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而不膩~”
“細嫩鮮美,兼有微香。”
放下手中筷子,林道滿意頷首“刀魚之美味,名不虛傳。”
南通州江畔,坐在棚子裡遙望大江,吃著美味喝著酒,很是愜意。
“都嘗嘗。”
林道示意眾人“河鮮美味,不要客氣。”
施耐庵等人紛紛動筷,食魚之後皆是讚不絕口。
實際上鮮魚他們也是經常吃,吃多了感覺也就那樣。
明王讚不絕口的美味,在當地江畔,也就是漁夫們的尋常漁獲。
又吃了幾筷子,林道緩了口氣“可惜~可惜~~”
陪伴眾人皆是疑惑,不知明王這是何意。
“這些魚。”
林道示意“原本可換百石千石糧食,可惜。”
他也曾經想過,弄些野生的漁獲回去發賣。
可一來帶不了活物,死魚的價格跟鮮魚的價格,差距巨大。
二來的話,值錢的基本上都是禁吃的。
因為好吃,所以都被吃沒了,隻能禁吃期待恢複數量。
這門生意,林道也就放棄了。
不過自己有機會吃的時候,卻是不會客氣。
畢竟異時空裡,可沒有禁吃的律法。
“劉家港那邊,是不是已經荒廢了?”
吃魚隻是順帶,論事才是重點。
施耐庵對此最為熟悉,當即放下筷子抱拳“明王,自海運廢,劉家港確實已經不複往日繁華。”
元朝的漕運主要走的是海運,江南出發的地方就是劉家港。
海運興盛的時候,自然繁華熱鬨。
待到海運廢除,也是隨之衰落。
林道頷首“吃過飯,去看看。”
一行人策馬來到了海邊的劉家港,入目所及卻是一片荒涼。
曾經的碼頭長滿了野草,深入海中的棧道,也已經腐蝕垮塌。
大量的船隻成為了廢棄木材,泡在海水裡的更是泡的綠油油一片。
李善長用心琢磨,林道來此的目的。
‘海運不可能,山東都未拿下,更彆提大都,往哪運?’
‘船運打仗,直接運載兵馬去大都?不可能,明王下一步,是奔著江南去的。’
‘若非如此,來這裡作甚?’
他擅長揣摩人心,提前預判,從而能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隻是,林道許多時候的作為,讓他難以理解,也就無從揣摩。
就像是現在,紅巾軍應該做的是招兵買馬儲備糧草,嚴格訓練軍士提高戰鬥力,為出征江南做準備。
這麼忙碌的時候,跑來海邊港口這裡是作甚?
“發糧食募工。”
林道囑咐新近投奔來的魯淵“重建海港。”
“護堤修起來,碼頭直接用石頭砌。”
“通往海裡的棧道也要重新修建,從木頭的改成石頭的。”
“疏通航道,沉在港口與航線上的船隻,儘可能的撈起來。”
林道林林總總的說了許多條,可魯淵卻是越聽麵色越是為難。
待到說完,魯淵行禮“明王,此事~不易~~”
何止是不易,完全就是上大工。
按照林道的要求,至少得動用數以萬計的勞動力。
長期的,持續性的進行投入。
對於隻有兩府之地的小勢力來說,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這裡,簡直就是瘋了。
魯淵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跑來投奔,是不是選錯人了?
“哪裡不易,你直接說出來。”
林道大包大攬“能解決的,我都幫你解決。”
初來乍到的魯淵,明顯不信。
這種人他見得多了。
說話的時候什麼事兒都敢攬,等到真正要往外掏的時候,一個個就開始裝癡呆失憶。
“魯兄。”
這個時候施耐庵上前寬慰“莫要顧慮,隻管言語就是。”
“明王既然應下,那必然能做到!”
他從埋獨眼石人的時候,就跟著林道混了。
是一路親眼目睹了,這位明王的各種神跡。
這位明王,最不缺的就是各類物資。
半信半疑的魯淵,猶豫著開口“至少得有萬人以上的民夫做工,一旦遇到農忙,或是海浪來襲就得停工。”
林道當即應聲“日給糧五斤,旬給肉一斤,月給鹽一斤,另每月給錢一貫。”
他對於雇工從不苛待,這工錢不是開民夫一個人的,而是包含了養家錢。
畢竟每招募一個民夫,都是從一個家庭抽走了一個重要勞動力。
如此高的工錢,想來哪怕農忙也能繼續工作。
“糧餉絕不拖欠。”林道望著魯淵“我若拖欠,你可以抓一把海沙來尋我,直接扔我臉上。”
“可若是有人貪墨民夫的口糧工錢,貪一斤我就砍了你。”
自古以來,大工永遠都是貪墨的重災區。
隻要是修大工,上上下下伸手的不知凡幾。
最慘的永遠都是乾活的,累死累活不說,許多時候連吃的飯都被人伸手克扣。
這一點,之前賈魯治河的時候,林道是親眼所見。
他的確是有著近乎無儘的資源供應。
可哪怕如此,也絕對不能忍受自己的東西,被人給貪墨了去。
他每次去各處時空處置公務,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勾決。
勾決的名單上,八成都是貪墨。
這邊神色肅穆的魯淵行禮“下官願領軍令狀!請調護軍。”
真有人伸手,他就先把人給砍了,省的連累自己。
“可以。”
林道應允“給你五百兵。”
“此外,修港所需物資,我會儘力配備。”
除了大量的工具之外,林道還打算運送鋼筋水泥過來。
這些東西現代世界裡產量過剩,價格也很是便宜。
林道花錢買去各處時空,算是給工廠減輕負擔。
至於說,為何要投資這麼大的修這座港口,自然是為了海洋。
海外的無數財富,林道可從未忘記過。
再有就是,相比起大運河的漕運,林道更加看重海運。
漕運之中的各種陰暗事兒,尤其是那一句。
‘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林道不接受被人訛詐,他的打算也很簡單,大運河以後作為商用,官府層麵的大規模運輸,全部走海運。
海運,港口與造船廠是必備的基礎。
劉家港隻是一個開始,不是結束。
這邊工程結束,還會繼續去彆的地方修港口,建造造船廠。
除了這些之外,林道修劉家港,還有一個小小的,順帶手的目的。
“紅巾軍北伐,打下了遼東。”
“鼻屎一樣的高麗,竟敢對紅巾軍下手!還敢屠俘鑄京觀。”
“我若是不把你們全國都給碾成渣滓,我以後就改名叫高麗道!”
曆史上的紅巾軍三路北伐,最遠的一路甚至打到了遼東去。
可最終,還是在元廷與高麗的聯合絞殺之下覆滅。
對於元廷,林道沒什麼好說的,本就是生死對頭。
可高麗不過是蒙元養著的一條狗而已!
大人打架,狗竟然跑出來狂吠咬人,豈能容你!
“等修好了港,弄好了船,高麗人,你們的好日子就來了。”
來到海港附近的一處小土坡上,遠眺大海。
一群鯨魚自遠處海麵上遊過,不斷噴吐的水柱,觀之甚是有趣。
幾個讀書人,還待吟詩應景,卻是聽見林道開口“一頭鯨魚幾十萬斤的肉,餓肚子的時候,沒人想著去捕魚?”
眾人麵麵相覷。
施耐庵出列行禮“明王,井魚體大如山,力能拖船,不易捕獲。”
井魚,就是鯨魚。
這時代的人認為,鯨魚頭頂有一口能噴水的井,所以叫井魚。
而且還認為它喝下海水,從頭頂的井口就能噴出淡水,就像是海中的水井。
“體大如山?”
“越大越好啊。”
“個頭越大,肉也就越多,營養也就越是豐富。”
“力能拖船?”
“因紐特人劃著獨木舟,都能獵殺鯨魚,我們做不到?”
林道心中盤算了一番“要加大捕魚力度,海裡這麼多的肉,與其眼睜睜的看著爛掉,還不如撈起來吃掉。”
工業化捕撈之前,海洋裡的魚類資源極為豐富。
陸地上鬨天災餓死人的時候,海量的食物在大海之中,卻是撈不出來。
彆人沒辦法,甚至不知道,可林道看的明白,而且有辦法。
“港口建設要加快。”
“我去弄一批能出海捕魚的海船來。”
“還有漁獲加工廠的設備物資。”
“傳令給張士誠,讓他們兄弟先來管理捕魚的事,外加訓練水手。”
“等到海上船隊建成,立刻就有足夠的人手去用。”
“至於船隊兵員,從沿海的漁民之中征召,以後沿海各地都要征召,不能隻招一個地方的。”
“讓他們先捕魚,以後再轉船隊,轉水師。”
林道的行動力很強。
回到現代世界後,就開始查閱資料訂購物資。
海魚捕撈這一塊,現代化的漁船不行,沒人會用。
不過捕魚用的工具倒是可以買。
最好用的,就是拖網。
以古代漁場裡的魚類密度來說,一拖網下去,幾百幾千斤都不成問題。
當然了,相應的拖拽組件也是要有買。
沒有電機與吊車,全靠人力的話,就得依靠滑輪組件。
而且船速也是問題。
外加船上的儲存等,照搬現代世界是不可能的。
萬能的網友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近海捕撈。
也就是早上去,晚上回來。
可以通過硝石製冰,提供部分冷藏功能。
為了加快速度,還可以外掛柴油機螺旋槳推進。
靠了岸,立刻進行分類處理。
至於捕鯨,那就簡單多了。
直接買捕鯨用的射槍,固定在中型漁船的船頭上。
射中鯨魚後耗死鯨魚,捆綁牢固一路拖回海港去。
岸邊設置滑輪組拖拽鯨魚上岸,立馬開始分割處理。
小魚雜魚直接做魚露。
中型大型的魚,處理了做成鹹魚。
鯨魚的話,醃製風乾外加熬煮成油膏。
口感什麼的彆去多想,饑荒歲月裡,能有口肉吃就是無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