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10月18日,就是皮爾·卡頓t台秀的正式日期。
發布會地點最終定在了京城飯店的金色宴會廳。
緊鑼密鼓的籌備下,似乎一切都井然有序了。
然而好事多磨。
往往越是重大的活動,越是牽扯麵較廣的計劃,越容易出現種種意想不到問題。
正所謂計劃趕不上,事到臨頭,不出現岔子簡直是不可能的,許多讓人措手不及的事兒都會繽紛而至,這才是客觀規律。
首先,出於對西方慣用,而國人卻十分陌生的“模特”這個詞,上級領導是有意見的。
他們普遍認為“模特”和“時尚”都是外國的稱呼,有點低級趣味。
所以不同於3月份民族宮舉辦的那次時裝發布會、
上頭臨時做出了批示,要求這次活動必須改名叫“服裝表演會”。
所有“模特”,也要改成“服裝表演演員”。
於是提前做好的廣告招貼和一切文字性宣傳東西全都白費,必須得全部更換。
要知道,這可不是有噴繪機有ps軟件的時代啊,大部分宣傳的東西全靠手繪。
無論圖畫還是美術字都是如此。
結果時間緊迫,雇請的畫師難以獨立完成。
這事兒把甚至把油畫係畢業的宋華桂都逼得點燈熬油、親自上陣了,才算給胡擼圓了。
其次,最後一次彩排也出事兒了。
這次時裝發布會,所用的衣服都是在法國製作的。
儘管模特們早就想看看自己穿的這些衣服什麼樣。
但直到表演的頭兩天,最後一次彩排時,他們才看到從法國空運過來的衣服。
當時,看到這一百多套的服裝時,模特們簡直驚呆了。
一是大家從沒見過這樣的時裝質地。
男模的西服和禮服,全是天鵝絨。
那種質感簡直就像天鵝的羽毛一樣。
非常絨,非常富貴,手感特彆好,還有配套的領結和腰帶。
而姑娘們穿的,基本上都是用絲綢做的晚禮服。
顏色特彆多,有海藍的,有紫紅的,有大紅的,有黑的,有深藍的。
華美柔順、光滑豔麗,真的是非常漂亮。
二就是大家想都沒想到會見到服裝的款式。
男裝還好說,關鍵姑娘們穿的晚禮服太大膽。
除了露肩膀的服裝,還有露後背的。
這些衣服雖然在寧衛民眼裡當然算是很保守的。
但對於其他人,可堪稱是一種顛覆性的認知轟炸啊。
當時的人,思想是特彆純樸的。
姑娘們的想法幾乎一樣,都覺得今天露胳膊,明天就可以露大腿。
如果穿成這樣子的話,那不就學壞了?還怎麼在社會上做人啊。
於是許多姑娘都膽怯了。
那些還沒有正式登過台的新人們,哪個姑娘也不肯穿。
宋華桂就隻好代表外方給這些姑娘們做思想工作。
一邊耐心解釋這些服裝的意義,幫助大家統一認識。
同時,她還讓老隊員們以身作則的穿戴了起來。
還說大家練習了這麼久,不就為了登台的這一天嘛。
這要臨時推卻,可就白辛苦了,太可惜了。
這樣終於把一些姑娘說動了。
但最大的問題偏偏在於,皮爾·卡頓最看好的苗子,曲笑和石凱麗這倆丫頭卻比誰都膽怯,怎麼也不同意。
這怎麼能行啊?
說來說去也沒轍,宋華桂就隻好讓寧衛民去試著說說看。
必須得說,寧衛民相當聰明。
他不直接勸,而是平心靜氣跟倆姑娘逗悶子似的聊天。
這樣聊來聊去,他漸漸就揣測出兩姑娘的心理了。
寧衛民發現,她們倆最大的顧慮,其實不是害臊,不敢穿那樣的時裝。
而是怕讓給熟人知道,尤其擔心自己會被家裡人知道,回家挨罵。
寧衛民就跟倆姑娘說,“你們放心吧,這種演出老百姓是無緣得見的。對內實行三不政策。不報道、不拍照、不錄像。”
“當天來的記者全是外國人,你們穿著這樣的衣服的樣子,頂多也隻有外國報紙會刊登幾張照片,連《參考消息》都不會上的。”
“小石,你是軍人子女,應該知道保密級彆吧。還彆看你父母在部隊,他們那級彆也見不到……”
這麼一說起了效果,果然倆姑娘神色立刻見緩,明顯都鬆了一口氣。
於是為了徹底打消她們所有的遲疑,寧衛民又開始甜言蜜語的忽悠,不要錢的猛誇。
說她們練到現在,已經是全隊最有氣質、最漂亮的姑娘了。
還說皮爾·卡頓背後總誇她們是整個模特隊裡最優秀、最迷人的模特。
所以她們很有可能走出國門,成為世界名模,國寶級大美女。
要是真有那麼一天,她們站在國際時裝舞台上,很有可能會把老外的眼睛給晃瞎嘍……
那想想看吧,這兩個姑娘一個十九,一個十六,年紀本身就不大。
從來也沒聽過彆人誇她們如何如何漂亮啊。
又哪兒能禁得住寧衛民這麼煽乎啊?
於是受寵若驚中,糊裡糊塗的就被說動了,都同意換衣服了。
就這樣,最後結果總算還不賴,大部分人都克服了心理障礙。
所有的姑娘中隻有兩個人實在克服不了,選擇了退出。
但服裝上的麻煩事兒可還沒完呢。
按照歐洲模特身材裁剪的服裝穿在中國模特身上,竟然過於寬大,皮爾·卡頓和從法國趕來的設計師安德列·奧利維爾,緊急商議後作出調整。
帽子和配飾隻能重新搭配。
衣服有的用彆針彆緊,有的乾脆縫緊了後背,掐著時間連夜修改尺寸。
好不容易把才服裝尺寸和模特名單都敲定了。
但停止排練,讓模特們休息的一天又壞了。
因為對於所有模特們來說,緊張都是難以避免的。
特彆是這次和三月份那次登台完全不同。
這次的演出場所可是京城飯店啊,不是民族宮一個小廳。
會場麵積足足兩千平米,兩側是金色的立柱,具有濃鬱的宮廷式建築風格,堪稱金碧輝煌。
這是什麼陣勢?
這些模特細究起出身,可幾乎全是出身底層的年輕**絲,賣菜的、燒磚的、做地毯的……
他們的心理素質可想而知。
關鍵這次也不是純粹的內部演出,經貿部和紡織部還聯名請來了眾多的外國媒體呢。
甚至最後解散前,宋化桂跟大家最後的鄭重囑咐就是。
“一定要實話實說,你們要如實告訴那些外國記者們,你是做什麼的,家住在哪裡。”
想想看,這年頭,一般人誰能有機會接觸過外媒啊?
這回家一休息,還彆說新人了,就是有經驗的老人,都開始有些擔憂。
現實也恰恰遵從了墨菲定律,最壞的情況總會發生,18日當天一大早,就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