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虎的實力很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在[天子氣]的加成下,現在的樊虎可謂是天下無敵,根本無人是他的對手。
哪怕是李元霸也不可能戰勝他。
但是這並不代表,樊虎什麼事情都能夠解決。
正因如此,他才會推行科舉製度,從各地選拔人才。
他希望這些人能夠展現出自己的才華,能夠為大夏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所有人各司其職,他們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那大夏就能不斷向前不斷發展,才能像現在這般繁榮興盛。
經過實踐,樊虎的決策還是十分明智的。
如今大夏人才濟濟,經過科舉製度選拔出來的人才,他們在大夏各地展現出自己的才華,貢獻出自己的能力。
原本樊虎覺得,兩年一次科舉已經足夠了,不過現在來看,恐怕還是不太夠用。
畢竟科舉製度選拔人才,正是為了幫助大臣管理各地,讓大夏的政策能夠合理有序地推行下去。
如果沒有足夠的官員,沒有足夠的人才,那樊虎改革再怎麼有利於天下,恐怕也無法用到實處。
對於樊虎來說,他現在考慮的就是,秦瓊率領大夏精銳,已經覆滅了薩珊王國,但這並不是結束。
因為接下來,大夏精銳還會拿下拜占庭帝國和大食國,到時候兩國的疆土,會讓大夏進一步擴大,國力進一步提升。
到時候,大夏還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官員前往各地。
這個時候,樊虎想要選拔出足夠的人才,就有些捉襟見肘了,那他現在要考慮的,便是接下來如何安排此事。
在大殿之中。
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皆在此處。
樊虎目光掃過,他倒也沒有含糊其辭,便是直接了斷的說道:
“諸位愛卿,如今我大夏派往薩珊王國故地的官員,已經選拔完成。
但是,如果大量抽調地方官員,對我大夏的新政難免有所影響。
如果大夏精銳再拿下拜占庭帝國和大食國,到時候又該如何應對?恐怕我大夏現在的官員儲備就不太夠了。”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樊虎也沒有考慮得如此周全,但是在挑選合適之人的時候,樊虎也是察覺到問題所在。
有些事情,不能等到真正發生之後再來考慮如何應對,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
如今大夏正在蓬勃發展,穩步向前的關鍵時刻,當然不能掉鏈子。
果然,在樊虎開口之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皆是麵露思索之色。
其實他們之前也有所考慮,隻是沒有向樊虎提出來罷了。
既然現在樊虎說起此事,那他們也無需瞻前顧後,他們輔佐樊虎多年,對樊虎也是十分了解了。
他們很清楚,隻要他們的建議對大夏有利,能夠讓大夏變得更好,就算對於目前的製度有所影響,樊虎也不會責怪他們。
魏征很快考慮明白,他率先開口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這正是如今我大夏所麵對的問題。
如果沒有西方諸國自尋死路,我大夏或許也不必麵臨如此選擇。
但是現在事情已經發生,我們當然得提前做好準備,否則等到人員不夠,無法做出合理安排,再來考慮應對之法,那就有些晚了。
其實在微臣看來,這件事對於我大夏來說,並非什麼難題。
如今我大夏推行科舉製度,可以從萬千百姓中,選拔出有用之才,讓他們為朝廷效力。
在此之前,陛下已經頒布製度,將科舉考試定為兩年一次,但是在這關鍵時刻,因時製宜,開啟一次恩科,也並無不妥。”
魏征的意思顯而易見,他是想要讓樊虎在這段時間,再開啟一次科舉,替大夏選拔人才。
雖然說臨時開啟科舉有些匆忙,卻能夠解決大夏燃眉之急,為大夏挑選出更多的人才。
到時候,大夏精銳覆滅拜占庭帝國和大食國,這些人就能派上用場了。
聽得此言,樊虎點了點頭。
他知道,房玄齡的建議並沒有什麼問題。就如今的局勢來說,這已經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畢竟人才不可能橫空出世,既然大夏已經確定了科舉製度,當然要通過製度來選拔人才。
原本兩年的期限,就是考慮到大夏原有的疆土,這些人已經足夠了。
可是現在,大夏的疆域進一步擴大,需要的官員也越來越多,即使做出改變,也合情合理。
相信天下讀書人得知此事之後,隻會為之振奮,因為科舉考試對他們來說,就是逆天改命的機會。
如果他們能夠抓住這次機會,在科舉之中脫穎而出,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那些才華出眾,對自己能力有把握的,一定會來嘗試。
雖然說,科舉不止一次,未來還會不斷進行,但是能夠早一些入仕為官,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
因為時機這種東西誰也說不準,如果他們錯過這次良機,可能未來將會碌碌無為。
此刻的樊虎,對魏征的提議有所意動,但他並沒有妄下定論,而是看向房玄齡和杜如晦,平靜的說道:
“你們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置?”
麵對樊虎的詢問,房玄齡和杜如晦同樣沒有含糊不清,便是認真說道:
“啟稟陛下,微臣也覺得魏大人說的沒錯。正所謂事急從權,若非西方諸國自尋死路,我大夏精銳也無需這般大動乾戈。
以我大夏精銳的戰力,相信此戰一定能夠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將拜占庭帝國和大食國納入我大夏掌控之中。
我大夏正值用人之際,提前開啟科舉,相信天下百姓也會為之振奮。
科舉對讀書人來說至關重要,若是平常濫開科舉自然不妥,可是陛下這樣做乃是應對西方變局,合情合理。”
就這樣,房玄齡和杜如晦也對此事表示支持。樊虎並非優柔寡斷之輩,既然群臣皆有此意,那他也沒什麼好遲疑的。
就這樣,反虎下定決心,他直接讓人頒布聖旨,將這個消息公之於眾。
他準備臨時增開一次科舉,天下符合條件的讀書人皆可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