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李皓心裡,還是希望不要真的走到這一步的。
隻是在這上麵,李皓能做的事情卻沒有多少,皇宮裡麵沒有趙禎的宣召,自己也不好進宮求見。
至於曹皇後那裡,李皓對自己還是有正常認知的,也不會去自討苦吃。
那剩下的趙宗全和趙宗漢這對親兄弟,趙宗漢是個做不得主的。
而趙宗全那邊倒是可以去通個消息,讓他知道趙禎的打算。
這樣也能免得他真的等不急,到時可能會做些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事,那才麻煩呢。
不過李皓如今身份更敏感了,已經不光是站隊的問題,更加重要的是背負了趙禎給的使命。
這就讓李皓不能提前暴露立場,必須恪守中立才行。
正當李皓在想著該由誰來傳消息,能讓趙宗全他們相信,又不會把自己給暴露出來的時候。
突然門房回報,說是齊國公府的小公爺前來拜訪。
雖然李皓有些詫異,不明白齊衡在這個時間找自己乾嘛,難道是曹皇後又想逼著自己表態了。
但還是讓下人將齊衡引導到正廳,然後自己換了身衣服也過去了,
進了正廳之後,李皓便開口說道「小公爺可是難得登門一趟,這次來可是有什麼事情要辦的?」
齊衡直接回道「我這次來是幫著皇後娘娘來問話的,她讓我來問問你,看你有沒有想好!」
聽到這話,李皓第一時間是感覺宮裡麵可能又出了些問題,否則曹皇後不該這麼著急的。
對此李皓沒有正麵回答,而且反問道「你如此為皇後娘娘出力,想來齊國公府如今算是綁定到趙宗漢身上了。
可以平寧郡主的性子,能下如此重注,應該是有什麼確切消息吧。
不如你和我說說,說不定我聽了之後,就願意和你們站在一邊了。」
齊衡回道「我母親具體是怎麼想的,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你沒有那麼容易會被卷進來,對嗎?」
李皓聽這話就笑了,說道「你既然這點,今天又何必要走這一趟呢。」
齊衡說道「皇後娘娘的命令,縱使我知道這事辦不成,但也我不能不去辦吧。」
看齊衡的態度倒是坦誠的很,李皓便乾脆試探問道「如今能經常進出皇宮的大臣,除了兩位大相公外,應該就隻有你了。
所以我想問問你,宮中如今的情形到底如何了,你能不能和我說說實話。」
對於這個問題,齊衡沒有回答,而是直接拒絕道「皇宮裡麵的事,我們這些臣子哪能來置喙。
不過我相信,隻要我們能一直恪儘職守,那朝廷就一定不會有問題。」
聽到這種官麵上的回答,李皓是真的懶得應付。
…
這個答桉完全不是李皓想要的,所以接下來,李皓又試著試探了幾次。
但不管李皓怎麼說,齊衡就是不回答問題,讓李皓不由感概,這也沒過多長時間,怎麼感覺齊衡的智商有所上升。
【穩定運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huann】
見實在忽悠不了他,李皓也就覺得齊衡在這裡多少有些誤事,便端茶送客,
不得不說,在禮貌風度上齊衡還是保持很好的,看李皓有意送客了,也不糾結,直接便起身告辭。
不過齊衡剛走,正當李皓重拾思路的時候,楊文遠又跑了過來。
在屏退眾人之後,著急的
對李皓說道「殿前司出問題了,剛剛宮裡麵來人,從我手裡拿走了出入宮門的腰牌。」
一聽這話,李皓也有些炸鍋,本來宮裡麵的布置就極為重要,可現在自己的人都沒法正常入宮。
那一旦有了緊急情況,怎麼去有限控製宮門裡麵的情形呢。
而且李皓也不明白,趙禎既然已經托付自己成為最後保障,那怎麼會來調整自己的人,所以李皓原先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種情況。
於是趕忙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有官家的詔書下來,要你交接的嗎,接任的是誰?」
楊文遠回道「今日宮裡麵是有傳出了一份詔書,上麵有官家的大印。
在詔書裡麵提到說要為官家祈福獻禮,其中就有要重啟今年聯賽的計劃,說是官家原先對此極為重視受不能因為這場病而延誤了。
又知道原先我有這方麵經驗,所以便直接讓我來主持這事。
至於位置還是給我保留的,隻是說在這段時間暫時由畢仲遊來代理這事,他本就是我的上官,此舉也合情合理。」
聽到這個理由,李皓是真的感覺太扯澹了,完全不能讓人相信啊。
唯一能從這裡麵確認的事,就是畢仲遊看來是已經選擇好了明主,而且大概率是投靠向了趙宗漢。
雖然不知道曹皇後是怎麼辦成這事的,可唯一能做成這事也就隻有她了。
不過在這點上,李皓還真是有些想錯了,實際上把楊文遠趕出皇宮,是曹皇後和趙宗全兩邊共同的決定。
這兩邊都不想要李皓這麼個不安定的因素,在宮中還保持一定的力量。
畢竟前車之鑒還在,當初也就是禦營軍一部在皇宮裡麵頂住了叛軍,才給了李皓在外組織反攻的時間。
雖然兩邊現在都還沒打算要用這麼極端的手段,不過事情可以不做,但具體準備卻要完全。
所以先是由趙策英把曾朝生約了出來,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讓他想辦法把楊文遠暫時的趕出皇宮,把權利交給其他人。
對這一點,曾朝生直接說道「這個人選的調整,必須要得到官家同意才行。
而且楊文遠是殿前司的人,我怎麼說得上話。」
…
趙策英聽後卻說道「你說的這點我當然明白,我也不會刻意來為難你。
若是要調換這個殿前司都虞侯的位置,那自然是要官家同意的,可若是找借口給楊文遠安排點事呢。
然後可以再讓宋朝中以殿前司指揮使的名義,直接在這段時間,代管下屬的公務,這樣事情就順理成章了,在官家那裡想來也不會多為難。
而且我想皇後娘娘隻怕也對李皓有意見了,你到時在那邊鼓動一下,甚至都不願你自己動手,就能辦成。」
聽到這話,曾朝生眼前一亮,說實話他這段時間也看楊文遠心煩。
雖然楊文遠現在已經在宮中低調了很多,但隻要想到楊文遠和宮中的大部分禁衛的熟識程度,曾朝生就覺得很膈應人。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要真遇到了突***況,曾朝生還得擔心遇到楊文遠的背刺。
要是能把楊文遠給趕出皇宮,那自己之後辦事可就容易多了。
至於曹皇後那邊的態度,曾朝生也清楚的很,所以也不擔心她會反對。
不過在趙策英麵前,曾朝生還是得裝做非常為難的樣子,另外曾朝生還想試探一下,看宋朝中到底是什麼情況。
於是說道「皇後娘娘那邊我倒是能說上些話,可她的態度就真的不太好說了。
雖說他們現在是有些隔閡,可畢竟李皓和楊文遠當初都是進宮救駕的人,所以皇後
娘娘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誰也不能保證。
另外就是你說的宋朝中了,他和李皓當初可一直都是一個鼻孔出氣的,彆到最後好不容易把楊文遠給趕走了,結果李皓還是能掌控宮裡局勢。」
趙策英回答道「宋朝中那邊你不用擔心,既然我和你提起了他,那自然是有了十全把握。
至於曹皇後那邊,你先儘力去試試看,成功了自然皆大歡喜,若是不成功那我們再想其他辦法。」
曾朝生與趙策英確認了這件事後,兩人便匆匆分開,免得會被人發現。
回宮之後,曾朝生在宮裡麵裝了裝樣子,轉了幾圈便去到慈元殿,找到曹皇後說起了剛剛到事。
對於趙策英的主意,曹皇後也覺得很好。
在當初那場與李皓的談話之後,其實曹皇後便有了整飭宮內防務的心思,以此把李皓伸進宮中的全部斬斷。
唯一讓曹皇後在意的是,趙策英說宋朝中已經站到了他們那邊。
要知道殿前司可太重要了,上四軍中殿前司就占了捧日軍、天武軍兩個,再加上其他殿前諸班直,步、騎諸指揮的人。
其整體軍力比起侍衛親軍馬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還要更盛一籌。
當初兗王隻是拉攏了幾個軍指揮使就已經把動靜鬨的這麼大,若是真讓宋朝中發動起來,那場麵恐怕就不可控了。
對於曹皇後的顧忌,曾朝生也是明白的,在回來的路上,他也就在想這個問題。
…
於是出言說道「其實皇後娘娘不必擔憂,雖然現在沒有辦法將宋朝中的調離。
但宋朝中就算是殿前司指揮使,可殿前司麾下的諸多人馬,也不是他想調動就能調動的。
要知道李皓當年的舊部,大多都在殿前司裡麵任職,再加上英國公和當年寧遠侯的關係在。
若是兩人同聲同氣,那調遣人馬或許還容易一些,可要是李皓知道他投靠向了趙宗全,肯定就會與他劃清界限。
甚至會對他有所提防,這種情況下他能真的調用的人也就沒有多少了。」
曹皇後聽完這番話,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有理,看來對李皓還需要再安撫一番,必須讓他保持中立,這樣才能作為平衡局勢的砝碼。
這事我後麵會來安排人去辦,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處置宮中禁衛的事。
若是相比起趙宗全來,我還是更願意讓李皓執掌宮禁。」
見曹皇後有退縮的想法,曾朝生就有些急了,他實在是不想再被人壓製了,於是立馬說道「其實不用他們兩個,我們也還有一個人選可以用的,那就是殿前副指揮使畢仲遊。
這個人在殿前司裡麵,最開始就是被夾在宋朝中和李皓中間的,結果這兩人也都比較強勢,所以名聲不顯。
後來李皓離開之後,楊文遠接替了殿前司都虞侯一職,雖然情況有所好轉,但實際上他依舊沒掌握什麼實權。
所以我相信隻要有一個合適的機會,那他一定會奮力抓住,來擺脫如今情況的。」
對於這個人,曹皇後腦子裡麵實在沒有什麼印象,便說道「那你就去查查這個人,尤其是他和趙宗全之間有沒有什麼瓜葛。
若是沒有的話,那就可以試著拉攏過來的話,為我們所用。」
曾朝生很自然的答應下來,隨後便著手調查的事。
就這麼一番調查過後,最終結果顯示畢仲遊與趙宗全確實沒什麼關係。
所以接下來曾朝生又安排了一場,畢仲遊和曹皇後的私下會麵,由曹皇後親自確認了畢仲遊的忠誠之後,便開始著手安排他接手楊文遠的事。
於是便有了
前麵齊衡和楊文遠來找李皓的場景,當然齊衡的表達可能有那麼一些問題,把好好的一場拉攏演變成了威脅。
至於應對方法,李皓這邊暫時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那就隻能先按照他們說的去辦。
不過這件事也幫李皓解決了一個疑惑,那就是齊衡此行的目的,至少趙禎那邊應該還沒有出問題。
在楊文遠走後,李皓又接著把顧廷燁給找了來,讓他去想辦法驗證一下畢仲遊的身份。
這件事情還沒有結束,結果三司那邊又出了問題,陳升之又給掀起了一次徹查活動。
鹽鐵司自然也是逃不過去的,於是李皓接下來很大一塊時間,便隻能投入到這裡了。
說實話,李皓猜也能猜到這是陳升之故意為之,就是想把自己給拖在這裡。
隻是這事走的是陽謀,他們所要求的事情也都是合情合理的,縱使李皓是知道他們目的不純,卻也沒有什麼辦法。
鹽鐵司自然也是逃不過去的,於是李皓就被這事給牽扯了不少精力。
直到忙碌了有半個月之後,顧廷燁才重新登了李皓的門,把查探的結果告訴了李皓。
說實話,這個結果還真是完全出乎了李皓的意料。
本來以為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可如今再看,有些人卻是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也不知道曹皇後這到底是在乾嘛,自以為做的隱秘,可最後誰都沒有瞞住。
要不是李皓這次心血來潮,讓顧廷燁抽空查了,否則隻怕自己可能都會栽個跟頭。
從知識學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