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嗒~
晶瑩的淚水順著嘴角流下,小家夥條件反射般伸手擦了擦。
瞬間,小臉兒就紅成蘋果。
就這,她還軟軟糯糯地為自己辯解著:“不,不饞~就是,就是想長見識!嗯對,長見識!阿瑪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妹妹呀,想讓小哥哥,長大大,大大的見識!”
[這樣以後才不會閉目塞聽,不知人間疾苦,長成渣渣龍那麼自傲自負的老糊塗蟲帝王。嗯,糊塗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一把年紀耳聾眼也花還死愛權……]
一長串的吐槽聲中,小家夥還努力張開雙臂,給她家小哥哥比量大見識到底有多大。
可愛到讓弘暉再也忍不住,直接把人摟懷裡:“好好好,妹妹放心,哥一定勤學苦練,未來幾日的考校中都名列前茅,讓皇瑪法刮目相看。”
“日後巡幸塞外,除非他老人家不帶任何孫輩。但凡帶了,必定有你有我!”
嗯嗯嗯。
烏那希小雞啄米式點頭,再一次給親哥高高豎起大拇指:“就是這樣,彆丟份兒!”
哈哈哈。
這彆說弘暉忍不住,就連原還因為小家夥又雙叒叕胡思亂想,甚至抨擊他這個當阿瑪的人品而怒火攢起萬丈高的四阿哥也忍不住啊。
上前就把小家夥抱起來:“你呀你,還真是走野了。才從江南回來多少日子呀,這又惦記上塞外了。怎麼,這回不嫌棄路途遙遠,舟車勞頓了?”
[嫌啊!怎麼不嫌呢?沒有水泥路,沒有減震裝置跟橡膠輪胎的大馬車,這一路辛苦可想而知。但……]
[天子愛稼穡,又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乾脆就將牛肉禁絕在宮廷菜單之上。本公主想五香牛肉乾、麻辣牛肉乾、牛肉燉土豆、牛腩燉西紅柿、燈影牛肉、黃燜牛肉想到相思欲狂,可不就得往蒙古各部不想想辦法?]
那裡牛羊多,管製少。
依著她現在的受寵程度,隻要表示出一丟丟對牛肉的喜愛,相信就會有許多懂事牛意外吧?
比如貪玩折了腿,好吃撐壞了胃等等。
總能讓她如願的!
四阿哥:……
時至今日他也不明白,一向清心寡欲的自己是怎麼生出這麼個饞貓小閨女的?
天可憐見的!
孩子才三歲,四貝勒就開始防備,生怕小家夥的吃貨屬性暴露,被某個心存不軌的用點美食騙走。
為此,他偷偷跟康熙提議:“這木蘭秋獮可是正經事,又要接見蒙古王公,和諧朝廷與蒙古各部的關係。又要練兵,考察與鍛煉八旗兵勇戰力的。茲事體大,要不就彆帶小家夥了?”
把她留在京中,留在四貝勒府裡好生休整一段就挺好的。免生許多不測,也讓他這個當阿瑪的能跟孩子好生親香親香。
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他話剛說完,就遭遇了來自自家皇阿瑪的眼刀子:“朕那乖孫女為了能夠隨扈成功有多努力,你半點都沒看見嗎?”
“兒子……”
“閉嘴!朕不想聽你那些個車軲轆話,隻告訴你:但凡無關大清江山傳承的大事,無礙國祚安穩。其餘諸般小事,朕隻要乖孫女高興。”
一句話:孩子想要,他就給,不帶有半點遲疑的。
就是那麼寵!
誰也彆想拿他老人家紮筏子,做讓乖孫女傷心難過之事。除了正經國事,康熙拒絕因任何原因再被乖孫女罵麻子。
“你這混賬再說,就彆怪朕不顧父子親情。把這個事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告訴福襄。好讓她知道,你這個當阿瑪的背地裡是怎麼壞她好事兒的。”
靈魂一擊,把四阿哥都乾懵了:“皇阿瑪,您不能……”
“不,朕能。”康熙壞笑:“普天之下,隻有朕想不想,沒有朕能不能。”
四阿哥:……
請求未成,還被狠狠警告威脅了一波什麼的,他整個人都麻了。
上管不住老,下管不住小。
他也隻能默默歎了口氣,也狠狠卷起來,嘗試加入隨扈隊伍。也好在最近的距離,儘最大的可能保護好自己閨女兒子不是?
但是,有時候選手怎麼努力也白扯,決定權都在裁判手裡。
上次巡幸江南,大、三、七、十二看家,這回怎麼也得換一換。
大阿哥早在知道自家十四弟已經領先一步,早早加入海軍隊伍後就瘋了一樣,日日騷擾自家皇父。
如惡魔低語般,不停提醒他八國聯軍進京城,燒了三山五園,逼著大清簽了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倭國那彈丸之地的蕞爾小國就能越海而上,給大清帶來毀滅性打擊等等。
言整頓軍紀,好生練兵已經迫在眉睫。
然後頻頻請纓,願意投身行伍為皇阿瑪扛起這個重擔。整頓好軍紀,提升好兵力後再揮師西北,迎西域故土新歸。
再狠狠震懾沙俄,甚至拿回尼布楚條約時讓出去那些地。
為此,向來喜武功厭文學的大阿哥甚至一反常態抓起筆杆子,一日三封申請書。
還是康熙親自與他談過,言凡事有因,不能沒個像樣的理由就做出如此大動作。橫豎他也等了許久,不妨再等等,等自己巡幸塞外時發現軍紀散漫、兵丁騎射水平等也大幅度下降時大發雷霆。他這個大孝子再站出來,與皇父分憂不遲。
才勉強把人給勸服,讓他從寫條陳到翻兵書。
每天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比當年在無逸齋念書時還勤快。
這回隨扈塞外要是不帶他……
畫麵太美,康熙都不忍多想。
他隨著,太子隨著,再加上老十三。十五、十六、十七也不小了,該帶出去見見世麵。
老四……
還是留守京中吧!
一則他能辦實事,二則……
這能時時處處隨扈也是一種恩寵,他寵愛烏那希不假,真·走哪兒帶哪兒,不舍得有片刻分開。連著老四家的弘暉都被多看重幾分,時常教導指點。
但老四……
雖然按著小家夥心聲,雍正帝承前啟後為康乾盛世立下不可磨滅功勞。可不到萬不得已,康熙也還是不忍心放棄培養多年的太子。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