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金陵,徐顯宗都快要下葬了,小皇帝的旨意才送來。
而這份追封的旨意,也衝淡了徐家眾人的些許悲傷。
小皇帝對徐顯宗算是不錯了。
生活還在繼續,並不會因為任何人的離去而停下來。
日子也漸漸平靜了下來。
魏國公徐欽因為嫡長子的逝去,打擊不小,身體狀態下滑的厲害。
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好像被抽空了。
現在的他,正在教導次子徐承宗,準備讓他當下一代的魏國公。
鎮國公府,呂文到底是年紀大了,精氣神開始下滑。
同時,安慶的狀態也開始下滑。
還有小老二的妻子韋氏。
這一大家子,都是老人,現在,趕一塊兒了。
小師妹的身體還算健康,但楊軒也不敢大意。
畢竟小師妹也確實不年輕了。
和這些人相比,虎子和藍香,隻能算是年輕人。
所以府上的事務,也就交給他們打理了。
其他人,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養老時光。
聽聽曲兒,出去看看風景,日子倒也自在。
偶爾,楊軒也會在安慶的要求下陪著去看看陵墓修建的如何了。
說實話,楊軒並不想去看修陵墓。
因為這等於是在告訴他,安慶要離他而去了。
他的這種想法,完全是下意識的逃避。
這很正常,因為就算是換一個人,恐怕也不願意接受和自己相濡以沫幾十年的妻子要先自己而去的事實。
人嘛,就是這樣。
好像隻要逃避,在意的人就會一直在自己身邊。
可惜,該來的遲早是要來的,隻是等待時間長短的區彆罷了。
金陵這邊的日子沒什麼波瀾,住在京師的小皇帝這段時間也很開心。
通過剿匪抓到的賊首們的“證詞”,小皇帝順利的拿出了老祖留給他的那些情報,證據。
按照計劃,掀起了大案。
除了一些罪大惡極者被小皇帝扣上了勾結白蓮教餘孽的帽子,處以極刑。
其餘的,小皇帝還是留了一線的。
有太祖太宗的這樣的先例在,他不會把群臣推向自己的對立麵。
儘管,臣子和皇帝本身就是對手。
但治理國家,二者還需合作。
小皇帝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但有一件事,他卻不是這樣做的。
這段時間他處理了不少的官員,抄家抄的不亦樂乎。
一車一車的財物和珍寶被送進了內帑。
他並沒有和戶部分享,也沒有讓其他部門插手。
抄家的人手也全都是用的錦衣衛和東廠。
這方麵的業務,他們是專業的。
按照潛規則,抄家獲得的財物,他們也能喝點湯。
所以,這段日子下來,凡是參與抄家的錦衣衛和東廠番子,基本上都發了財。
百官看著這麼多的金銀珠寶都被小皇帝收進了內帑,彆提多羨慕了。
但,現在朝堂上不少重要位置的官員都是小皇帝剛剛提拔上來的,所以也不好向小皇帝開口。
畢竟,剛剛提拔了你,你就給小皇帝找不痛快,這不是忘恩負義嘛!
所以,小皇帝這段時間光是收錢就笑麻了。
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小皇帝沒有再處罰官員,也沒有再發火。
和皇後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幾千萬兩的白銀躺在內帑,光是看著就讓人心情愉悅。
但這麼多的錢,放著也不是個事兒。
於是小皇帝大手一揮,先行拿出了五百萬兩交給錦衣衛和東廠,前往全國各地受災的地方買地。
不過小皇帝的要求是不能打朝廷的名號,尤其是不能打他這個皇帝的名號。
一切,都要悄悄的來。
按照老祖的規劃,一點一點的將土地收歸國有。
前麵那十幾二十幾年下來,皇莊的規模已經很龐大了,朝廷上下已經出現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所以以後再買地,不能再光明正大的將其轉為皇莊了。
隻能在暗中來。
隻要地契在手,那這地的主人就是皇帝。
按照老祖所說的,抑製土地兼並最好的辦法就是國有化。
隻要有一半的土地完成了國有化,也就是變成皇莊,那麼因為土地兼並所爆發出的矛盾就能大大減少。
間接延長國運。
小皇帝知道重要性,所以趁著現在手握巨款,開始大肆收購土地。
他沒有和那些地主士紳一樣,趁著百姓受災瘋狂壓低土地的價格。
最少也要按照正常年景的三分之二來收購。
為避免下麵的人壓低地價收購,從中牟利,小皇帝還派了南鎮撫司的人暗中監督,發現有貪汙的,直接上報禦前,並且還能獲得獎勵。
畢竟財帛動人心。
就算東廠和錦衣衛都是皇帝的鷹犬,小皇帝也不相信所有人都能經得住考驗。
還彆說,還真發現了有人貪汙,從中牟利。
對於這些人,小皇帝的態度很堅決,殺!
他之所以不把地價壓到最低收購,不就是為了給災民一條生路嘛!
和老祖微服私訪期間,他也見過許多人間慘劇。
對於那些搶走百姓生路的人無比憎恨。
人,怎麼能這樣可恨呢?
小皇帝收購土地,要的隻是土地的所有權,災情過去之後,還是會讓災民在原來的土地上耕種。
他這樣大把撒錢收購土地,使得在受災地區,百姓賣兒賣女的情況少了,地主士紳兼並的土地少了。
不過,相比於整個大明的土地,五百萬兩也就隻能收購幾十萬畝。
要知道,整個大明能耕種的土地超過了十億畝。
一半就是五億畝,隨著人口的增長,海外白銀的輸入,田地的價格相比於洪武永樂時期上漲了不少。
光靠購買達成土地國有化的目的,注定是漫長的。
但這又不能不做。
不過,再加上其他辦法,也能縮短這個時限。
比如,被小皇帝抄了家的那些官員,其土地全部被收為了皇莊。
光這些土地的價值,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了。
現如今皇莊的土地,大多都是沒收的抄家的官員,或地主士紳的。
就比如永樂時期,楊軒推行攤丁入畝的時候,不知道處理了多少對抗國策的士紳地主,以及犯事的官員。
他們的土地,全成了皇莊。
估摸著加起來,有一兩個省份的規模了。
整個大明才多少個省?
若是像楊軒這樣再搞個幾次,達成將大明一半土地轉為皇莊的目的好像也不是很難完成。
當然,這隻是玩笑話,真要這麼搞的話,絕對要生大亂子。
總而言之一句話,土地國有化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並,在受災的地區收購土地,是為了將土地的所有權收到皇帝手中,給百姓一條活路,同時抑製地主士紳兼並土地。
畢竟,大明能耕種的土地實在太多了,買不完,根本買不完。
哪怕是楊軒留給小皇帝的四千多萬兩白銀,全砸下去,也濺不起多大的浪花。
大頭,還是要靠抄家沒收。
再說攤丁入畝,這個政策也隻能抑製土地兼並,並不能解決。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到了空子,該兼並土地,還是會兼並的。
頂多就是成本比以前高了。
這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並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沒有人不想讓自家的地越來越多。
要知道,大多數人有了錢之後,第一想法就是多買幾畝地。
這是流淌在血脈中的。
哪怕是在後世,也有人有這樣的想法,隻是這個“買”字變成了“承包”。
幾百萬白銀砸進災區買地,這很難不引起注意。
尤其是那些沒有買到地的士紳地主們。
他們有的本就是官員親族,有的攀附了大官。
這個情況被他們告訴自己背後的官員之後,很快就在官場之中引起了不小的動靜。
因為一些官員相互交流過後,發現遇到的情況都是大差不差。
同樣是有人拿著大把的銀子在不同的災區買地。
而且這些人來曆很是神秘,一時半會兒竟然查不出來。
不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況且小皇帝出動了那麼多人手,百官遲早是會發現真相的。
正統十年末,官員們終於發現,在災區收購土地的人竟然是當今皇帝。
他們經過統計,發現皇莊的規模已經超乎想象了。
戶部尚書更是調閱查看了往年的農稅收入。
彆看總體上是呈上升趨勢,但那引入了新的作物,糧食總產量上升了。
如果拋去新作物以及糧食增產的因素,農稅的收入就是逐年遞減的。
儘管這個趨勢還很緩慢,但也足夠讓人警惕起來了。
手握相當一兩省的麵積的可耕種土地,這每年的收益可是相當巨大。
尤其是今年又查抄了那麼多官員的家產,沒收了那麼多的土地。
來年皇莊的收益就更多了。
這麼多的錢戶部連個影子都沒有看見,去哪兒了還用說嗎?
怪不得皇帝那麼有錢呢,原來在這兒啊!
不少官員都已經有了危機感,其中以戶部最甚。
若是讓小皇帝繼續這樣下去,那麼這全天下的土地都要變成皇莊了,戶部跟誰收稅去?
尤其是作為一個農業國,大明每年的財政收入,農稅是占大頭的。
沒了農稅,國家財政必然要出問題。
什麼?沒錢可以跟皇帝借?
楊軒在的時候是定下了這麼一條規矩,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
國庫為公,內帑是皇帝私人的,負責宮中這幾萬人的吃喝拉撒。
但跟皇帝借錢,是要打借條的,完事兒了還要還。
對於不少官員來說,這簡直就是在割他們的肉啊!
雖然,這錢也不是他們的。
在不少官員看來,皇帝的錢就是國家的錢。
畢竟,這個國家是你皇帝陛下的,我們做臣子的隻不過是個打工的。
國家需要錢花,你這個皇帝不掏錢誰掏錢?
什麼,讓我們臣子自己想辦法?
你皇帝的內帑中那麼多的錢,就不能拿點出來嗎?
所以,為了避免以後農稅越來越少的情況發生,各部大臣商議過後,決定向小皇帝進諫。
停止購買土地,或者,把皇莊的收益大部分分給國庫。
當然,現在快過年了,有什麼想法年後再說。
現在,過年才是頭等大事。
對於各部大臣聚在一起商議的事情,小皇帝結合東廠和錦衣衛送上來的情報,也大概能猜出來。
小皇帝也知道,過完年之後,這些人差不多就要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說了。
他心中很生氣,他提拔了那麼多人,結果到頭來,這些人卻想跟自己作對。
良心簡直被狗吃了!
真以為他不知道這些人的真正目的?
說到底,還是利益之爭罷了!
他不以高價收購災民的土地,那麼和官員有勾結的地主士紳就能將土地的價格壓到最低進行兼並。
肥了官紳,苦了百姓。
於是,除夕的時候,小皇帝發了登基以來最小的紅包。
群臣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
你皇帝陛下的內帑中躺著那麼多的錢,結果過年紅包就給我們發這麼點?
侮辱誰呢?
所有人都知道,小皇帝今年發財了。
多少官員被抄了家,錢沒有入國庫,全進了內帑。
本以為小皇帝今年會抱個大紅包,結果就這?
怒歸怒,但考慮到大過年的,群臣還是捏著鼻子忍了下來。
有什麼事兒,等過完了年再說。
就這樣,這個年過得群臣都不開心。
……
正統十一年第一次朝會。
要對接下來的一年進行規劃。
戶部也上報了財政預算,不過最後還表示,預算不足,請陛下從內帑撥款支援。
於是,君臣之間,關於皇莊的問題,終於擺上了台麵。
小皇帝自然是不肯退讓的,而百官也不想退讓。
一副非要從小皇帝的身上撕下一塊肉來的架勢。
短時間裡,這肯定是不會有結果的。
小皇帝強硬的態度,並沒有讓百官認輸。
他們開始散布流言,拿小皇帝收購土地的事情說事。
當然,也不能太直白了,他們隻是把這些年皇莊的數量變化公布了出來,剩下的自然有人去腦補。
事情的真相如何,人們並不關心,他們隻願意相信自己所認為的真相。
於是一時之間,輿/論環境對小皇帝不利起來。
…
禦書房。
“哼,愚蠢,被人三言兩語就給忽悠了,還以為自己是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