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國潮1980 >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尋寶體驗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尋寶體驗(1 / 1)

推荐阅读:

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駕崩。

同日下午,日本政府高層召開會議,討論新天皇即位後采用的年號名稱。

當日14時36分,時任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召開記者會,正式公布將以“平成”作為新年號。

日本社會便由此開始進入一個半月的“自肅”狀態。

所謂自肅,是一種日本社會整體進入自我約束的狀態。

就比如在這種國喪情況時,民眾會配合緊張的氣氛,自發減少慶祝或娛樂活動,甚至婚慶嫁娶都會受影響。

於是,歌舞生平的繁榮景象頓時來了個急刹車,整個日本社會呈現出一團死氣,這也招致了許多左派國民的不滿。

不過與之相反的是,在日本的大陸留學生們卻活得非常快樂,身心舒暢。

不為彆的,就因為幾乎與此同時,“大陸同鄉互助會”已經開始實質性的運營了。

雖然正式的注冊手續還得等一段時間,但辦公室已經租好了,寧衛民的資金也已經到位。

於是以社長張麗玲為首的一些人,提交的入職申請已經獲得通過,開始正式上班了。

除此之外,其他人也可以通過打掃辦公室和其他輔助工作,開始掙會員積分了。

比如說幫助互助會設計會徽,編纂《東京留學生活指南》小冊子,或者提供自己所知道的信息,所掌握的生活小竅門,還可以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幫助互助會發展更多會員。

這些事統統都有積分回報。

再加上寧衛民本身也是個很大方的人,對於這些首批加入的會員,他認為理所應當提供一些特彆的福利。

為此,他專門從自己捐贈的資金裡劃出一部分款子,決定給每個人贈予了五萬積分。

這樣一來,首批入會的會員等於一進門,就意外拿了一個大紅包,馬上就有能力去寧衛民的“大刀產業”去消費了。

所以他們也立竿見影的解決了生活裡的不少問題。

像二手的服裝、小家具、小家電、還有自行車,這些都是留學生最需要的東西,特彆受大家歡迎,拿回去後立馬就能改善生活處境。

而且由於東西本來就便宜,定價最高才是商店裡的一半,再加上還是刷積分,就更讓這些同胞們有了小財主揮金如土,東西如同白給一樣的感覺。

這就叫用的舒服,買的過癮啊,就沒人不念寧衛民的好的。

特彆是這種物資兌換對比真正的商店購物還有個特彆之處,那就是總有一種隨時有可能發現寶貝的驚喜感。

由於大刀產業的舊貨都是孫五福他們以免費清運垃圾的方式,登門從彆人手裡白得的東西,所有的商品幾乎都是單獨一件,可能賣過一次就沒有了。

而且整個大刀產業的庫房貨品擺放的雜亂又多。

雖然分門彆類,可款式品牌雜亂,東西新舊程度不一,讓人眼花繚亂。

在這裡選東西就跟國內逛信托商店似的,需要眼力,耗費精力,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

自然而然的就讓人產生了尋寶般的體驗感。

就比如姚培芳。

現在她也算一個在日本映畫界小紅的潛力新人了,所以經常要出席公眾場合,上鏡的機會也多了起來。

但她還沒到可以代言服裝品牌的地步,女孩子的服裝和飾品,還有皮包要開銷起來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儘管寧衛民也送了她一些東西,但肯定是杯水車薪,不夠她用的。

好在大刀產業收上來的服裝和皮包、飾品也不少,日本人保管私人物品也很仔細。

這些東西做二次銷售的話,那價格可就太劃算了。

尤其是女裝,不像男人的西裝有那麼強的寬適性,所以價格簡直跟白給差不多。

實際上,姚培芳在這裡已經選中了兩個名牌皮包,三雙高跟鞋,幾套正式場合勉強可以穿穿的洋裝了。

此外還有幾個迪士尼的特殊款發卡,和兩塊斯沃琪的女表。

以至於她把自己的積分刷完了都不夠,還自己額外貼補了十幾萬円呢。

不過沒關係,對她而言,在這兒花錢就等於賺錢。

否則在這兒不花,也得花在彆的服裝店去,那代價可就更大了。

在這兒買到的這些東西,反而讓她省了上百萬円呢。

還有安雯,從沒來日本的時候,就特羨慕那種早上烤幾片吐司,吃個煎蛋,搭配果汁或者咖啡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國內就沒有賣這東西的,日本商店裡倒是有,可一個烤吐司機最便宜的也要八九千日元。

她原本還想靠打工攢錢來實現這個小資的願望呢,沒想到這種小眾的東西,居然在大刀產業庫房裡讓她發現了。

而且有三個之多,其中有一個款式特彆好看,居然還是可愛的紅色。

她一眼就相中了,結果才用了兩千八百積分就換走了。

這種曾經日思夜想本以為很難實現的願望,忽然間就變成現實的喜悅,恐怕也隻有親身經曆過的人才能懂得。

所以說,這種尋找寶藏似的兌換過程那是會讓人上癮的。

這些互助會的會員們隻要來過一次就舍不得走了。

大多數人都是想著大老遠來的,既然來了,那就非得把庫房看過一遍才行。

不為彆的,潛意識裡人都怕失去,生怕錯過了某一個自己特彆需要產品,也許下一次就沒有了。

而且即使來過一次,回去還會想著下一次什麼時候來,因為真的太劃算了。

所以說啊,就這個“大刀產業”的庫房,對於互助會成立和發展可是太重要了,完全可以說是基石一樣的存在。

不但讓現有會員們對於互助會產生更強的歸屬感,更有積極性為互助會工作,甚至對於在現有留學生群體中發展新會員都有好處。

因為隻要是跟著來過一次的人,都會被這種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所打動。

大家入會劃算不劃算根本就不用懷疑。

為此,也就僅僅十天左右,大陸同鄉互助會,所收到的入會申請就已經快過百了。

這充分說明了,加入互助會這件事在大陸留學生的群體中是多麼的受歡迎,寧衛民願意讓大家薅羊毛的舉措是多麼有力。

而且完全可以預料到,當這一批新會員也加入後,由他們再發展其他人入會,那互助會將會以一種什麼樣的速度擴大。

不過說實話,儘管這個時候已經有不少會員在私下裡開始替寧衛民擔心,怕越來越多的人都來他的庫房兌換,他早晚會有一天扛不住。

但說句實在話,能這麼想的人,屬於既不夠了解日本社會的經濟狀況,也不了解其中的商業原理,那真是完完全全的杞人憂天啊。

至於對寧衛民來說,他非但不吃虧,反而還從中占了大便宜呢。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首先,1974~77年的石油危機,以及1985年的廣場協定,讓日本工業生產能力持續空心化,導致大批工廠倒閉,大批工人失業。

那些賣不出去的東西都成了不值錢的“垃圾”,在日本,尤其是東京可以隨處找到。

而與此同時,吹起來的經濟泡沫又導致日本消費升級,房租飛漲。

1989年,美國人均gd229萬美元,日本人均gd 253萬美元,比美國還高。

日本已經名符其實,成為了世界第一富國。

這個時候的日本,就連普通人也習慣了買大牌和奢侈品。

大家購物爭相去伊藤洋華堂,和三越百貨這樣的高級商場,買東西惟恐不夠高級,浪費和奢侈的行為越來越嚴重。

像便宜貨根本無人問津,哪怕質量很好也會因為不合心意被人輕易丟棄。

就像優衣庫的商品,這個時期並不好賣。

尤其是房產方麵,房租也隨著房價向上。

說句不好聽的,做舊貨生意,此時進入市中心話,就連可以開店的地方都找不到。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跳蚤市場隻在葛飾區、足立區這樣的“貧民區”才有的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年代日本連個像樣的,有點規模的中古店都沒有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未來日本最大的尾貨折扣店堂吉訶德,在此時生意規模已經高達每年五十億營收,但卻始終走不出東京的郊區的緣故。

要知道,這家店早在日本 20世紀 70年代以性價比消費開始崛起,專門售賣庫存尾貨和臨期食品。

因為東西便宜,被人稱為“小偷市場”意思是店裡的商品便宜到像是偷來的,非常受低收入人群歡迎。

1980年和1982年,店主安田隆夫甚至成立了兩家公司,從事尾貨批發業務。

然而這家店的擴張在泡沫時期也就這樣了,再也沒有了對外擴張的能力。

因為說白了,此時的東京物資極大的豐富,但是卻不值錢,而且缺少相應的客源和經商場所啊。

日本有個詞叫“激安”,就是超級便宜的意思。

所以對於寧衛民來說,他根本不用發愁從哪兒能弄來物資,超級便宜的東西太多了,但是卻有點缺少消化這些物資的渠道。

畢竟日本跳蚤市場擺一天的地攤,也賣不了幾件貨,而且搬來搬去的很麻煩的,還得跟人討價還價,哪兒有甩給這些大陸同胞這麼方便?

沒錯,他是在做公益,在為互助會捐款,可如果換個角度看,他這種無償付出並不是真正的無償付出。

說白了,這個互助會其實就相當於一個行業的行會。

那不妨想想看,一個能把大多數大陸人在日本團結起來的社會團體有什麼樣的力量?

就說最實際的,互助會所吸收的會員,在未來肯定會成為寧衛民穩定的客源啊。

這些會員隻憑積分怎麼可能夠用,早晚會動用自己的現金,也像姚培芳那樣花錢買貨。

也就是說雖然他沒有從互助會的積分兌換中直接賺到什麼錢,甚至還得做更多的補貼,等於更多的捐獻,但沒關係。

反正他是無本兒的買賣,這些貨弄到手的成本極低。

很顯然,他未來的付出一定小於他的收獲,賺錢的日子還在後麵呢,這件事大有可為。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不怕燒錢,以流量為王。

更何況寧衛民從中還收獲了名聲和人心呢,好事並不白做。

可以說他賺得越多,彆人就越覺得他虧得慌,越感激他,越佩服他。

這麼便宜的事兒他怎麼會不喜歡乾呢?

慈善從來都是一門大生意,吃虧是福,這話也是一點沒錯的。

不懂這個道理的人,永遠賺不到大錢。

總覺得願意吃虧就是聖母心的人,其實自己才是真的傻。

這不,就連李小江都能看懂這個局麵,新年過後就又巴巴的找到寧衛民來了。

他的想法是和寧衛民合作,打算在國內搞一搞簽證的生意,把國內那些想來日本的人給搞出來,從中賺取豐厚的中介費和日元兌換的差額。

具體合作模式是,寧衛民隻要用名下的企業提供經濟擔保還有日元就行,剩下的問題他來解決。

這個主意確實是讓寧衛民有點意外,不過要讓他說,他也得承認李小江頭腦夠靈光的,難怪這家夥能成為“京城四李”之首啊。

很明顯,這家夥也知道章光101的生意不可能永遠做下去,早就盯上了代辦出國手續這個市場。

現在找寧衛民來,無非是看中寧衛民的人品和實力,更看到了互助會遠大的發展前景啊。

而且他還看明白了,這些大陸同胞對他們的真正意義——人,就是資源。

這些人隻要來了日本,肯定就會加入互助會,同樣變成他們兜裡的某種財產。

不但會源源不斷給他們創造收益,還會幫他們壯大力量,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權利。

所以寧衛民自然不會拒絕。

他隻是就自己當心的問題跟李小江統一了一下意見。

首先說清楚互助會的名聲第一,他囑咐李小江千萬不要鑽錢眼裡,把這件事辦得太黑。

錢雖然要賺,但還是要講人情的,差不多就得了,答應彆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其次,他要求李小江不要過分忽悠人,在國內也不要光說出國怎麼怎麼好,會吃的苦,要受的罪也得說明白了才行。

於是在李小江發誓作保後,寧衛民就點了頭了。

至此,他也算是一個“蛇頭”了。

當然,無疑也是最有良心的一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