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小公主的小目標(1 / 1)

推荐阅读:

這要是在推開新世界大門之前,太子跟三阿哥能有此番謹慎,康熙肯定很開心。

但是現在……

他隻眉頭緊皺:“說這個話之前,你們就沒看看戴梓跟黃履莊兩方研究的最新進展?就沒想想烏那希他們幾個孩子都能利用器具,製作出輕便而又好用的花鏡,從中體會到科技的好處?”

三阿哥輕嗤:“奇技淫巧,微末小道而已。可適當重視,不可使其喧賓奪主,忘了學文習武的根本目的。”

太子也說大清弓馬得天下,騎射才是根本。

這話就是康熙提的,具體怎麼回事他能不知道嗎?

而且……

聽完烏那希那短短幾句對科技偉力的片麵介紹,他跟其餘知情阿哥都熱血沸騰了,哪兒受得了太子跟三阿哥這兩盆涼水?

當場一定因循守舊的大帽子扣過去,讓他們都好好反思反思,學著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

而他?

羨慕完了太後羨慕四阿哥,也不知道屬於他的專屬老花或者近視鏡什麼時候才能到。

嗯。

烏那希兄妹幾個是不知道,否則一定會明確告訴他:第一個給長輩送眼鏡的人是天才, 第二個給長輩送眼鏡的是人才,第三個給長輩送眼鏡的是蠢才。

她們已經當了天才和人才,無意再當蠢才呢!

不過皇瑪法彆怕,明年萬壽節,您收到的眼鏡必能開一個眼鏡店。

哈哈哈。

過了四阿哥的生辰沒多久,烏那希的兩周歲生辰也到了。

四阿哥屢屢請求想把愛女接回府上,一家子簡簡單單地吃頓飯,也算給孩子小小慶祝一下。

結果就毫不猶豫地被康熙給拒絕了:“那可不妥,太後都說了,千秋宴上乖乖好重孫送了她最難忘的禮物。如今乖乖好重孫生辰,她老人家也願意自掏腰包請孩子吃頓好的。”

“你皇瑪嬤一向樸素,鮮有要求,這麼點小事,朕總不能反對吧?”

三言兩語就把四阿哥堵了個結結實實。

可是……

您管在寧壽宮舉行,邀請在京內外命婦甚至蒙古年班的王公們一起參加的超高規格生辰宴叫請孩子吃頓好的嗎?

康熙眼睛都不眨一下:“各色禦菜齊全,樣樣都是小家夥喜歡的,難道不是頓好的?”

四阿哥:……

兒子跟您苦口婆心講正事,您跟兒子玩春秋筆法嗎?兒子不信太子跟三哥急得腦門子都要冒汗,嫉妒的眼睛都要冒火星子似的,您都沒瞧見!

可惜心中再多腹誹,四阿哥也不敢大大方方說出來。

隻是說孩子太小,如此這般隆重怕折了她福氣。

畢竟……

四阿哥憂心忡忡地道:“畢竟按著她心聲所述,她原本……”

“停停停!”康熙極不耐煩地打斷他:“小弘時都知道要避讖,你不知道麼?不許胡說八道!我們烏那希福緣深厚著呢,才不會有任何不妥。”

“可惜她的宿慧不可廣而告之,否則的話,朕定讓天下知道朕的乖乖好孫女為大清做出了多少貢獻,上蒼又有多眷顧咱們大清。”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想給孩子熱熱鬨鬨慶個生,都要假皇太後之名。”

四阿哥看著老皇父那一臉‘真是對不起孩子,太讓孩子受委屈了’的表情陷入沉默:這,這真不能怪太子跟老三小心眼啊!

皇阿瑪實在太寵烏那希了,寵到常覺虧欠。

雖然孩子確實值得,但……

四阿哥就是忍不住恐懼,生怕木秀於林。

結果話還沒等說出來,就被自家皇馬狠狠鄙視了一波:“宮內有朕,宮外有你,咱們爺倆前手還護不住一個小姑娘,那還想什麼大清建設?”

四阿哥:……

勸說再次無果,四阿哥看著愛女的目光都有些憂心忡忡。

結果他家愛女隻高高興興拆禮物,邊拆還邊囑咐他:“屋子太小了,裝不下許多禮物,阿瑪再給福福建幾間房呀~”

[嘿嘿,才兩周歲生辰就有大幾間房都裝不下的財寶,這到出嫁的時候,少說不也得湊個百裡紅妝?]

[不行不行,這麼多小錢錢,好寶貝,可不能便宜了臭男人。咱還是留在府上,前二十年靠瑪法,中間二十年靠阿瑪,往後餘生交給親哥,親哥不行還有大侄子……]

[幾代帝王接力寵,不比嫁人冒遇人不淑風險,生子冒母子皆亡危機的強?]

再一次的,烏那希堅定了自己做不婚富貴老公主的想法。

原就憂心忡忡的四阿哥更加頭大了,不過很快,他就顧不上這些個瑣碎了。

臨近年關,按例,朝鮮也要入貢的。

但是今年他們的申請不但被駁回,還被宣布了諸如身為大清附屬國,受大清冊封、享大清賞賜。卻思念前朝,沿用崇禎年號。私設大報壇,祭奠洪武皇帝朱元璋、萬曆皇帝朱翊鈞跟明思宗朱由檢。

且在李朝實錄中胡編亂造,詆毀當今等諸多罪狀。

令朝鮮國王李焞自縛前來謝罪,否則的話,彆怪大清水軍齊出讓他們從屬國變成屬地。

彆看一字之差,那差彆可老大了。

國書到朝鮮的時候,李焞連年都沒過消停,當即把在家休假的文武群臣都召集到王宮:“禍事來了,各位怎麼看?”

被點名的大臣們也懵啊!

這好端端的,千裡萬裡之遙,清朝國君怎麼會對他們朝鮮國情況知曉的這麼清楚?

而且……

那大報壇不是王您為尊周思明而特意建造的嗎?

為的就是強調咱們朝鮮雖然不得已降清,當了清朝的附屬國,但依舊瞧不上那些犬羊夷狄。心裡還是思念壬寅倭亂時對朝鮮有再造之恩的明朝,還是神宗萬曆皇帝。

現在事情暴露了,您跟臣等要什麼意見?

商量來,商量去,商量到最後,也隻是匆匆搗毀了大報壇,刪了李朝實錄上的對於清朝與康熙的一些咳咳,醜化內容。

然後再上書,以誤會二字做狡辯。

京城是肯定不去京城的,怕被留下,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滿紙狡辯言,把康熙都給氣樂了。

四十五年剛開璽,朝會頭一樁就商量如何懲戒朝鮮。

朝中戰和兩派,吵得可激烈。

四阿哥老忙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