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我,曆史係!小小清穿拿捏拿捏 > 第237章 哪裡還有感動?打得他不敢動才是正格的

第237章 哪裡還有感動?打得他不敢動才是正格的(1 / 1)

推荐阅读:

哈哈哈。

上一息,大阿哥還在愁要怎麼應對,現在聽小家夥的心聲,他瞬間就安心了。

不但不急,還能施施然為太子點根蠟。

托合齊,那可是步軍統領啊,也就是俗稱的九門提督。

彆看隻是個二品,卻是天子心腹中的心腹。

說聲能交托身家性命都不為過。

結果這麼個主暗戳戳跟太子投了誠,當起了太子黨……

這要是不弄個清楚明白,皇阿瑪怕是睡覺都得睜著一隻眼吧?

好好好,太子這個人選推得實在好。

他這兒幸災樂禍,康熙卻腦瓜子嗡嗡的:托合齊,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托合齊竟然……

不!

這不能夠,這裡邊一定有誤會。

嗯。

十二阿哥比他還希望這是個誤會,畢竟,前麵他老丈人馬齊的事兒還如一柄快刀懸在他頭頂上呢。轉身的功夫,舅舅又犯事兒了?

嗚嗚嗚,佛菩薩保佑,千萬彆可著爺一個人禍害。

可惜天地不語,並不搭理他這禱告。

倒是烏那希還在心裡嘖嘖嘖:[要說起來,也不怪後世稱九子奪嫡為九子奪爹。彆的不說,太子二伯還是有些實力的呀。步軍統領托合齊,內務府總管大臣淩普,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還有八旗都統鄂繕。再加上格爾芬,阿爾吉善等赫舍裡家遺留勢力。]

[真來個出其不意的話,成功率應該比玄武門那三百跟靖難那八百多?]

[可他沒有,即便被兩立兩廢,被扣上生而克母的罪名他也沒有。連給自己辯護的時候都說彆的什麼都認,但誠無謀反之心……]

康熙一口老牙都要咬碎了,結黨營私結到他步軍統領身上了,是光一句沒有謀反之心就能解釋的?

他都恨不得將托合齊推出去亂棍打死!

但是不行,事關重大,沒有足夠的證據不能貿然行事,否則朝臣非議是一方麵,惹得乖孫女懷疑又是另一方麵。

忍忍忍。

不就是心頭一把刀嗎?

馬齊那事兒,他不是也忍了下來!

但……

一想想兒子牆角都挖到自己步軍統領頭上,要不要起兵造反不取決於他能不能,而是想不想。

康熙這心頭火怎麼也壓不下去,索性直接就衝著鄂繕去了:“請纓?嗬,朕要是記得沒錯,你連個正經帶兵打仗的經驗都沒有,更對水戰一竅不通。”

“是誰給你的勇氣,讓你敢站在朝堂上跟朕毛遂自薦,說要帶兵去攻打朝鮮的?”

太子爺給的。

但這話鄂繕敢說嗎?

他不敢啊。

隻能窩窩囊囊跪下,表示自己身為愛新覺羅家宗室,世代蒙受皇恩。實氣不過李氏朝鮮那般首鼠兩端,欺君罔上。

這才忍不住請纓,想要替皇上出了這口惡氣。

純是滿腔忠君愛國之氣鼓舞,沒有任何人指使,求皇上明鑒。

很真誠,很質樸的馬屁。

但凡康熙沒聽到自家乖乖好孫女的心聲,就是不允許他掛帥出征,也不會過於苛責。

可好巧不巧的,他就是聽到了呀。

就是知道這些孽障為了爭那所謂的從龍之功,忘記臣子本分,帶壞太子之惡行。

哪裡還會有什麼感動?

打得他不敢動才是正格的。

康熙冷哼:“爾之忠心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打仗不是兒戲,不能靠誰的一片忠心。不然稍有差池,彆說你提頭來見,就算把你寸寸淩遲,也抵不住大清無數兵勇的流血犧牲。”

這……

鄂繕腦門汗出如漿,連連磕頭認罪,承認自己把事情想窄了。

但康熙為了以儆效尤故,還是象征性的賞了他三十大板。

隻是在侍衛往外拖人的時候,大阿哥確定自家皇阿瑪給了某些暗示。

眾所周知,打板子那就是侍衛們的看家本領。

同樣的三十板子,可以看上去皮開肉綻,實際上卻不過皮肉傷,三兩天就能活蹦亂跳。

也可以一板子下去就讓人痛不欲生,表麵上還看不出什麼大傷來。

是死是殘都隻在一念之間。

鄂繕再怎麼可惡,那也是姓愛新覺羅的,官居一品都統呢。

打死肯定不能打死。

但因其掙紮太過,或者體質太虛的,就落點不良於行,不適合再繼續入朝為官的後遺症之類,他大概也隻能自認倒黴吧。

事實也確實跟他所推測的那樣,因為這三十大板,鄂繕落了個跛腳的毛病。

隻能遺憾致仕了。

太子黨少了一員乾將,真·賠了夫人又折兵。 咳咳,或者說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大阿哥愉快地想著,親自叮囑自家廚娘好生努力,做這個好看更好吃的點心來。他啊,要往寧壽宮給好侄女送去,好好犒勞犒勞小功臣。

她這心裡叭叭兩句,勝過他多年努力呀。

想想太子損兵折將後那個黑臉,他心裡就出奇歡樂,有一句一切才剛剛開始哦想對弟弟說。

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樂極生悲。

古人誠不欺他。

就在他樂顛顛去寧壽宮討好的時候,好巧不巧碰上了康熙。

然後毫無道理地被誤會,被嚴正警告:“真想率軍出征,你就好生練兵,好生學兵法。等朕覺得你行了,自然而然少不了你的仗打。”

“再敢把心思用在朕的乖乖好孫女身上,你看朕打不打你就得了!”

啊?

大阿哥眼睛瞪得銅鈴大,隻感覺六月飛霜,他就是那大清男版竇娥。

且先入為主的皇阿瑪根本不聽他任何解釋。

讓大阿哥嚴重懷疑這老阿瑪雖然被太子傷到千瘡百孔,但扶人家上位之心依然不死。所以才就算變相廢了鄂繕,也同樣不肯讓他這個大千歲露頭。

可是講道理,他現在已經沒心思爭奪儲君之位了啊!

他就是想率軍出征,立下戰功,給自己和子孫後代爭一個鐵帽子而已。

但跟帝王要道理,他這個方向本身就錯了好嗎?

帝王不講道理,主打一個隨心所欲。

也是趕巧,這時候十四的信隔山隔海而來,字裡行間都是對皇父思念與心疼。還有他願意為父出氣的懇切,然後,一個注定讓朝野震驚的念頭浮現在康熙腦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