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的講,此次忻口之戰敵我雙方都近乎明牌,鬼子們此次揮出的“三板斧”其實也在張雲、孔捷等人的意料之中,但老鬼子們如此精準、狂暴的突擊,卻仍然讓大家深感驚訝和壓力。
這不像之前的山體攻防戰,整個防線上近乎是沒有漏洞的,就算鬼子發起凶猛突擊也難以突破,但忻口長達8-10公裡的通道,卻實實在在是整個忻口防線的薄弱環節。
在原定的忻口防禦計劃中,忻口山體兩側的火炮部隊,才是整個防線上的作戰主力。獨立支隊將以大量的火力和天量的炮彈,將打算進攻通道的來犯之敵都炸成飛灰。
但顯然,長期與獨立支隊作戰並飽受挫折的鬼子們同樣洞悉了獨立支隊的防禦策略,直接以一套陸空聯合攻勢,暫時抑製住了兩側山體的炮位,並借此機會發起了裝甲和騎兵突擊。
不過,雖然鬼子的聯合攻勢看似威力不小,將兩側山脈炸出了大量的火球、毒煙,但獨立支隊精心建設的山體工事極為堅固,絕大部分傷害都被山體擋住,極少有炮兵犧牲,大量炮位其實不過是被爆炸、衝擊、砂石、煙塵、火焰、毒煙等短暫影響,最多20分鐘後,這些炮位就能重新發揮作用。
20分鐘,就是鬼子此次空軍和重炮給戰車聯隊、騎兵旅團帶來的突擊窗口期。
………………
“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忻口通道裡,百餘輛鬼子坦克裝甲車正在猛烈的向前疾馳,排氣管不停的冒出黑煙,巨大的發動機轟鳴聲震耳欲聾,沉重的履帶壓過田地,帶起了無數的塵土。
小鬼子車組們深知時間緊迫,將坦克、裝甲車開到最大功率,以最快速度向著前方獨立支隊忻口戰壕防線撲去。
“轟隆隆隆隆隆……”
緊隨其後的,是駐蒙軍重建的騎兵旅團。近四千名騎兵策馬不斷加速,緊跟著前方的裝甲集群前進。一萬六千隻沉重的馬蹄踩在泥土中,讓整個大地都有些微微顫抖。
隻要裝甲集群突破了前方防線,騎兵旅團就可以沿著突破口,直接越過獨立支隊的三條戰壕防線,直接插入忻口內部,以虎口掏心之勢,擾亂獨立支隊後方後勤補給線,逼迫獨立支隊放棄防線撤離。
………………
正前方,忻口通道戰壕區域裡,野戰2團防區。
二團長老胡臉色嚴峻的在地堡中端著望遠鏡看著前方滾滾的煙塵,看著越來越近的鬼子坦克和騎兵,看著密集落在陣線上的鬼子炮彈,又打量著兩側山體工事邊滾滾的濃煙,抿了抿嘴唇。
“看樣子,我們必須依靠自已擋住這一波了!”旁邊的參謀同樣看著敵人的接近,有些擔憂的提醒道:“鬼子騎兵好辦,就怕鬼子坦克直接衝過來!”
“莫慌,”老胡鎮定道:“咱們的反坦克裝備不是吃素的!命令部隊,準備反裝甲作戰!”
“是!準備反裝甲作戰!”
隨著命令下達,本來還顯得空空蕩蕩的戰壕區域裡,無數人影冒著敵人的炮火探出頭來。大家借助戰壕工事中提前挖掘的炮位,將反坦克炮、九四式山炮推了上來,準備發起對鬼子坦克的進攻。
………………
臨時指揮部裡。
氣氛凝重。
眼見敵人發起如此狂暴的攻勢,將大量炸彈、炮彈投射到了山體工事中,暫時限製了大量炮位的作戰能力,張雲略一思索就立即明白了鬼子的小算盤。
考慮到這種集中了鬼子坦克、飛機、騎兵一體的作戰方式,對孔捷而言十分陌生。
特彆是鬼子坦克的快速突擊,對沒有經曆過的指揮官而言,完全無法判斷其對前線的巨大壓力。
於是,張雲立即接手了指揮,並迅速下達了作戰命令。
“命令所有目前尚能使用的炮位,立即開展反擊。”
“120毫米迫擊炮負責壓製抵近的鬼子部隊,山炮負責壓製敵人野戰炮兵,105毫米榴彈炮負責壓製忻口通道,76毫米榴彈炮發起對敵人重炮的反炮兵作戰!”
“獨立團、野戰一團前線炮兵,重點壓製敵人抵近的火炮!”
“目前首要目標,壓製住敵人對忻口通道方向的炮擊!”
張雲雖然也沒親身經曆過這樣的裝甲突擊,但作為後世偽軍迷,他卻很熟悉這樣的協同攻擊套路。
事實上,馬上就要開打的蘇德東線戰場上,坦克飛機協同突擊作戰是兩方最常用的戰法,確實攻擊效果極佳,很容易就能突破對方的戰線。
但,也並非無法可破。
忻口防線並非東線戰場上最常見的平原地區,而是兩山夾一道的山區地形,隻不過這個通道有近10公裡寬罷了。
因此,為了防備鬼子可能的坦克突擊,他在布局忻口陣地防禦時,已經命令建設部隊已經在忻口通道前方300-400米處,建設了一條“龍牙”反坦克錐。
div daa-faye=
"iage
" oure=
"er
" =
"iure
" grou-id=
"1
"ig r=
"{{iage_doa}}{
"iage_ye
":1,
"iye
":
"iage
jeg
",
"oure
":
"er
",
"web_uri
":
"novel-i-r
8a2255e043797f4956aeba2922a83841
",
"widh
":1400,
"heigh
":787}
" al=
"
"
=
"iureDe
" grou-id=
"1
"如圖,龍牙反坦克錐,二戰期間最常見的反坦克設施
div反坦克錐,二戰中用於阻礙坦克行動的四方錐形鋼筋混凝土製防禦工事,其防禦思想在於減緩坦克推進速度,並將其引入部署好反坦克武器的
"獵殺區域
"。
雖然這些裝置看似簡單,隻是錐形的小水泥墩,但對於履帶卻有奇效。因為履帶開上去之後,就像在走上坡路,一直走著走著,受力點會越來越小,最後履帶幾乎都會離開地麵,坦克無法正常行進。而停在戰場的坦克,大部分時候跟靶子毫無區彆。
在民國時候,國內的石灰、水泥等產量太低,大部分勢力是沒有資源可以大量建設“龍牙”的,但對張雲來說,“龍牙”反坦克錐建設起來並不困難。
說起來,他的繳獲加成係統之前“占領”城市、地區時,收獲最多的其實不是糧食、金屬等,而是鄉村城市中最常見的建材,如磚石、木材等等。如今繳獲空間裡儲備的建材數量,簡直是如山如海,難以勝數。
而且,張雲的繳獲加成係統還可以通過調換,將加成的建材專門定製為預製件等。
於是,在之前考慮到鬼子可能的坦克攻擊後,他就專門通過係統將部分建材調換為包括三個尺寸的多麵體錐形預製件,分彆是高度30公分、40公分、50公分。
剩下的就很簡單了,張雲隻需要將大量的預製龍牙反坦克錐堆放在某處,然後安排建設部隊和支前群眾通過各種方式搬運過來,按照預定位置擺放好並以木樁固定就可以了,兩周時間就完成了布設。
整個忻口通道戰壕工事前方300-400米範圍內,從東到西近10公裡,都被張雲布置了一道龍牙反坦克錐。雖然僅僅麵對北側由低到高布列了三排,但對付小鬼子的坦克已經足夠了。
最重要的是,為了防止被鬼子提前察覺,建設部隊是趁夜布置的。每布置一段後,都要用樹枝、麥稈等做遮掩,上麵還淺淺的覆蓋了一層浮土。
鬼子們其實也察覺到了那裡多了一些雜物,懷疑有可能被獨立支隊部署了雷區,但並未想到會有這樣的反坦克錐。
事實上,東方戰場上,極少成批量出現這樣的反坦克錐。目前的各國對反坦克錐還並不重視,等到蘇德大戰全麵爆發後,為了限製對方成群結隊的坦克,整個歐洲戰場上才遍布“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