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於謙和楊軒認識也好幾十年了,他並不認為楊軒來京師這麼長時間最後隻殺雞儆猴。
一定還有其他的計劃,隻是楊軒不願意說罷了!
而於謙也沒有再行追問,他知道,楊軒願意告訴他的時候自然會告訴他的。
給於謙按完,楊軒又待了一會兒,便離開了。
今晚楊軒從於謙這裡離開後並沒有直接回住處,而是去找了管家劉伯,跟他了解了一下情況。
直到京師的官員快要出門的時候,他才離開。
到現在為止,京師的官員都還不知道楊軒來到京師已經快有一個月的時間了。
…
轉眼又過了數日,朱見深的登基大典如期舉行。
尊胡太後為太皇太後,嫡母錢皇後為皇太後。
因為朱見深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過繼給了錢皇後,對於生母的記憶早就消失了。
而且因為胡太皇太後的封口令,宮裡沒人敢隨意談論這件事。
就連朱見深身邊伺候的貞兒也沒有和他說過這件事。
所以目前為止,朱見深還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就是周氏。
或許,等他真正長大,大權在握,成為手握實權的皇帝之後,就會知道當年被隱瞞的真相。
登基大典一結束,剛剛平靜了沒多長時間的朝堂就又開始泛起了波瀾。
主要就還是針對於謙。
他們想要於謙和前麵一樣妥協,嘗到了權力滋味的他們是不允許於謙就這樣反悔的。
同時,他們也不想放棄文官集團複興的機會。
按理說,於謙也是文官,和他們是一樣的,不少人想要借此來說服於謙。
可於謙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很高,和他們這些人並不是一路人。
於謙不會和光同塵,他是不會利用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的,也不會結黨營私。
誠然,朝中確實有清廉的能臣,對於這些人,於謙也會根據能力進行提拔,但若是有人想要以此來攀附自己,他是不會允許的。
他提拔下麵的人,是出於公心,沒有私心。
同時,於謙也是不想在這些人的身上打上自己的標簽。
畢竟他自己也清楚,他的政敵有多少。
儘管,於謙沒有結黨營私的想法,但受到他提拔的官員還是自發的聚在了他的身邊。
他們以於謙為榜樣,嚴於律己。
因為他們都清楚於謙是什麼樣的人。
同時也清楚自己能有今天,完全是因為於謙的看重。
這可是知遇之恩!
若是沒有於謙,他們是不可能有今天的。
對此,於謙也沒什麼辦法,最後隻能默認了。
畢竟到了一定位置,很多事情,並不是你不想做就不做的。
所以於謙就成了很多懷才不遇的官員的主心骨。
當然,他們的官職都不高,在朝堂鬥爭之中隻能淪為炮灰,所以於謙也沒想過他們能幫到自己什麼、
和於謙對上的,都是朝堂上二三品的大員。
他們這些人,有的或許欣賞於謙的品德,或許以前和於謙的關係不錯,但因為雙方立場不同,最後隻能成為敵人。
因為在他們的下麵,還有不少人推著他們走向於謙的對立麵。
朝堂上的鬥爭,並不是簡單的對錯,它往往是很複雜的。
當然,除非你有能力說出“我不吃牛肉”,則可以不在乎其他的。
但現實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沒能力說出“我不吃牛肉”。
隻能在規則之內行事,在規則之內爭鬥。
現如今的朝堂鬥爭便是如此,所有人都在規則之內行事。
文官們想要通過規則內的手段,逼迫於謙認清現實妥協,他們了解於謙是什麼樣的人,知道如何才能達到目的。
前麵就是這樣讓於謙做出的妥協。
但現在,於謙好像不吃這套了。
竟然能看著國事耽擱下來。
這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於謙難道就真的不顧國家的發展了嗎?
這可不像他啊!
百官摸不清於謙的底,沉寂了半個月時間。
他們用這半個月的時間好好探查了一下於謙是不是有什麼隱藏的底牌。
但很可惜,什麼也沒有探查出來。
難道真的是他們猜錯了?
接著又是一番試探,於謙還是不為所動。
有楊軒在背後幫於謙分析局勢,朝臣們的想法目的於謙一清二楚。
他就靜靜的看著,看誰先忍不住。
而在一番試探過後,文官們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他們不由得開始重新思考起來。
或許,於謙並沒有什麼隱藏的底牌。
他現在是和他們比拚耐心!
就等他們先低頭。
如此,於謙今後才好拿捏他們。
至於影響朝政、國事,這隻是暫時的。
待朝堂穩定,掌握諸多大權之後,一切都將回到正軌。
文官們在商議過後,覺得真相可能就是這樣的。
既然這樣,那他們就更不可能讓於謙如願了。
於是,於謙所麵臨的壓力一下子就增加了許多。
要知道,已經有官員去求見胡太皇太後了,請太皇太後出來主持公道。
他們沒有去求朱見深這個皇帝,首先就是朱見深年幼,屬於他的權力他現在並沒有掌控,其次就是因為於謙和朱見深乃多年師生,情誼深厚,沒有那麼容易說服。
畢竟現在給朱見深講經筵的人已經被於謙給換了。
這等於幫他們給皇帝吹耳旁風的人沒有了。
所以,他們現在能找的,也就隻有太皇太後了。
但,讓文官們沒有想到的是,太皇太後根本就沒有打算見他們。
要知道,於謙中狀元的時候,胡太皇太後早已經嫁給了朱瞻基,她非常清楚朱家這幾代帝王對於謙有多麼的重視。
這滿朝上下,文武百官,除了下野的鎮國公之外,要挑出一個值得托孤的人,那必然是於謙。
所以,讓胡太皇太後站出來去對付於謙,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他們打錯算盤了。
甚至為了不讓於謙多想,胡太皇太後甚至還親自召見了於謙,進行安撫,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太皇太後這麼信任,讓於謙差點就沒忍住將鎮國公楊軒來到京師的消息說了出來,但好在,他最後還是忍了下來。
並表示自己一定不會辜負太皇太後的這份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