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經濟奇跡之所以會被稱為奇跡。
其實不僅是因為日本崛起的時間周期很短,也因為日本戰後恢複的底子實在太差了。
二戰之後,日本本國大概有百分之四十的工廠和基礎設施被毀,國內的情緒非常低落。
而且還因為戰爭的極度消耗,欠下了巨額的債務,甚至就連國家也被美國駐軍接管了。
原本這樣的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戰敗國,想要重新站立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能苟延殘喘活下去已經不易了,彆說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了。
可由於擔心小鬼子窮途末路下被紅色戰線拉過去,彆看美國才剛用原子彈炸過日本,卻非常c的幫日本進行各種恢複。
包括寫憲法、土地法改革、勞動改革、教育改革等等一頓改革。
美國以極快的速度幫助日本完成了經濟重組。
緊接著,又是三年的朝鮮戰爭,美國這邊產生了大量的軍需物資需求,而且還需要就近采買。
對日本來說當然是好事天降,這一下就把日本從之前的內需不足中給擺脫出來了。
所以戰後的日本儘管一塌糊塗,但在美國的幫助下迅速爬出泥潭。
而且兩個原本打生打死的仇人,才經過十年,竟然愛得死去活來了。
瞧瞧,這隻能說,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啊。
接下來呢,日本經濟體製基本上算是重啟了。
而且整體的人口素質也非常高,同時那時候日本物價非常低。
這也就等於說,日本有一大批非常聰明的廉價勞動力,再加上趕上當時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哪怕在朝鮮戰爭結束,日本也依然可以繼續享受到出口貿易的好處。
日本人於是確認了“貿易立國”方針,先是把紡織品和玩具賣到歐美去。
然後靠賺來的外彙和技術積累進行產業升級,又開始大煉鋼鐵,搞機床、電子產品和汽車製造。
整個六十年代,日本的經濟都處於飛速發展期,並且長期把dp增速維持在百分之十以上的。
到1973年,日本的人均dp已經從戰後不足三千美元,翻了十幾倍,追到美國的三分之二了。
這麼持續性的高速增長,幾乎驚掉了讓當時全世界的經濟學家的下巴,令整個世界都為之矚目。
儘管時間進入七十年代,日本因為年兩次石油危機來了兩次急刹車。
油價暴漲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在短期內帶給了日本需求減少,消費降低,需求下滑的切膚之痛,以至於日本的dp增速一下降低到百分之四。
但與此同時,兩次石油危機也是日本經濟結構轉型,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的絕佳契機。
因為如果沒有中東局勢突變,導致石油價格高漲。
被歐美人士稱為“老鼠玩具”的日本汽車,是根本不可能改變歐美人士喜歡大排量汽車的審美,憑借節能省油打開歐美市場的。
日本公司也不會因為生產成本激增,在公司管理上下功夫,全方位優化資源,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現代企業管理經驗。
事實上,危機危機,危難中也蘊藏著機會。
1960年的豐田汽車,年產量隻有十五萬,但到了1980年,驟升為三百三十萬輛。
日本其他一眾品牌,索尼、東芝、鬆下、三菱,也全都成了當時全世界消費者家裡的常客。
這個時期,有一大批日本公司憑著物美價廉走出了國門,都成為了跨國性質的巨頭公司。
總結來說,日本因為成功轉危為機,這才使得經濟模式由粗放式的生產導向型轉為了技術導向型。
讓日本從一個農業經濟型國家變身成為工業現代化國家,完成了非常神奇的舉國大躍遷的。
七十年代末,當傅高義所著的《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一書出版,當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見到“d jp”時。
世界終於為日本的奇跡所驚歎,普遍認為“今後將是日本的時代”。
為此,全世界都開始出現“應該向日本企業學習”的觀點。
無論“豐田管理學”,還是“鬆下幸之助”,都成了各國商界最熱衷研究的課題。
本來隻是小語種的日語也變得炙手可熱起來,希望能在日本公司就職的外籍人士越來越多。
就連身在海外的日本留學生對前途的規劃,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他們不再熱衷與其他種族的國家交流,學業結束後往往也會選擇回到國內。
這是因為他們都清楚,身邊隻有本國同學才會成為今後的人脈資源。
如果他們回到日本,收入將遠比留在海外要多得多。
這一切,讓日本人感到戰後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某種權威認可,極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就在日本成功崛起,日本國民帶著亢奮和激動,攜手走進八十年代的時候。
曾經大力扶植日本的美國卻反向而行,恰恰深陷經濟衰退的困境之中。
七十年代,美國先是單方麵宣布和黃金脫鉤,脫離布雷頓森林體係。
接著兩次石油危機又讓美國陷入了高通脹,一度高達百分之十四。
同時,美國國內經濟停滯,陷入了非常嚴重的滯漲。
美國人的思維和日本人不一樣,他們目光總是瞄準金融,習慣依靠純粹的金融手段來解決問題的。
新上任的央行行長保羅沃克大刀一揮,非常激進的決定加息來抑製通脹。
1981年,直接把聯邦利率乾到百分之二十。
通脹確實是抑製住了,但副作用也非常的明顯。
激進的措施抑製了美國的經濟,甚至陷入衰退。
另外,貨幣升值也產生了巨大的股市泡沫。
同時,由於美元升值,導致美國出口嚴重受創,出現了巨大的貿易逆差。
偏偏這個時候,趁著美元飆升,當時日本多個拳頭產品對於美國一頓狠捶猛打,迅速占領美國市場,還讓美國本土企業叫苦不迭。
正所謂,看你賺錢比我自己虧錢還難受,何況兩者並存?
於是乎,轉眼之間,美日這兩個國家關係又不好了。
原本和睦的大哥和小老弟一下子就鬨到了要撕破臉的地步。
美國汽車工人率先當眾砸了日本汽車,類似“日本滾出美國”的口號和新聞開始鋪天蓋地在全美蔓延,一發不可收拾。
“反日”情緒,很快就從汽車行業延伸到日本的電子遊戲,日本的數控機床,日本的挖掘機,日本的錄音機,還有日本的摩托車,幾乎所有的日本產品都引發了美國工人的抗議。
“反日”成了八十年代初期階段的美國主流意識,是美國的政治正確。
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接連不斷有人提出製裁日本的貿易法案,報複法案。
為了獲取選票,當時美國的一些政客甚至公開發表嚴重的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言論。
“日本的經濟奇跡怎麼來的?還不是我們美國人創造的。離開了美國,日本的奇跡就是個屁……”
“從二戰到現在,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流血犧牲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讓黃皮猴子騎在我們頭上?早知道這樣,當初就該把日本交給俄國人,讓俄國人去奴役他們……”
“現在這些黃皮猴子假裝和我們友好,背地裡卻偷我們的錢,偷我們的技術,讓我們的工人失業和無家可歸。那些現在還在幫日本人說情的議員,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奸……”
甚至就連全美知名大學的經濟專家,諾貝爾獎得主們,也出於能蹭蹭熱度的心理,顯示出社會責任感,紛紛加入到“反日”隊伍中來。
他們從自己擅長的經濟學角度分析日本對於美國展開的“經濟侵略”。
為此,美國民眾們集體激憤,振臂高呼,詢問政府,“到底是誰贏了二戰?”
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當然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迫於各個方麵的壓力,很快就把日本定為“不公正貿易國”,並且與之開啟了貿易戰。
美國采取的措施是一刀切。
直接限製每年進口日本車的數量,同時對日本的電子產品加收了高達百分之百的關稅。
但實際上這些舉措卻不太管用,日本產品的性價比依然高於美國貨。
所以很快美國人又想到了第二招——要讓美元貶值。
美國人自信本國產品其實不比日本製造的差。
他們把美國商品之所以競爭不過日本商品原因,全歸結在日本金融市場不夠開放,日本政府人為操控彙率上了。
根本上是日元不值錢,才讓日本商品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
美國因此認為,隻要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美國商品就不會敗。
就這樣,中間經過多次秘密會晤,1985年9月22號,一件震驚全世界的大事件在世界各大媒體的聚光燈下發生了。
剛剛指責完日本人為操縱彙率美國,把日本、法國、英國、西德代表都叫到了紐約的廣場飯店簽訂協議。
協議的核心內容是,美國除了要求大家一起聯手拋售美元,讓美元貶值來緩解美國的貿易逆差之外。
還特彆要求日本和西德對本國貨幣進行較高幅度的升值,以幫助美國緩解壓力。
很明顯,美國自己也不惜公然違反西方推崇的“自由市場”精神了。
打壓目標明顯指向日本和西德,誰讓它們賺美國的錢最多呢?
而對日本和西德來說,首先兩國都是二戰戰敗國,國際地位尷尬。
其次美國是他們兩國的最大客戶。
他們都清楚,美國人要不滿意,自己能有好果子吃才怪呢。
尤其是日本,原子彈的陰影雖然已作為和平教育印刻在日本人的心中,但同時也為日本人灌輸了一種永遠低美國人一等的心理暗示。
於是迫於淫威,礙於生存的依附關係,日本和西德連個屁也不敢放,就老老實實低頭簽了協議。
而這就是日本以後從泡沫到衰退一係列問題的重要導火索。
說起來,這還是曆史上第一次,那麼多國家大家一起坐下來,明目張膽的要動用國家力量來乾預“彙率市場”。
消息一經媒體公布,等到各國聯合操控彙率的戲碼開始正式上演,對於國際金融市場造成的衝擊和動蕩,簡直如海嘯一般。
當然,由於時差關係和日本碰巧趕上秋分放假的關係,各國市場進行乾預的時間也不一樣。
9月23日,首先是西德財政部長,在法蘭克福下令德意誌聯邦銀行進行彙率市場乾預。
隨後開市的巴黎和倫敦市場,也在各國財長的命令下,聯手乾預彙率。
在各國央行的強大乾預下,各國主要貨幣對於美元紛紛上漲。
而日元和馬克對美元彙率,更是領跑的白馬,一天之內就大漲百分之五。
到了下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才真正加入戰鬥,投入兩億五千萬美元,進一步抬高日元彙率。
將一美元兌換二百三十五日元,提高到一美元隻能兌換二百二十五日元了。
直到這時,市場上才真的反應過來。
美元要跌!
美元真的要跌!
五國乾預有效,全都在拿真金白銀往彙市裡砸啊!
於是大批的機構投資者,交易商們,開始瘋狂拋售美元,從美元資產中悄悄撤離。
等到效果在隔天,終於傳導到日本,更是加倍放大。
不但進一步加速了日元升值,外資更是瘋狂流入日本的股市和債券市場,爭搶日元資產。
9月24日,就在日本政府結束了秋分假日,如約開始拋售美元,繼續支持日元攀升,把馬克也甩在身後的同時。
本就處於上升通道的日本股市一開盤,就立竿見影開始了井噴似的上漲。
而且最大的影響,就集中反映在了金融業和房地產行業上。
金融行業裡,證券公司漲幅在前,保險業次之,銀行業最末。
整體金融板塊,平均漲幅高達百分之十一。
房地產表現更佳,整個板塊當天的平均漲幅居然高達百分之十五,成了所有版塊裡最璀璨的明珠。
日本最大的房屋建造商大和房屋株式會社,一天內上漲百分之五。
最大的地產公司三菱地所上漲百分之六。
最大的房屋中介公司三井不動產上漲百分之三。
這讓上一周才剛剛在野村證券開戶,並且拜托自己的股票經紀人,完成了全部股票建倉的寧衛民大叫僥幸。
因為這小子不但成功趕在最後一刻布局完成,而且他炒日股的辦法,也是按照股的經驗來的。
押注證券地產是不用猶豫的,但寧衛民還知道,盤子越小漲起來就越輕鬆啊,價格越低的股票越容易吸引散戶追捧啊。
並且因為不熟悉日本的股票,寧衛民采取的是,分散投資的方式,沒有把雞蛋都放一個籃子裡。
他買入的是三家中小型證券公司的股票,七家中小型房地產公司的股票。
結果他發現這種方式果然在日本也適用,而且還有個誤打誤撞的特彆福利。
就是因為他後來發現日本的股票交易的漲跌停板很特殊。
不是像共和國百分之十一刀切,而是按不同股價區間設定了不同額度的停板幅度。
原則上價格越低,體量越小的股票限製越少。
比如100円以內的股票,漲跌停幅度是30円。
円的股票,漲跌停幅度是50円……
以此類推,停板是分段式的。
所以他買到手的股票,沒有大盤股,股性極其靈活。
無一例外,都是每日可以百分之幾十變動的股票,那漲上去真是嗖嗖的快啊。
9月24日當天,眼睜睜瞅著自己的股票平均升值百分之十八,大賺九千萬円。
下午三點收盤的時候,他走出野村證券交易所,都快樂出屁來了。
咱是有大木盆的人啊!
可趕上這撥了!
一天就賺了東京兩套房,掙了二百萬人民幣!
這筆錢就是在日本東京,也稱得上一筆巨款!
何況要照著這速度下去,也就再來一天,他就能把開餐廳的錢掙回來了。
誰能說這不是投資奇跡!
而這種久違的快感,多巴胺分泌的樂趣,也就是他上輩子2008年,那波能用融資融券加杠杆的股牛市上,他買了券商股才體會過。
可那個時候,國內也不過單日就百分之十的漲幅,他的資金又有限,一天也就掙了百八十萬的。
何況當時的他心裡可沒底啊,慌啊!
買到手的股票根本不敢在手裡長期拿著。
就怕出個什麼黑天鵝事件,券商行情突然掉頭,漲停變跌停!
而且最後他也真的因為加了杠杆血虧,被打回原形了。
三百多萬入市資金,是掙了多少吐了多少,合著白忙一場,全給券商打工了。
勉強拿了十幾萬的利瀾,算是落手裡一個利息錢,帶著驚心動魄的後怕全身而退。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他可是偷看了老天爺底牌的人。
壓根就不是在賭,而是在明目張膽的搶日本人的錢!
知道這也隻是剛剛開始,未來還有長達五年的好日子呢。
哪怕考慮到他選股不慎,有可能踩上退市公司的地雷,那也沒關係。
就憑大盤當日收盤日經225指數才12077點,最終能漲到夢幻的38957點去。
他就肯定,這些公司大多數的平均股價至少還能翻上十倍!
一樣是大賺啊!
所以就在下午臨近收盤的剛才,他才會毫不猶豫拒絕了自己股票經紀人建議他出貨套利的建議。
姥姥的,還想騙老子給你們日本證券公司打工嗎?美得你!
老子能賺一百萬,為什麼要去賺十萬呢?
他現在絕對相信,長線是金,短線是銀。
沉不住氣在股市上就是個肉包子,那是有去無回。
如果時間還能回到過去,他或許倒會考慮一下,少買一套房,重倉壓在股市上。
可惜,沒有如果……
w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