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宮裡。
朱元璋跪著,朱允熥坐著。
當然,要光這樣,那問題就大了。
朱元璋跪的自然不是朱允熥,而是陳公、朱五四夫妻、馬公這幾個。
他們作為家長,要督促朱元璋好好的聽課。
而朱允熥此刻就成了老師!
隻見他理所應當的坐那兒,看著朱元璋,臉上帶著笑容,就仿佛在說:
你朱元璋,剛剛不是很狂嗎?說兩句實話你就受不了了?這會兒,怎麼不狂了?彆跪著,站起來啊?
朱元璋見朱允熥這副小人得誌的模樣,彆提心裡多難受了。
簡直比殺了他還讓他難受。
偏偏他剛沉著臉,陳公起來就是一腳,踹的老朱齜牙咧嘴,嘬著牙花子擠出笑容。
和爹娘的鞋拔子不同,外公的腳尖踹屁股,那是真疼啊!
朱元璋也是半點不敢猖狂了,就乖乖的跪著,看著朱允熥,說:
“請允熥賜教!”
朱允熥這才滿意的點點頭,說:
“好,針對你之前問的,大明為什麼這麼窮。咱們分好幾個點來說。”
朱元璋立馬認真聽,他知道,朱允熥這人雖然心黑一肚子壞水,但是真有點東西啊。
自己沒文化這事兒,雖然不愛聽,但往往不愛聽的就是實話,自己確實沒啥文化啊。
當年窮,沒書讀,後來有權有勢,就瘋狂讀書。
奈何這讀書他和吃東西是一個道理。
那你從小吃好的喝好的,長大了自然是身強體壯,白白嫩嫩。
可你等長大了再一股腦吃一肚子好的,這會兒補的再好也終究有些晚了。
所以老朱後期讀了不少書,但奈何算不得有文化。
這也導致老朱非常注重教育,無論是對朱標還是其他皇子皇孫,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隻是沒想到,到頭來,還得跪著兒聽孫子上課……
“這第一點,大明窮在商業不發達,內部經濟帶動不起來。
以前有個沈萬三,要不是奶奶攔著,你還打算把人家殺了。
可縱然如此,你依舊把他流放。並且定下,士農工商,商人屬於末流。
如此抑製商賈,這商業無法興起,經濟自然就活絡不起來,大明窮在其一。”
朱元璋不服氣:“商人多奸詐,唯利是圖,以各種方式謀取利益,卻不生產,不製造,隻以手段周旋,從中賺取利益,上不得台麵,本是最為卑賤之流,咱打壓商賈何錯之有?”
朱允熥冷笑:“宋朝商賈盛行,人家就富,怎麼了?”
朱元璋一愣,哼了一聲,熄火!
朱允熥說:“你彆管人家商人是不是兩頭轉悠,從中牟利。他這麼一折騰,有買有賣,有賺有賠,這頭有錢,那頭有貨。
我問你,這樣一交易,各取所需,百姓們得到了想要的,商人賺了錢,朝廷收了商業稅,怎麼就不好?”
朱元璋還嘴硬:“就算如此,鼓勵商戶經商,大明就富了?”
這時候,陳公說:“咱們宋朝那時候,巔峰時期,朝廷一年收入一萬萬貫錢……其中百分之六七十,是商稅!”
朱元璋無話可說了,尼瑪宋朝人現身說法,他能杠什麼?
於是就隻能說:“好好,咱承認,商戶確實能帶動大明多交易,產生稅收……”
朱允熥說:“你還彆不服,就打個比喻,你鼓勵農業,百姓們都種地。
可有些地方收成好,這糧食不值錢。有些地方收成不好,這糧食又吃不起。
但凡這時候商賈興起,把糧食多的地方的糧食賣來,去收成不好的地方賣。
你說這兩邊的問題是不是平衡了?商人賺了錢,交了稅,朝廷是不是也能多一筆收入?”
老朱思索一下,這個道理很簡單,他不認都不行,隻能點頭:
“是,行,咱晚點就頒布聖旨,鼓勵商賈行商。士農工商平等,行了吧?”
陳公上去就是一腳:“你態度端正點!”
朱允熥起身,背著手說:
“第二,既然說到商業,那還有個巨大的來源就是海上貿易。
還是說宋朝,宋朝時,沿海各地的生意,就已經做到了海外各國,甚至是非洲。
海外貿易,也帶來了大量的收入。這就是賺國外的錢,不僅讓國內百姓富裕,朝廷又多了收入。”
朱元璋深呼吸一口氣:“你的意思,取消海禁?可是這海上各國,各有野心,一旦放開……”
“泱泱華夏,巍巍大明,就被海上那些個跳梁小醜,嚇得要封關鎖國了?”朱允熥一臉嚴肅。
朱元璋張了張嘴,隨即說:“開,必須開海禁,咱還能讓你小子看扁了?咱大明還能讓海外各國看扁了?”
朱允熥笑了笑:“第三,底層百姓有很重的稅,而地主鄉紳乃至士大夫階層,很多都有辦法免稅。
於是乎,普通百姓本就沒多少地,沒多少收入,卻要交大量的稅。
而有錢有地方鄉紳地主士大夫們,卻想方設法免了稅。
也就是說,地主鄉紳士大夫們在變著法兒上麵吸朝廷的血,下麵蠶食百姓。
而朝廷的賦稅也基本上靠本就艱難的老百姓支撐著,我問你,百姓都這麼窮,朝廷能不窮?
百姓窮,朝廷也窮。中間的鄉紳地主士大夫們,肥的流油。這合理嗎?”
朱元璋麵色嚴肅起來,這話,說到他心坎上了。
“咱不是沒想過,隻是這個問題曆朝曆代都有,要解決就得大刀闊斧的改革。”
“那就改革,取消對鄉紳地主士大夫,以及王公貴族們所有的稅收減免政策。
地多的,稅收也就多收。把田地賦稅的重擔,讓這些富得流油的人擔上。給朝廷增加收入,給低層百姓減輕負擔!”
朱允熥侃侃而談,並不是因為他懂多少,這些也隻是他作為一個穿越者,站在未來社會視角看古代的基本邏輯。
說到這裡,其實窮的問題,確實能得到改善。
至於戰爭花銷,朱允熥選擇不說。
畢竟戰爭有時候不可避免,該有的骨氣還是要有的。
說宋朝花點錢送給敵人,比直接和敵人開戰來的劃算。
可畢竟名聲不好,也不是長久之計。
花錢買來的和平,隻會讓這份和平越發的貴。
到頭來會到一個你買不起,而不得不還是拿起武器反抗的地步!
所以打仗,在古代或者說任何時候,都是很難避免的。
因為敵人,不會講道理!
總之,按照朱允熥說的。
鼓勵經商,活絡國內商業。
取消海禁,打開海外貿易。
做出改革,重百姓而輕士大夫階層,就已經能解決眼下大明貧窮的問題。
朱元璋此番,也算是受益匪淺。
很多東西,他確實需要消化。
而一旁的家長們,也都對朱允熥這一條條的說法,深感佩服。
朱允熥在大家肯定的眼神裡,露出笑容。
這時候朱五四就問:
“重八,學會了沒有?”
朱元璋理直氣壯:“爹,學會了!”
“來,重複一遍允熥說的。”朱五四說。
朱元璋:“?????”
還沒反應過來,鞋底子已經抽在屁股上。
“說你沒文化你還不服,允熥講了半天,你聽進去什麼了?”朱五四這個氣啊。
朱元璋這個絕望啊。
果然,誰也避免不了在學習上被爹娘打……
又挨了一頓打的朱元璋,摸著屁股委屈極了。
這時候,蔣瓛回來。
“陛下,自趙勉家抄家共計銀兩……十五萬兩……”
朱元璋一驚:“多少?”
“十五萬兩!”
“這個該死的東西,貪汙這麼多?”
蔣瓛:“牽涉官員五個,都和趙勉這些年貪汙有關,各自都吃了不少,他們加起來,也有將近二十萬兩!”
“該死,該死。全部都夷三族,全部抄家!”朱元璋怒吼。
蔣瓛嚇得趕緊離開,良久朱元璋才歎氣:
“這些貪官……都該死!”
“當然該死。好了,這次又得多抄家好幾個。湊幾十萬兩銀子,戶部國庫再補點,賑災不是問題了。”
朱元璋點頭:“嗯,再按照你說的,推行幾個政策,長時間應該會讓朝廷增加收入,百姓也慢慢好起來。隻是,眼下朝廷還是窮,有啥辦法,讓大明朝廷短期就有錢?”
如果是以前,朝廷沒錢了,老朱就使勁印寶鈔花。
可現在寶鈔越來越不值錢,印的越多越不值錢,他隻能問朱允熥。
朱允熥想都沒想,說:
“想短時間有錢,咱們就要打倭國。”
朱元璋無語了:“這咋又跟倭國扯上關係了?允熥啊,咱知道你想打倭國,但咱能不能彆急?彆啥事兒都扯上倭國啊。
本來就窮,再發生戰爭的話,咱隻會更窮。所以咱認為,這事兒不急。隻要倭國不主動挑事兒,暫時就先不動他們……”
朱元璋說了很大一通。
最後甚至還舔著臉說:
“咱覺得允熥你是好戰分子,應該像咱一樣,要愛好和平,不要老說打仗……
朱允熥就平靜的看老朱說,等老朱說的差不多了,朱允熥才說:
“倭國有儲備量巨大的金山銀山。”
朱元璋一愣,說:
“巨大是多大?”
朱允熥想了想:“得開采幾百年……”
朱元璋眼睛瞬間火熱。
朱允熥:“隻要把他們拿下,咱們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愁銀子花。
隻不過還要立馬取消海禁,否則咱們就算有了大量金銀,也隻會在大明範圍內造成和寶鈔一樣的通貨膨脹。
隻要開了海禁打通貿易,把這些銀子流通起來。才不會產生內耗,還能讓大明富有起來。”
隻見朱元璋一本正經的看著朱允熥說:
“你說的沒錯,咱沒文化,你說的那些通貨膨脹,經濟貿易啥的。咱不懂。
但是,咱知道一點,金銀是好東西,咱們缺啊。所以,你說倭國那個地方有大量金銀,開采幾百年都有,對吧?”
朱允熥點頭。
朱元璋大手一揮,目光火熱:
“打,打他丫的,現在就打,馬上下旨,讓遇春先彆回來了,就以高麗為跳板,渡海去倭國。”
“金礦,銀礦,倭國……咱的,都是咱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