛,初期可以從我們自己人裡培養,也可以招募一些願意為理想而來的讀書人。慢慢來,總會有辦法的。”

宋清和看著林蕭那篤定的眼神,聽著他描繪的藍圖,內心的驚濤駭浪慢慢平複了一些,但疑慮並未完全消除。

他知道林蕭總能創造奇跡,可這次的“奇跡”,實在太大了。

“大人高瞻遠矚,下官……佩服。”宋清和定了定神,又想到了一個實際問題,“可是大人,就算解決了學堂和先生的問題,還有一個關鍵……書籍。”

他苦笑著搖搖頭:“如今這世道,書籍本就金貴。我們現在用的紙張,還是那種粗糙易碎的麻紙,稍微保存不當就毀了,價格還死貴。大部分重要的典籍,還得靠竹簡來記載流傳,那玩意兒笨重不說,抄錄起來更是費時費力。尋常人家,彆說買書了,就是見都難得一見。沒有足夠的書籍,這學堂……也辦不起來啊。”

孫明德在一旁連連點頭,深以為然。他雖不愛讀書,也知道書那玩意兒金貴得很。

“嗯,書籍確實是個大問題。”林蕭點點頭,似乎早有預料,“現有的造紙術太落後了,竹簡更是效率低下。”

他看向宋清和,眼神裡帶著一絲神秘:“不過,書籍的事情,我會想辦法解決。給我點時間,到時候,我會讓書籍不再是奢侈品,讓知識能夠更容易地傳播開來。”

看到林蕭這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宋清和雖然不知道他具體要怎麼做,但心裡卻安定了下來。

“下官明白了。”宋清和不再多言,將此事記在心裡。

“對了,大人,”宋清和想起另一件事,連忙彙報,“算算日子,再有半個月,就到秋收了。今年風調雨順,各地報上來的情況看,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特彆是推廣了良種的地區,長勢喜人!”

一提到糧食,宋清和的臉上就洋溢著喜悅。

糧食,是這個時代的命根子,也是青麟郡如今穩定的基石。

“嗯,知道了。”林蕭點點頭,“秋收是大事,各項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確保顆粒歸倉。另外,糧倉的修建也要加快,我們手裡的糧食,隻會越來越多。”

“是!大人放心!”宋清和與孫明德齊聲應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