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軒停下腳步,看向朱瞻基。
“應該和敵軍有關,爺爺現在正召集諸將商議呢!”
朱瞻基說道。
“走吧!”楊軒點點頭。
營地很大,朱瞻基讓人給楊軒找了一匹馬,兩人這才朝著中軍大帳而去。
等楊軒到了後,才發現朱權、小老二,小老三,神機營主帥等都在。
“你來的正好,剛收到情報,阿魯台帶著韃靼主力跑了。”
朱棣看到楊軒,開口說道。
他的臉色不是很好看。
五十萬大軍長途跋涉,就是為了跟韃靼主力一決勝負。
沒想到阿魯台直接慫了。
其實這也正常,阿魯台不是沒有跟朱棣打過。
實在是打不過啊!
既然明知不是明軍的對手,為什麼還要打呢?
阿魯台辛苦了這麼些年,好不容易恢複了些元氣,怎麼可能再給葬送了。
楊軒又看了看其他人,臉色同樣不太好看。
“他們跑,那我們就追。”
“把所有斥候都撒出去,一旦找到蹤跡,就派騎兵上去纏住。”
“等我軍主力圍殲。”
楊軒想也不想的說道。
聞言,朱棣沒有表態,接著又問了問其他人的意見。
眾人的意見和楊軒大差不差。
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找到韃靼主力的蹤跡。
他們跑的著急,應該來不及清理痕跡。
當然,由於過去好些天了,草原上的牧草還在生長,還能不能找到痕跡,誰也說不準。
商議結束,眾人也統一了意見。
朱棣將任務安排下去後,就讓他們離開了。
現在大帳中就隻剩下了楊軒和朱棣兩人。
“於謙這段日子怎麼樣了?”朱棣喝了口水,開口問道。
於謙的才能他是考驗過的,確實值得培養。
他老了,像鐵鉉這樣的重臣也老了,不知道還能乾幾年。
國家社稷,大明的未來,是他最放心不下的。
後繼之君能不能擔當得起重任,他也不知道。
現在表現優秀,並不意味當了皇帝之後就是個明君。
他得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給兒孫培養幾個棟梁之才出來。
這樣,他以後才能閉得上眼睛。
“還不錯,和在京師的時候相比變化很大。”楊軒回想著於謙這段時間的變化,笑著回答。
“這就好。”
“希望他不要辜負你的一番心思。”朱棣點點頭,道。
“我們拭目以待就好了。”楊軒道,他相信於謙。
……
次日。
大軍再次開拔。
明軍根據斥候傳回來的情報,追擊韃靼主力。
七月,明軍逼近煞胡原。
這一路上,他們也遇到過韃靼部屬。
不過都很少,還都是老弱。
這是阿魯台專門用來拖延明軍速度的。
這是陽謀。
又兩日,斥候傳回情報,說是發現了一個達到了千人規模的部落。
朱棣第一時間就派了一支輕騎出去。
數日後,朱棣攜大軍到達那個部落。
審問過後,得知阿魯台早就已經帶著韃靼的主力跑了。
朱棣心裡鬱悶,再次召集眾將領商議。
有人提議繼續找,有人提議撤軍。
這兩種意見,支持繼續找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建議撤軍。
五十萬大軍三月份出發,到現在已經七月份了。
深入草原數千裡,所攜帶的糧草已經消耗了大半。
再找下去,等到糧草消耗完,幾十萬大軍怎麼回去?
而且現在的補給線太長了,也無法保證安全。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大部分人才建議撤軍。
朱棣沒有表態,他不甘心啊!
五十萬大軍出征,耗資甚巨,朝堂上下為此次出征忙碌了很久,就現在這點戰果,根本就拿不出手。
當然,擺在他麵前的現實問題,也不得不考慮。
他不能因為不甘心就不顧大軍的安危。
想到此處,他看向楊軒,希望他能有什麼辦法。
收到朱棣的目光,楊軒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和朱棣一樣,心裡也有些不甘心。
但理智告訴他,該撤軍了。
他問了一下糧草情況,隨後仔細思考了一番,心中有了決定。
“陛下,諸位將軍。”
“大軍出征以來,並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戰果,這於軍心不利。”
“就這麼返京,大家臉上也不好看。”
“以我軍現在的糧草情況,節省一下,再多停留一個月不成問題。”
“所以,我覺得,可派遣一支輕騎,攜帶乾糧,就深入漠北,尋找韃靼主力。”
“若一個月還找不到,那就隻能撤軍了。”
聽到楊軒的話,在場的眾將也是低頭商議起來。
說實話,他們心中也是不甘心的,出來幾個月了,一點功勞都沒有撈上。
朱棣看著楊軒,他也想最後再賭一把。
“楊軒,你覺得派遣多少輕騎可以?”
他問道。
“一萬就可以了,再多不方便。”
楊軒道。
這時,在場的將領也不說話了,他們都知道,陛下已經做出了決定。
現在他們關心的是,這個任務會落在誰的身上。
若運氣好,找到韃靼主力,那就是大功,找不到,也不會被怪罪。
所以,有不少人都想試一試。
於是,眾將接連站出來請戰。
見此,朱棣環視了一圈眾人,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出決定。
他是皇帝,必須考慮的多。
現在已經是七月份了,韃靼戰馬身上的膘,肯定已經養了起來。
戰力恢複。
和草原騎兵對決,除非三大營相互配合,以戰術碾壓。
否則,純騎兵對決,明軍根本不占優勢。
帶兵多年,他很了解現在明軍騎兵的情況。
現在不是大明剛剛建立的時候了,那個時候,是大明騎兵最強的時候。
隻以騎兵,就能把元庭餘孽趕回草原。
數十年過去,明軍騎兵的戰力已經下滑了。
不然,他也不可能想出三大營配合的戰術。
而且,從三大營設立到現在,已經有快二十年了。
第一批加入的老兵已經沒有多少了,還都上了年紀。
上次北伐歸來後,三大營補充了不少新鮮血液,有些人,都沒上過戰場。
訓練的再好,沒上過戰場,終究是新兵。
此次出征,朱棣也是抱著練兵的想法。
他已經老了,得給兒孫留下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行。
可惜天不遂人願,阿魯台這廝跑得太快了。
現在最後拚一把,就隻能像楊軒說的,派騎兵了。
畢竟騎兵的速度快。
一萬騎兵孤軍深入,若真遇到韃靼主力,傷亡不可控。
若是阿魯台設計以優勢兵力圍攻,這一萬騎兵真有可能回不來。
他了解阿魯台。
吃過明軍三大營的虧,阿魯台是不可能再跟三大營對上的。
五十萬大軍,也不是他能打得過的。
逃,是最好的辦法。
若他是阿魯台,得知明軍隻有隻有一萬騎兵孤軍深入,必然會想辦法吃下。
所以,這支騎兵的統帥,就得好好考慮一下了。
最起碼,也要確保遇到韃靼主力圍攻,能平安將大軍帶回來。
當然,有很大的概率遇不到韃靼主力,但他不得不做好最壞的打算。
他的目光落在了楊軒的身上。
在場的一眾將領中,也隻有楊軒符合朱棣的要求。
強大的武力,可以確保大軍的安全。
作戰經驗豐富,也不會輕易掉進敵軍的埋伏之中。
說不定還能以少勝多,給他帶來驚喜。
在場諸將也有心思通透之人,順著朱棣的目光看過去,就知道領軍之人已經確定。
果然,下一刻,朱棣便開口了。
“楊軒,既然這是由你提出來的,那便由你來領軍,如何?”
“臣領命!”
收到朱棣的眼神,楊軒知道,他想讓自己領軍。
便順勢應下。
“好,”
“你看看,在場諸將,還有哪些想帶的,你自己挑。”
朱棣此話一出,諸將紛紛看向了楊軒。
眼中透露著渴望。
楊軒略微沉思,開始挑人。
“寧王殿下,漢王殿下跟著一起吧!”
“趙王殿下就留在陛下身邊聽候差遣。”
“其餘諸將,陛下挑選幾人就可以了。”
楊軒選了兩人,將剩下選人的權利還給了朱棣。
朱棣懂楊軒的意思,便又點了兩名將領。
加上楊軒,正好五名大將。
做好安排,楊軒等人便開始去調兵。
作為全員騎兵的三千營,這一萬騎兵,自然是從三千營抽調。
後勤上,也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好了足夠的乾糧。
一切都準備好,這一萬騎兵,浩浩蕩蕩離開了大營。
於謙剛剛回到營地,看著離開的一萬騎兵,也是怔怔出神。
“難道是發現敵人了?”他忍不住猜測。
這時,一道聲音在耳邊響起。
“於謙!”
他愣了一下,回過神,轉過身,就見到皇太孫正站在他身後。
“參見太孫殿下!”
他趕忙行禮。
“陛下要見你,跟我走吧!”朱瞻基打量了一下於謙,聞到了其身上的酒味,微微蹙眉。
“是。”
……
三千營當中,有許多蒙古人。
熟悉草原的環境,楊軒專門讓人挑了一些善於辨彆方向,善於尋找水源的人,以防迷路。
據說當年冠軍侯霍去病的軍中,就有不少投降的匈奴人,得到了他的重用。
楊軒這也是仿照前人的經驗。
僅僅幾天時間,他們就深入漠北數百裡。
漠北環境更加惡劣,風沙,缺水,等都是他們要克服的困難。
好在隊伍當中有善於尋找水源的人,大軍並不至於斷水。
“師叔,剛剛斥候回報,還沒有發現韃靼大軍。”
小老二走到楊軒身邊,說道。
“不急,這才剛開始,而且他們熟悉這裡的環境,咱們怎麼可能那麼輕易就找到。”
楊軒淡淡道。
“傳令大軍,就地紮營。”
“養足精神,明日一早再行追擊。”
楊軒又道。
“是。”
小老二拱手,轉身去傳令。
…
夜晚,星光璀璨。
這個時代的空氣沒有被汙染過,隻要天氣好,不管在什麼地方,晚上抬起頭,就能看見璀璨的星空。
帥帳之中,楊軒正和幾位將領商議。
他們的麵前,正放著一張地圖,不過這份地圖,很簡略。
中原人對漠北了解甚少,也缺少地圖。
眼前的地圖,還是根據投降蒙古人的記憶畫出來的,並不準確。
隻能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諸位,雖說陛下給了我們一個月的時間,但實際上,我們的時間並沒有那麼多。”
“所攜帶的乾糧,還要留下足夠返程的。”
“一旦乾糧消耗完,我們就回不去了。”
聽到這話,眾人的神情也是變得嚴肅。
他們都知道,楊軒說的是事實。
所以,他們能夠用來尋找敵軍主力的時間,最多也就二十天左右。
到時候還找不到,那就隻能返回。
“將軍,末將以為,我們應該繼續順著水源找下去。”
“不管是人還是牲口,都離不開水。”
“漠北環境惡劣,韃靼攜帶著大量牲口,比我軍更需要水源。”
“這麼找下去,就很有可能找到。”
朱權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你們呢?”聞言,楊軒沒有第一時間表態,而是看向其他人。
在場的幾人,都是作戰經驗豐富之人,楊軒也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師叔,我們就隻有一萬人,還是深入漠北。”
“應該大搖大擺,讓韃靼發現我們。”
“我要是阿魯台,肯定不會放過送到嘴邊的一塊肉。”
“到時候,我們再打他們一個反擊。”
“嘿嘿!”
說完,小老二陰惻惻一笑。
接著,朱棣挑選的兩名將領也發表了意見。
聽完眾人的意見,楊軒也是有了決定。
“大搖大擺肯定不行,阿魯台不是愚蠢之人,太過刻意反而會讓他察覺出什麼。”
“正常情況下,一支孤軍深入漠北,肯定要加強警戒力量。”
“在外圍警戒的人手,我們可以酌情加派。”
“但有一點,一旦發現韃靼的斥候,我們要做出將他們全部滅口的樣子。”
“但不能真的將他們殺光。”
“得留幾個回去報信。”
“總之,我們就是要做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
“當然,我們也確實需要小心。”
聞言,眾人也是明白了楊軒的意思。
以身為餌!
這麼一直找下去也不是辦法,得想辦法將他們引出來。
能不能成功的關鍵,就在於阿魯台會不會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