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長安城,明德門。明德門坐北朝南,是長安城的正門,它的後麵,便是長安城最著名的朱雀大街,而朱雀大街的儘頭,則是皇城的朱雀門。正因如此,長安城所有城門中,明德門每日進進出出的人是最多的。故而,每日在這裡值守的左監門衛,也是最忙碌的。時至申時,太陽已經西斜。明德門箭樓上的左監門衛士卒,依舊手握長槍,筆挺地站在箭樓二樓,雙眼如電地觀察著城樓外的情況。士卒抬頭看了一眼天色,正琢磨換崗的同僚,為何還不到時。他突然發現城外遠處的官道上,一人一騎正朝著明德門這裡飛馳而來。要知道,大唐可是有規定的,非特殊情況、特殊人群,任何人不得在明德門五裡範圍內縱馬。“難道是...”一個念頭在士卒腦海中閃現,他連忙抬手遮住陽光,定睛朝遠處望去。當看到那人頭盔上,隨風飄動的紅色羽毛時,士卒立馬大驚失色,連忙朝箭樓下方喊道:“快去通知校尉,鴻翎急使來了,快驅散百姓。”隨著士卒的呼喊,城下的百姓便在左監門衛的催促下,讓出了一條足有兩丈寬的道路。不多時,鴻翎急使便出現在了眾人視野當中。明德門內外,落針可聞。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雙眼死死地盯著那道越來越近的身影。戰馬上的信使,見到城門下的這一幕,嘴角不由上翹。隨即,他挺直腰杆,右手高舉,大聲喊道:“隴右大捷!”“三月二十三日未時,衛國公率領中軍於陸家溝,擊潰吐穀渾和黨項聯軍主力,陣斬五萬人。”“錄事參軍,藍田縣男秦明,率領千餘人馬,於興隆山設下埋伏,全殲吐穀渾兩萬精銳騎兵,陣斬吐穀渾大將軍樓洺。”“鄂國公.....”隨著一條條捷報傳入眾人耳中,現場先是陷入了短暫的安靜,接著,便爆發出了如潮水般熱烈的歡呼聲!等到鴻翎急使的聲音遠去,城下的百姓,無論是要出城的,還是進城的,全都瘋了一般地湧入長安城,然後奔走相告!使得這一重大喜訊,朝著朱雀大街兩旁的坊市,快速蔓延。而策馬衝上朱雀大街的鴻翎急使也沒閒著。躍過明德門後,他便如同複讀機一樣,不斷和街道兩邊的百姓,重複著捷報內容。很快,整個朱雀大街的唐人,全都沸騰了。人們歡呼一陣後,便立即轉身竄進其他坊市,將這大大的捷報,奔走相告。一開始,很多人出於興奮,隻單純地憑著記憶,將捷報內容轉述給其他人。可隨著聽到捷報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也開始意識到不對勁兒了。藍田縣男秦明,居然隻憑借一千人馬,便全殲了對方兩萬精騎,還陣斬了敵方大將。這戰績也太離譜了吧?漸漸地不少人開始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要麼是旁人聽錯了,要麼就是鴻翎急使說錯了。一千對陣兩萬,還是全殲?怎麼可能呢!不過還是有少數人,願意相信這條信息是真的。畢竟,這樣的戰績若是真的,那更能彰顯大唐的強盛!軍中有如此猛人,以後誰還敢侵犯大唐邊境!申時三刻,皇宮甘露殿偏殿。兩天前,李世民下令讓工部匠人,按照吐穀渾地圖重新打造了一座巨型沙盤。此時,一襲黑色龍袍的李世民,正站在沙盤前。兵部尚書侯君集、並州都督李績、涼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彥,則分彆站在李世民左右。出於對李靖的信任,李世民等人直接跳過隴右的戰事,討論起了如何攻打吐穀渾,以及吐穀渾旁邊的黨項部族。正當幾人對著沙盤,激烈地討論著行軍部署的時候。偏殿門口,突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李世民眉頭一皺,轉頭望去,便見一個小太監急匆匆地走進偏殿。“啟稟陛下,內城剛剛傳回消息。有一騎隴右的鴻翎急使,剛剛入了皇城,這會兒已經朝內城來了。”李世民聞言愣了一下。昨日的消息,不是說,大軍剛剛趕到榆中城嗎?這才剛剛過去一天,按理說,就算李靖要與敵軍決戰,也不應該如此之快啊!難道是出了什麼意外?“通知殿外值守的金吾衛,見到信使馬上放行。”“喏。”此時,李績等人的想法和李世民差不多,從之前的戰報他們大致分析出。吐穀渾之前做的那些部署,目的就是引誘大軍深入,再借助騎兵優勢,截斷大軍的後路。正常情況下,敵人越是想要做什麼,就不能讓他如願。按照這個思路,剛剛奪回榆中的李靖,絕對不會輕易出兵。如今,李靖連鴻翎急使都派出來了,那有很大可能是戰場又有了其他變化。而且,多半對唐軍不會有利。這樣想著,李績等人互相看了一眼,皆從對方眼裡,看出了憂慮之色。很快,一道身穿皮甲,頭盔上插著三根紅色羽翎的士卒,便快步走進了大殿,單膝跪地,雙手將一封奏報高舉過頭頂,聲音沙啞地喊道:“陛下,隴右大捷!”“三月二十三日未時,衛國公率領中軍於陸家溝.....”李世民聽了幾句後,整個人就愣住了,信使後麵說了什麼,他壓根沒有聽進去。一來,李世民沒想到,李靖能如此快速地擊潰敵軍主力;二來,李世民對於信使口中,秦明的戰績,表示深深的質疑!對就是質疑,而不是震驚!李績等人聽到戰報後,臉上先是一喜,但表情很快就僵住了。以一千兵力,全殲對麵兩萬精騎。這是人能乾出來的事!信使雖然低著頭,但同樣察覺出殿內的氣氛有些詭異。這時,侍奉李世民左右的內侍無舌,快步走到信使跟前,從他手裡取下戰報。檢查一番,發現並無異樣後,無舌這才將戰報恭恭敬敬地遞到了李世民跟前。“陛下請看。”李世民回過神來,瞥了信使一眼,隨即一揮長袖,淡然道:“念。”“喏。”說完,無舌連忙取下戰報上的火漆,從裡麵取出信件,大聲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