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悠閒王爺,太子的一生之敵 > 第1112章 偷偷發育的李振

第1112章 偷偷發育的李振(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李青重重的拍了拍印貂寺的肩膀。

不得不承認,這個小太監每次說話,他都很喜歡聽。

“好了,本王知道您的良苦用心,你就不用誇讚本王了,咱們還是乖乖乾活吧!”李青道。

“乾什麼活兒?”

“當然是研究怎麼種出產量更多的糧食啊!”李青笑了笑。

既然封地上的很多事情他都幫不上忙,也插不上手,那就乾脆讓這些人去折騰。

他最近一直都在研究糧食作物,有空就會請教當地的老百姓。

加之現在他的府邸也有試驗田,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試試。

萬一真的成功了呢?

老九不是說了嗎?

隻要膽子大,田地都能放產假!

好像是這麼說的吧?

李青也不確定,但這都不重要。

……

寧州!

李振看著黑壓壓的人群,社恐症都犯了。

他是九位皇子裡麵存在感最低的一位。

但他所在的寧州,現在發展和底蘊都僅次於蜀州和禹州的。

因為寧州距離交州近,加上還有當地的大家族合作。

更重要的是,他這個人聽勸,性格上的缺陷固然是有一部分阻礙,但也會讓他打開另外一扇窗。

何況,他還有袁逢春這個頂級謀士助陣。

一直都像是個透明人的七皇子李振,其實在不聲不響中,就已經完成了很多事情。

真要算起來,他都能算作中上了。

在袁逢春等謀士的運作下,寧州低調的發展。

加上當地的世家和司家通力合作,寧州的主運河段開工的速度乃是最快的。

頂多還有一年的時間就能完全竣工,到時候便可以和交州、錦州進行接壤。

在李振收到李昭的書信後,袁逢春他們幾乎是秒懂。

寧州世家貴族多,功勳也多,更重要的是有錢人多。

袁逢春略微出手,七皇子李振數錢數到手抽筋,因為各大家族、商人送來的禮物,當真是一點都不寒磣。

這給本就已經很是富裕的七皇子,直接又送上了新的高度。

寧州這邊雖然缺錢,但優勢也很明顯,那就是大家族願意幫襯。

因為他們想要複刻交州的成功!

第(1/3)頁

第(2/3)頁

施家當代家主施承,與交州的來往最為密切,加上有施承暗中協調。

寧州的商貿、貨運、陸路基地建設,幾乎都在同一時間啟動。

因為七皇子李振的錢是最多的。

與此同時,交州學院附屬學院的地址已經選好,且立即開始動工。

這絕對是諸王中,反應最快的一位。

因為袁逢春分析過,李昭是想搞一波大的,直接就地培養專業對口的人才。

因此,附屬學院建造的越快,越好,那麼對當地的後續發展就越是有利。

李振對此深信不疑,因此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同時,七皇子李振還頒布了另外一項措施,那就是借助寧州的地理優勢,拓展當地的新興產業。

石灰石!

這個產業的開發,直接讓七皇子李振的資源進一步富裕。

當他們打開這個賽道的時候,發現根本都還沒有幾個人做。

當地的特產開發,一下子就讓寧州這邊的外貿交易都開始增多。

石灰石這個運用太廣泛了,但現在各地都是小作坊,小產業。

能像七皇子李振這般集中開發處理的,當真是少之又少。

不過,李振還與李昭開展了另外一項合作:收購!

大肆的收購國外的原料。

這和薛景文他們在當地做買賣然後再買賣還是不同的。

隻是,這項生意注定是需要隱秘的。

書房。

李振看著諸多的公文,一絲不苟的完成。

“殿下,六皇子來信!”

“呈上來!”

李振望向門口。

他與六皇子李洪乃是親兄弟,但明麵上卻不合。

私底下他們兩兄弟的關係其實一直都很可以。

而且,在發展的階段,他們也可以光明正大的互相幫助。

因為他們與其餘人之間也有來往和幫助。

隻是彼此是親兄弟,幫襯難免多一些。

展開書信,李振徐徐讀之。

隨後提筆開始回信!

對於李昭的諸多計劃,他們其實都會在私底下討論,並且以猜測的準不準來做賭局。

第(2/3)頁

第(3/3)頁

其實賭注倒是沒什麼,但就是這個過程有趣。

交州學院他們自然是很感興趣,當想到以後自己所在的封地,也開始有交州學院附屬學院之後,還是很開心的。

“對了,試驗田那邊怎樣了?”

李振在回完書信之後,抬頭問道。

“暫時沒有太多的進展!”林貂寺回應道。

“搜集了如此多的糧種,難道都沒有起色嗎?”李振微微蹙眉。

“殿下,試驗對比需要多組數據反複對比,且時間跨度最少都得兩年,如今才一年,看不出來什麼!”林貂寺解釋道。

李振點點頭,表示理解。

糧食每天消耗的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越是深入了解,越是關注這些東西,李振就越是理解李昭的艱辛與苦楚。

他甚至是到現在都不敢想,如果當初自己處在李昭的位置,該如何破局?

最後的出來的結論是,他破不了!

因為他沒有李昭的那麼多的才思,更沒有勇氣破釜沉舟!

糧食的問題,始終都是縈繞在大家心裡麵的大難題。

哪怕當初李昭做局,讓諸多家族的糧食進入了他們的口袋,但依舊隻是解了燃眉之急。

加之現在國泰民安,朝廷又開始有意識的積攢糧食,這便意味著,糧食的地位依舊無可撼動。

因此,好的糧種、產量高的糧種,便開始頻繁的受到關注。

李振甚至在袁逢春的建議下,開出了懸賞令!

誰要是種出了高產作物,或者是培育出來了,就賞賜官位和錢財。

隻是,這個東西雖然很誘人,可能夠做到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過去了一年,雖然去年是個難得的豐收年,寧州的老百姓都積攢了一定的餘糧,但和交州比,還是差距甚大。

現在需要先將當地的官倉全部填滿,剩餘的糧食便已經不多了。

加之寧州各種基礎建設同時進行,耗費的糧食如流水。

去年的那些糧食頂多就能支撐六七個月。

那時,他寧州也會進入糧食匱乏階段。

李振現在每天都是想著怎麼搞糧食,但能想的法子都已經想了個遍。

各大家族警惕的要命,再也不會輕易將糧食給弄出來了。

糧價穩定是好事,也是壞事!

“哎——這糧食可咋搞啊?按照這種趨勢,要想將糧食屯滿,真的很難!”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