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鄭和七下西洋(1 / 1)

推荐阅读:

宣德五年。

長平侯府。

“安慶,秀禾。”

楊軒拿著一封書信找到兩人,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

“什麼事兒啊,這麼高興?”

安慶正陪著秀禾在院子裡曬太陽,看到楊軒高興的樣子,忍不住問了一聲。

“小虎的信。”楊軒揚了揚手中的信,笑著說道。

“小李又生了一個大胖小子。”他又道。

聽到這話,安慶的臉上浮現出了驚喜。

就連一旁的秀禾也跟著開心起來。

“快,給我看看。”安慶說道。

“好。”楊軒將信遞過去。

接著,安慶便和秀禾一同看起了信。

信上,小虎說了家裡一切安好,朱瞻基對他們家很關照,讓楊軒他們放心。

小兒子很健康,朱瞻基賜了個名字——胡磊。

後麵,再就是一些閒話。

不過安慶和秀禾卻是看的津津有味,哪怕是信看完了,也還在回味。

“虎子和藍香就小虎這一個兒子,沒想到小虎和小李卻連生兩個兒子。”安慶感慨了一聲。

“誰說不是,小虎比他爹出息。”楊軒點了點頭了。

可惜虎子遠在京師,不然聽到這話,小虎怕是要遭罪了。

“這兩天想想有沒有什麼話想跟他們說的,過兩天給他們寄封信過去。”楊軒坐在安慶和秀禾對麵,說道。

“行。”

“小磊滿月我們去不了,但這禮物可不能少了。”

安慶點點頭,道。

秀禾的身體不適合遠行,她和楊軒得留下照顧。

“還是你想的周到。”楊軒笑了笑,道。

給小虎的兒子準備禮物,他一時間都沒有想到。

接下來兩天,安慶和秀禾給小虎的小兒子準備了一些小帽子,小衣服,小鞋子。

這都是她們兩人親手做的。

之前得知小李有了身孕後,她們就開始動手準備了。

現在正好給寄過去。

楊軒不知道準備什麼好,就搞了一個長命鎖。

反正這玩意兒,他已經送出經驗了。

小虎大兒子滿月的時候,他也是送了個長命鎖。

……

六月。

朱瞻基給鄭和的聖旨到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惟海宇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自太祖高皇帝開國以來,我大明威德廣播,太宗文皇帝開拓海路,通西洋,萬邦來朝。

朕繼承大統,誌在弘揚祖宗之光輝,廣結良緣,使天下太平,百姓安樂。

今朕欲再續前緣,廣開貿易之路,傳播文化之精髓。

鄭和,爾忠心耿耿,航海技藝超群,前六次下西洋,功績顯赫,使節諸國,宣揚我大明聲威,功不可沒。

今特命爾為大明國使,再次率領船隊,揚帆遠航,遍曆諸番,展示我中華禮儀之邦,交流學術技藝,增進友誼,促進貿易。

爾須嚴整船隊,精選船員,備足糧草,確保安全。

沿途須宣揚我中華文化,禮賢下士,與各國君主交好,互通有無,共謀發展。

此次遠航,關係重大,爾須謹慎行事。遇有不測風雲,須隨機應變,保全船隊為要。

爾等務必團結一心,相互扶持,以完成此艱巨使命。

爾等若能成功,不僅為我大明增光添彩,亦能名垂青史,永享太平盛世之福。朕心悅之,定不吝賞賜。

欽此!”

“鄭和領旨!”鄭和舉起雙手,小心翼翼的接下聖旨。

他的心情非常激動,這份聖旨,他已經等了好幾年了。

“鄭大人,恭喜啊!”

傳旨太監笑嗬嗬地恭喜道。

鄭和在太監這個群體中,可是偶像般的存在。

數次以大明國使的身份率領船隊下西洋,揚大明之國威。

還帶回了不少新作物,這可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

正因為鄭和的存在,這些太監才能微微直起脊梁。

咱爺們兒雖然是殘缺之身,但也能做出青史留名的事兒來。

不信請看“鄭和下西洋”。

鄭和緩緩起身,朝傳旨太監作揖。

“我等殘缺之身,若無陛下看重,豈有今日,隻能以身報君。”

瞧瞧,聽聽,鄭大人這覺悟,不愧是咱爺們兒的榜樣。

傳旨太監又跟著恭維了幾句。

鄭和笑笑也不反駁。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對方還是陛下身邊的人,鄭和自然不會讓對方難堪。

送走了傳旨太監,鄭和跟楊軒分享了這個消息後,就開始忙了起來。

出海遠航之前的準備工作,鄭和需要親自把關檢查。

這畢竟和整個船隊的人息息相關,容不得一點粗心大意。

十一月末,一切準備工作皆已就緒,鄭和差不多要出發了。

此次是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先到福建長樂,然後出海遠航。

龍江關的碼頭上,鄭和頭發花白,身子略微佝僂。

已不複年輕時的英姿勃發。

“侯爺,三寶要走了,您多多保重。”

“好,保重。”

“等你回來,咱們再一起好好喝一頓。”

“好。”

二人依依惜彆。

楊軒看著鄭和,緩緩登上了船。

隨著號聲響起,船…動了起來,駛離碼頭。

直至從楊軒的眸子中消失……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