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錢還能看正版,格格表示很滿意,絲毫不知能聽到她心聲的人都快裂開了。
皇家陵園變景點,連地宮都能開放任人遊玩?
這……
這成何體統,成何體統啊!
而且,完整的景陵?
言下之意,就是他的陵寢日後不複完整了唄?
縱然從第一回聽說皇陵被盜時,康熙心頭就已經有了相應準備。驟然聽聞,也還是忍不住心頭火起。
出發,儘快出發!
這一路上,非得旁敲側擊,讓小家夥多多吐露不可。
掌握得越全麵,防範越足。
才有更大可能不讓悲劇再度發生不是?
烏那希哪兒知道須臾之間,她家皇瑪法又製定了多少套話計劃呀!
臨行在即,她被生母嫡母搶著抱,各種殷殷囑咐。
萬般不舍。
千萬般不放心。
四阿哥無奈:“放心吧,有爺在呢,還能護不了她周全?”
就是就是。
弘暉積極舉手:“就算阿瑪諸事繁忙,顧不過來,還有暉兒在呀!暉兒什麼都不做,就白天夜裡守著妹妹。帶著她高高興興去,平平安安歸!”
說著,他還用力點頭:“嗯,暉兒那麼用功通過皇瑪法的測試,就是為了與妹妹一道,保護妹妹,照顧妹妹。”
天啊~
被濃濃兄長力包圍的烏那希都要醉了:[嗚嗚嗚,我上輩子到底做了多少好事,怎麼就擁有了這麼個好哥哥呢?]
[他真的,我哭死~]
[太暖了,太寵了,有木有?哥哥真好,哥哥貼貼~~]
再次遭到肯定,弘暉小腦袋昂得高高的。
略帶鄙視地看著自家阿瑪跟額娘,眼神示意他們:看看,看看!我就說我是妹妹心中最好的哥哥,沒有之一~
得瑟到讓四阿哥差點伸手。
四福晉?
彆指望她會攔一攔。
自打兒子逃過死劫,重又生龍活虎起來後,她也自然而然的變回嚴母。
甚至跟著起哄架秧子。
就因為弘暉明知道他皇瑪法在給他出難題,故意刁難孩子,試圖教他做人。
他還非迎難而上。
高效完成功課,合理利用時間之外,連交作業都特意找康熙接見大臣時。
直接把約定明麵化,堵死帝王一切反悔可能。
膽子肥的,曬乾了都比老倭瓜大!
且需要教訓呢。
還是烏那希見事兒不好,趕緊小鴨子步拽到自家阿瑪身邊。牢牢抱住他大腿:“不,不打打!哥,好~嗯,長,長臉~瑪法,誇!”
弘暉笑眯眯去攬阿瑪胳膊:“兒子得意忘形,眼神挑釁阿瑪額娘,兒子錯了。”
“阿瑪就原諒兒子一回吧!”
“畢竟連妹妹都讓您彆打,哥哥是個好的,給阿瑪額娘長臉,連皇瑪法跟朝中大臣都誇。”
嗯嗯。
烏那希用力點頭,高高豎起大拇指:“棒~”
小哥倆小手拉著更小的,眼角眉梢之間都是對對方的親近與讚許。
當父母的看著欣慰都來不及,哪還舍得上手打人?
隻能把這事含糊過去,繼續千叮嚀萬囑咐唄。
直到蘇培盛再次催促,說時辰到了,不好讓皇上跟皇太後久等。四阿哥才抱著女兒、領著兒子上了馬車往宮中。
一見著烏那希,太後就眉開眼笑地把人接過來:“哀家的小乖乖,你可來了。往後這一路,就跟著烏庫媽媽吧。”
嗯嗯。
烏那希重重點頭,隨後望向自家親哥:“哥?”
太後樂:“你哥也一起。知道你們哥倆感情好,舍不得分開,哀家也不當那棒打兄妹之人。”
回頭皇上那會不會狠心絕情,她就不知道了。
結果沒等出發,康熙就用實際行動跟她證明:皇上不但狠心絕情,還殊為不孝呢!
薩滿巫師這手好棋算是被他下明白了。
往前朝鎮壓文武群臣,後宮中敷衍她這個太後。
這不,隊伍剛啟程,小寶貝就被撈走啦!
努力了許久,終於隨扈成功,但還是被搶了妹妹的弘暉破大防。
眼淚汪汪看著太後:“烏庫媽媽,您可是咱們大清最最尊貴的女子,連皇瑪法都得喊您聲皇額娘,您一定有辦法的對不對?”
咱去吧!
把妹妹搶回來!
小小的阿哥,滿眼大大的慫恿:“皇瑪法是天子啊!他老人家日理萬機的,哪有時間管孩子?再說妹妹都被您跟暉兒帶慣了,離了咱們娘倆,她肯定處處不舒坦……”
“噓!”太後以手抵唇,比了個噤聲的動作。
然後弘暉就聽到一陣特彆歡快的小奶音:[哇~皇帝行輦啊!媽媽我真是出息了,竟然坐上了帝王的專屬座駕。]
咦?
弘暉驚訝,太後已經吩咐車駕慢些,與皇帝距離近些以方便護衛了。
侍衛們都感念太後體貼,哪知道娘娘隻是酷愛吃瓜呢?
倒是弘暉心有惴惴,生怕烏庫媽媽聽到轉播後就不積極往回搶妹妹了。
事實證明,他看人超準!
此去一路到遵化,任由弘暉再怎麼積極努力,太後娘娘也是殷勤全接下,努力半點不肯努力。
小人兒無奈,嘗試往禦駕那邊活動活動吧。
還遭遇了自家二大爺的眼神殺。
弘暉:……
他能說自己真沒有任何獻媚爭寵的意思,隻單純不放心妹妹麼?
畢竟天冷路遠,皇家水又深。
妹妹還是個小吃貨。
需要操心的地方可太多太多了,萬一……
他承受不了任何萬一,隻能更加努力。
為了能與妹妹一處,他甚至主動‘自投羅網’,請皇瑪法給自己出題。
康熙現在雖然還不肯死心,還在為保住太子、將之拉回正途而積極努力。但幾回下來收效甚微,他也不得不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眼下這情況,不好明著培養老四,順手雕琢下弘暉卻無礙。
小家夥主動送上門來,當瑪法的哪能不成人之美?
出題,狠狠出題!
車上顛簸,不宜看書寫字,恐傷眼睛?
那就改背誦、寫詩與射箭之類。
總有法子考住你。
心疼兒子勞累,也怕兒子太秀的四阿哥嘗試幫著推脫。
孩子還小四個字剛一出口,康熙就笑了:“十八年夏,太子隨朕景山騎射,連發五箭,射中一鹿四兔。那時候胤礽才多大?虛六歲,剛過了五周歲生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