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朝政鬥爭(1 / 1)

推荐阅读:

inf

在宮裡挨了一頓教訓,接下來這事便到了要正式實行的地步。

讓不讓自己出宮的事,最終決定權在崔明身上,其他人是插不上話的,因此要想把事情辦成,就得要揣摩好他的心思。

登上帝位八年,這位原本的範陽王,已經不知不覺得習慣了所謂的帝王心術。

這些年崔明雖然並對王堃和王欽依舊信任,並封賞不斷,但另一邊卻也重用永昌侯、明家家主明伯隴等人,試圖達到所謂的平衡。

從皇帝的角度來說,這種行為並不是錯誤,外戚亂國的事前朝不是沒有,而且一家獨大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現在李皓就要利用這一點,用他們的反對,來推自己一把。

因此李皓與王堃商議過後,由他在朝中開始上奏,允李皓入主東宮。

理由也很充分,就是打著遵循祖例的名頭,說出一堆冠冕堂皇的話來。

崔明在朝上並未做出決定,退朝回宮之後,便把李皓喊了來,詢問道「今日,你舅父在朝上提議,讓你正式入主東宮,你是什麼想法。」

麵對崔明的問題,李皓並沒有偽造想法的打算「父皇若問兒臣的想法,那兒臣也實話實話,若是可以的話,兒臣是想要前往東宮的。

皇宮雖好,但終究是規矩太多,都沒有當初在王府過的舒服,您和母後又都忙,我平素除了跟著晏先生他們讀書練武,一年也就隻有那麼幾天能出宮轉轉。

再者說,兒臣雖能力有限,卻也想為父皇分憂,讓您哪怕隻輕鬆一點也好。」

這話說的,崔明半信半疑,不過對於李皓提起的王府舊事,倒是讓他有所觸動。

感歎道「是啊,當初你這小子是最皮的,天天抓雞鬥狗,不知道被你兄長說了多少次。

沒想到這一轉眼,你就長得這麼大,也穩重沉靜多了,你兄長要是知道,一定很高興。」

李皓趁勢回道「兄長一定知道的,每年清明、中元我都會去兄長的陵前灑掃,也都會和他說說話,他在天之靈一定能聽到。」

崔明眼神柔和的看著李皓,說道「是啊,你兄長一定知道的,一定。」

隨即沉默了一會,才又說道「走,跟我一起去見你母後,關於你去東宮的事,父皇還需問問你母後的想法,畢竟她是最舍不得你的。」

可是真等兩人到了正陽宮,崔明卻沒有問,隻是陪著一起閒聊了會家長裡短。

也正是因為崔明之後幾天,在朝上沒有就這事表明態度,讓一些人有了臆想,以為崔明是不想李皓進東宮的。

除了王家一脈,其他外戚本來就不想李皓得勢,一下子扳倒李皓不現實,但這拖一點後腿,那潑一點臟水,水滴石穿之下總是有效果的。

隻不過他們並不敢直接跳出來,就學著之前李皓那樣,讓幾個外圍的官員啟奏,說太子前往東宮需要延遲,以此試探崔明的態度。

理由也沒有抨擊其他的,隻說李皓年輕,不妨等大婚之後,再入東宮參政,

可李皓怎麼會讓他們這樣,立馬就讓王堃在背後推了一把,直接把聲勢給造了起來,把永昌侯、明伯隴給拉下了水。

甚至還引導弄出了人身抨擊的路數,開始對李皓的能力、品德,直接展開了攻擊。

風頭造了起來,立馬就有一部分原本中立的投機派官員,和王堃提前安排的人,也加入了進去。

這次除了要把李皓推進東宮,順帶著還要在永昌侯、明伯隴隊伍中,混幾個親信進去。

而王家這邊,自然是奮力在朝中為李皓辯駁,同時一起出力的,還有李皓的那三位先生。

隻是他們的聲音在朝中不夠響亮,穩穩的處

在下風。

這情況一下子就引起了崔明的警覺,不由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把王家壓製的有些過了。

不過永昌侯、明伯隴反應也快,在意識到情況不對後,立馬也終止了行動,想把這事情的影響力給減下來。

但問題是,這裡麵有不少的中間派,和王堃的人,不是他能完全控製住的,再有王堃這邊的配合,讓這事情並沒有消停下來。

此時宮中這邊,陳喜知道了這些話,即使知道事情內幕,卻也是著急起來「殿下,如今外朝把您說的如此不堪,越說越離譜了,您真不去管一管。」

李皓看著麵前的報告,笑道「確實如此,他們這想象力不錯,即使不當官了,出去寫話本應該也能養活自己。」

見李皓不回正題,陳喜無奈道「殿下……」

李皓卻依然渾不在意「彆著急了,他們蹦躂不了多久的,想必母後這時候應該已經去找父皇了。」

正如李皓所說,王怡在得知朝中情況之後,立馬就找到了崔明,向他跪著哭訴「陛下,如今朝堂上對顥兒口誅筆伐,難道你就坐視不管。

我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不能再失去顥兒了,如果你真對顥兒不滿,不妨先把我給廢了,給顥兒留一條生路。」

看著這位結發之妻,崔明趕緊起身把她扶起來,說道「怎麼會呢,顥兒是我和你的孩子,一直以來又聽話懂事,我怎麼會對他不滿。

如今我已經派人在查是誰在暗中興風作浪,到時一律嚴加懲處,我一定會為顥兒主持公道的。」

王怡淚眼朦朧的說道「真的嗎?」

崔明堅定的說道「當然,不管是誰,我一定一視同仁。」

隨後就將王怡拉到椅子上相依而坐,就和當年在王府一樣。

可最終崔明還是食言了,這件事其實並不難查,畢竟剛開始永昌侯、明伯隴並沒有太在意,也未做過多遮掩。

但崔明隻是貶斥了一些鬨得太跳的官員,對於永昌侯和明伯隴等人,隻是派人申斥,而且用的辦事不利的理由。

也因此,他自覺對王怡母子有所虧欠,就爽快同意了李皓入主東宮,給了參政議政之權。

並且在召見李皓之時,崔明還特意說道「關於詹事府官員的任命,你有沒有什麼看好的人,此次我允你自行揀拔,想好了直接報給朕就行。」

這次可以說李皓是大獲全勝,但李皓也沒有被衝昏頭腦,任命官員的事,即使是東宮屬官,也不是李皓該獨斷專行的。

因此李皓畢恭畢敬的回道「兒臣對於朝中大部分官員實在不熟,更不知曉其能力如何,而相熟的,如舅父、先生那些人,也不可能屈尊來詹事府,所以還是請父皇給選定吧。」

崔明很滿意李皓的態度,因此繼續給李皓機會「既然朕說讓你選,就是讓你自己來選,這也是對你能力的考驗,七日之內將名單給呈報上來。」

李皓才裝作不情願的答應下來「是,那兒臣再想一想。」

隨即崔明便打算讓李皓離開,但在李皓剛起身時,卻又不經意的說了一句「對了,你馬上要出宮了,等會記得去你母後那裡,她最近心情隻怕不好。」

「王怡心情不好,是因為自己要走嘛?明明是為了有人在出爾反爾。」李皓心想,但表明上自然不能這麼回答,而是乖巧回道「是,我等會就去勸勸母後。」

來到了正陽宮,王怡正在這生著悶氣,果斷上前開玩笑道「母後,這一直生氣可是容易讓人變老的,得多笑笑呀!」

女人沒有不在意相貌的,王怡聞言就沒好氣道「怎麼,連你都覺得我老了。」

李皓隨即略帶誇張,裝

作一片真心的模樣道「母後這可冤枉我了,在我心中,母後永遠是在這天下最漂亮的女人,沒有之一,所以才更要保持下去。」

王怡被李皓這樣子給逗樂了,伸手指了指李皓的腦袋,說道「你啊,這話留著以後跟你的太子妃說吧,是你父皇讓你來的。」

李皓笑道「母後果然聰明,其實母後真的沒必要為此和父皇生氣,帝王之心首重製衡,父皇所作其實也可以理解。」

王怡進宮這麼多年了,哪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隻是這次涉及到了李皓,這是她的逆鱗,所以她才有些失態。

回道「我這不還是為了你嘛,沒想到你倒好,比我想得開多了。」

李皓此時收斂了笑容,說道「因為兒子明白,身在皇家就不能事事計較,有的東西糊糊塗塗就過去了,對大家都好。

而且母親應該相信兒子,不會被些許困難而打倒,母親能護兒子一時,可終究護不了一世,兒子有自己該走的路。」

王怡聽完,愣愣的看著李皓許久,隨即說道「看來你是真的長大了。」

有了李皓的勸解,王怡這邊總算是緩和了下來,之後崔明可能也是為了補償,一月內就一直住在正陽宮中。

另一邊,李皓也擬定好了名單,帶去給了崔明,裡麵都是近年來在地方上比較有政績的底層官員。

吏部尚書是李皓太子少傅,查看官員政績自然不是難事,對此崔明表示理解,並準許了這道名單。

自此李皓算是有了自己的小班底,隻不過等他們到位還要點時間,正好趁著這段時間,東宮也需要好好修繕一下,才能入住。

另外更重要的是,李皓即將擁有了一支兩百人的東宮衛隊,這些人李皓沒有自主挑選的權力,但既然是跟在自己身邊,李皓自然不擔心掌控不了。

這雖然和漢唐時期的東宮衛隊沒法比,但至少是個好的開始。

隨後李皓正式在朝會上露麵,以太子之尊獨立位於諸官員之上,後麵便是按品級站好的文官,武官則站在對麵。

初次上朝,李皓自然純粹就是來旁聽的,隻有崔明問話了,李皓才會應景的回答幾句,表現得算是中規中矩。

隻有等回到東宮,李皓才算是複蘇過來,開始忙起了自己的事。

打仗最重要的是情報,宿國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情報機構內外侯官,不過那個是在崔明的掌握之下,李皓暫時不想插手進去,畢竟太敏感了。

而且對於內外侯官的能力,李皓也不太看得上,至少是沒有朱衣衛和六道堂強,所以李皓準備自己也建一個。

還有就是掙錢的事,這年頭乾什麼都要錢,乾私事總不好找崔明要錢,又不能說明用途,還是自己造靠譜。

好在對於怎麼掙錢,李皓已經是駕輕就熟,再有王家這邊給的啟動資金,這兩件事就一塊辦了。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