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下旬,整個京城的主旋律就是“建設”與“發展”。
6月12日,什刹海風景區第一期整治工程竣工。
6月15日,萬泉河綜合治理工程竣工。
同日,京城第一座農民集資興建的田野公園——稻香湖天然公園,在海澱區蘇家坨鄉建成。
6月20日,京城首家中外合資的五星級飯店,總共投資七千二百萬美元,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高檔旅遊飯店——長城飯店開業了。
6月30日京城旅遊公司和港城盧堡張氏合作有限公司合資興建的京倫飯店竣工。
而長期以來被視為資產階級娛樂活動的高爾夫球和保齡球,也在月底因為被正式承認為比賽項目而合法化,獲得了準許進入共和國的資格。
五十鈴等多家著名日本公司則在此期間正式公布了對華合作的消息。
為此《每日新聞》在日本國內大力呼籲,“日本經濟界應該以前所未有的誠懇態度對待來自共和國的問詢。”
同樣是這段時間,鑒於國內經濟政策的大變化,京城還真的刮起一股“公司熱”。
因為許多單位都認為,有了價格雙軌製這個前提。
隻要組織起公司,發揮各自在搞物資方麵的優勢,管理經濟這個問題就能解決。
亂不亂是一說,有什麼弊病也甭考慮,反正先成立的總歸有甜頭。
於是公司林立,甚至今天還是某某處、某某辦,明天就換成了某某公司了。
一時間“成立公司”儼然成了治療“經濟問題”的“特效藥”。
而對於皮爾-卡頓華夏總公司來說,這段時間一樣是搭乘時代大勢,使其商業版圖急劇擴張的良機。
首先,長城飯店實際上也是皮爾-卡頓華夏總公司繼入駐建國門飯店後,開辦專營店的第二家涉外飯店。
由於這次商洽溝通得比較充分,而且長城飯店的建築麵積又較大,足有八萬三千平米。
所以和之前皮爾-卡頓公司創辦的幾家專營店大大不同,此次公司的投入相當不菲。
不但以每年四十萬的價碼在這裡租下了二百四十平米的商業麵積,而且還不惜血本花了二十萬元做裝修。
基本上把長城飯店的服裝專營店打造成了京城最大、最豪華、服裝款式也最多的旗艦店。
至於長城飯店的專營店,開業測試效果確實也不錯。
首周七天,哪怕長城飯店還沒有完全住滿客人的時候,就創造了十二萬元的銷售記錄。
絕對是目前皮爾-卡頓華夏總公司麾下所有專營店裡表現最好的一家。
由此可見,寧衛民所建議的入駐涉外飯店的銷售方式,真是一本萬利又容易複製的商業模式。用這一手來賺錢實在太容易了。
為此,等到了6月30日這天,皮爾-卡頓運營部經理鄒國棟,又開始著手進行京倫飯店專營店的裝修工作之時。
坦白說,這個時候,他已經感受不到什麼業績上的壓力了。
不為彆的,有建國門飯店、長城飯店、以及首都機場這幾個成功的例子在先,皮爾-卡頓的專營店幾乎開一家成一家,就沒有不賺錢的可能性。
他們隻要堅定不移,按照既定策略繼續走下去就好。
另外,幾乎與此同時,同樣是由皮爾-卡頓本人投資的,馬克西姆餐廳的大眾普及版“小兄弟”——美尼姆斯餐廳,也在馬克西姆的隔壁“安家落戶”了。
馬克西姆在法文和英文裡麵都是最大的意思。
而美尼姆斯就是一個強烈的反差,意為最小。
按照皮爾-卡頓先生本人的解釋,有了最大的肯定要有一個最小的,所以美尼姆斯就等於是馬克西姆的姊妹餐廳。
在經營策略上,這種區彆更加顯著。
美尼姆斯餐廳的是主打法式便餐和簡餐,提供很多法國經典的家庭式菜肴,同時兼有咖啡和酒吧。
因為更接近老百姓一般的飲食習慣,以及消費水平要比馬克西姆餐廳低一個檔次。
其實更容易被廣大的消費群體所接受和理解。
所以美尼姆斯餐廳正式開業後,有效的解決了原先馬克西姆餐廳客源較少的問題。
它的價格讓法餐不再顯得那麼高高在上,吸引了許多老莫、新僑飯店的常客,“轉移陣地”前來捧場。
可以說,雖然不如廉價的“義利快餐”那麼火爆。卻也是顧客盈門,掀起了一股吃法餐的時尚熱潮。
一向隻知道改良版俄國菜的國人,不少人自此開始轉變喜好,變得推崇口味純正的法餐。
京城的西餐業就是由此開始轉變風向的。
老莫和新僑飯店這樣早已存在了多年的俄式大菜,麵對降落京城不過兩三年的法式大餐。
居然被動搖了根基,不再每餐必是滿座兒,而且日益呈現出“人老珠黃”的頹勢。
還有,皮爾-卡頓公司的模特培訓業務,也在最近全麵鋪開,完全占據了國內領先地位。
由於錦繡東方模特大賽的社會影響。
大賽之後,“模特”一下子就成為國內最時髦的詞彙之一,成了“新興事物”的代表。
社會上各階層對服裝表演都特彆歡迎,隨後不僅在各地以舞台演出的方式出現,還再度走上了電視屏幕。
在《九州方圓》的節目中,第一次采用模特走台為歌曲伴舞。
這天馬行空之舉,讓本來用於推廣展示的服裝產品,由此喪失了本質意義,演變為演出道具。
這種時代環境下,全國各地成立模特隊簡直成了風潮。
僅僅京城一地,由紡織局係統內部的各個單位成立的模特隊,就有好幾家。
基本上是參照了文藝團體的建製,屬於事業單位,由國家出錢把這些演職員養起來。
那師資力量怎麼辦啊?
除了各單位千方百計招來資料照貓畫虎,唯一公認的正統和淵源就在皮爾-卡頓了。
於是在紡織局的批準和牽線搭橋的促成下,皮爾-卡頓華夏總公司和位於玄武區太平街北口的中央芭蕾舞團達成合作協議。
商定由皮爾-卡頓公司出資二十五萬元,由中央芭蕾舞團出辦學教室,雙方再各出一部分師資力量,聯合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專業服裝模特表演培訓學校。
而這所合辦的模特學校名字,就以模特大賽為名,注冊為了“錦繡東方舞台表演藝術培訓學校”。
基礎形體的老師自然暫時抽調芭蕾舞團的老師擔任。
而專業台步的教練,則由曾經登台參與過皮爾卡頓的正式演出,接受過正規外教培訓的那些模特來擔任。
這一下可好,那些曾經為皮爾-卡頓公司演出過的男模再合適不夠了。
他們不比女模特,是服裝表演的主流,在行裡相當尷尬,沒那麼多演出任務。
所以在走上t台感受到人生的高光時刻後,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回歸平庸的生活。
小部分人如同宮海濱那樣,一直在辦模特私教培訓。
而由於師資力量不足,寧衛民又替宮海濱他們提前打了招呼,做了點鋪墊。
結果在一眾高管的呼籲下,總公司這邊乾脆出了一萬五把宮海濱的私教班給“詔安”了。
當初跟宮海濱一起合著乾的幾個人,不但每人分了好幾千,而且一下都成了有旱澇保收收入的培訓教練了。
每天昂首闊步走在“芭蕾舞團”裡,鶴立雞群一般,那是如願以償,顧盼生姿啊。
對他們來說,吃二百塊一個月的死工資雖然比單乾收入要低不少,可身份卻是天壤之彆了。
從此之後,他們才算具備了長期吃這碗飯的資格。
至於皮爾-卡頓從中獲得的好處,更遠遠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模特大賽主辦方和培訓學校投資方的雙重身份,帶給他們的,是掌管行業審美的話語權,以及相關的權威性啊。
要不怎麼學校還沒核定出具體的課程和收費標準呢。
隻把成立學校的消息一見報,無數打來的電話、信件,就讓“中芭”的傳達室應接不暇了呢?
這些來電和來信的人可沒有紡織局係統內部的正規團體,但卻來自於全國各地。
除了一些想成為模特的個人,還有一些小單位成立的表演隊。
他們無不把皮爾-卡頓創辦的學校,視為能獲得專業知識的唯一選擇。
都想來京城通過參與正規培訓,得到在這個行業裡上進的機會。
這就叫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
沒辦學校的時候,誰也想不出來,社會上的非專業表演隊居然已經變得這麼多了。
簡直如雨後春筍。
ps:病還沒好,視個人情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