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朱樉不能去(1 / 1)

推荐阅读:

儘管當前這蒸汽機車的運載能力相對較低,然而隻要多配置幾個車頭同時發力,運輸量瞬間便能大幅增長。

畢竟如今的大明朝既不缺少錢財,也不乏礦產資源。既然在質量方麵暫時有所不足,那便通過增加數量來彌補這一短板,換句話就是,質量不夠,數量來湊。

朱標想到這裡,說道:“黃愛卿辛苦了,在北平到應天的鐵路建成之前,還請愛卿在繼續提升蒸汽機車的質量。”

朱標說完,看著朱樉若有所思的樣子,問道:“二弟,你一言不發的在那裡想什麼呢?”

朱樉回過神來,張口說道:“你說到時候鐵路往西修,歐洲那些國家是不是更害怕了?不如在規劃一條往歐洲的鐵路吧”

朱標聽後,不禁微微頷首,表示認同朱樉所言。

他深知當今大明疆域遼闊,尤其是西麵土地與歐洲僅一水相隔,然而那廣袤無垠的地域使得信息傳遞變得異常困難。

倘若能夠修築一條貫穿東西、連接南北的鐵路,無疑將會極大地增強大明對於各個地區的掌控力度,使其統治更為穩固。

朱標皺起眉頭,陷入沉思之中。

過了片刻,他緩緩開口道:“雖說修建鐵路所需的材料和銀兩不成問題,可是要從何處尋得如此眾多的人力呢?現今大明的百姓們皆各司其職,有著自己的營生,總不能因修建鐵路而荒廢他們原本的生計……此情形倒與當年楊廣下令修築大運河頗為相似啊!”

朱樉卻一臉淡然,似乎對此胸有成竹。他不緊不慢地回應道:“不妨增加勞動力的引進規模。德裡尚有數十萬阿三可用,上次藍玉前往為雄英抓捕昆侖奴之時,曾上書稱當地昆侖奴數量繁多。即便未動用騎兵,單靠步卒便已抓獲十餘萬之眾。若情況緊急,大不了派遣騎兵前去,定能招募到足夠的人手。”

這其中緣由其實並不難理解,昆侖奴之所以比華夏人和歐羅巴人更具奔跑和跳躍能力,正是因為那些不擅運動的早已被抓捕一空。

唯有具備出色的運動天賦,方能成功躲避追捕者的圍捕,此理與長頸鹿的進化如出一轍。

朱標憶起此前藍玉呈遞上來的奏折,不禁輕輕頷首,表示認同道:“既然情況這般,那便派遣軍隊前往德裡吧,畢竟那兒離昆侖奴的故鄉相距不遠。至於統兵將領的人選嘛……”話至此處,朱標將目光投向一旁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朱樉。

見其神情,朱標臉上露出一副心領神會的模樣,接著又言道:“暫且命大軍整軍備戰,稍後我自會下達旨意。”

而此時,馬秀英與常清芷二人並未參與到這場關於軍事部署的討論當中。她們倆隻是靜靜地凝視著車窗外徐徐掠過的景色,低聲細語地交談著些什麼。

儘管此地僅是一處試驗場所,但對於初次見識到此等新奇景象的她倆而言,仍饒有趣味。

回去之後,朱標便毫不猶豫地下旨,迅速調動整整十五萬剽悍勇猛的騎兵進行集結。

與此同時,後勤部也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著行軍至德裡宣威布政使司所需的大量糧草。

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充足的物資保障對於軍隊的戰鬥力至關重要。

而另一邊,朱樉則是滿心歡喜、樂嗬嗬地回去收拾行李,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朱標下達出征的旨意。他心中充滿期待,幻想著自己能夠在戰場上一展雄風,立下赫赫戰功。

時光匆匆流逝,轉眼間五天過去了。就在這天,朱樉突然聽聞一個令他震驚不已的消息:大軍竟然已經準備完畢並且出發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瞬間,朱樉整個人都傻眼了,他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喃喃自語道:“怎麼可能?我居然沒有接到任何通知,大軍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走了?”

憤怒與疑惑交織在一起,朱樉再也坐不住了,他心急火燎地衝進皇宮,直奔禦書房而去。一進禦書房,隻見朱樉一臉陰沉地坐在朱標的對麵,氣氛顯得格外凝重。

經過一番急切的詢問,朱樉方才得知,此次領軍出征的並非是他心心念念的自己,而是晉王朱棡!

這個結果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澆下,讓朱樉的心情瞬間跌入穀底。

要知道,之前在蒸汽機車上的時候,他可是表現得相當積極主動,而且朱標當時明明也已經點頭表示同意了啊!

想到這裡,朱樉不禁氣得渾身發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起來。

隻見朱標麵色嚴肅地對著朱樉說道:“二弟,你切莫胡言亂語,我何時應允過你,準許你出征之事?你可有真憑實據能夠證明此事?”

朱樉聞聽此言,頓時怒不可遏,高聲吼道:“哼!好一個朱老大,竟然跟自家親弟弟耍起心機來了!那你將我留在這究竟意欲何為?”朱標嘴巴張開,欲要辯解,卻支吾了半晌,愣是沒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朱樉眼見大哥如此模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索性不再理會,拱手施禮後直接說道:“陛下,微臣近日偶感身體微恙,實在難以支撐,特向陛下告假養病!”話畢,朱樉轉身拂袖而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此地。

朱標望著朱樉漸行漸遠的背影,不禁無奈地長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父皇啊,父皇,您這一番安排,可真是讓兒臣又充當了一回惡人呐!”

前幾日,朱標也曾考慮讓朱樉出征,但就在此時,朱元璋傳來口諭,指定讓朱棡前往。

原因無他,隻因為朱元璋認為朱樉玩性太大,如果此番放他外出征戰,恐怕沒個幾年工夫是回不來的。

朱標細細思量之後,也覺得父親所言不無道理。

畢竟如今皇家科學院諸多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當中,而這些項目除了朱樉能夠精準把控其發展方向之外,短期內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夠迅速洞悉其中的關鍵訣竅。

皇家科學院可是砸了不少錢進去,都是大明的心血,朱樉要是出去幾年回來,這科學院估計就亂套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