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陋室銘(1 / 1)

推荐阅读:

這題簡單啊,林風剛想說出來,心想太高調也不好,等等吧。

半盞茶時間過去了,林風看了看南宮書和李維,兩人正在滿臉是汗地在紙上推算著。

兩人用的是九章算術法,這九章算術沒想到在這個世界的古代也出現了。

九章算術是當時古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七人,五十錢!”林風終於說了出來。

“回答正確。”文機閣的陸先生高聲道:“大楚國加五分,也恭喜他們進入數算的第二場搶答賽。”

“林風!”

“林風威武!”

“……”

林風助威團們呐喊歡呼,慕念白朝著南宮劍做了個鬼臉。

南宮劍低哼一聲,“有什麼了不起,蒙對了而已。”

高台正中的楚帝驚喜道:“未想到林風連數算也如此厲害。”

“這是皇上洪福齊天,說不定我們今年大楚真有希望進入前三名。”

楚帝微笑點頭,暗想如果你小子一直這麼爭氣,朕也一定會更大方。

輪答第四輪比試結束,隻有七個國家進入了搶答賽。

此時已經到了午時,開言說道:“記得昨日大楚聖上說今日午時要我們一起念讀林風的詩詞文章,所以搶答賽午後進行。”

左相李懷說道:“唉,真是不巧,昨日貢院的試題閣失火了,所有考生的考卷都燒了。”

“莫不是有人怕讀他的詩詞文章故意燒掉的吧。”南宮劍不合時宜地說道。

由於所有人都在關注傾聽此事,因此南宮劍的聲音顯得特彆的大。

還在場中的南宮書狠狠地瞪了南宮劍一眼,差點沒把傻逼兩個字噴出來。

楚帝嗬嗬笑道:“南宮劍說的有理,朕也想到了,就是怕有人念讀他的文章露出馬腳做出偏激之事,因此朕提前讓人把林風的考卷拿了出來了。不,所有考生的考卷都拿了出來!”

林風恍然,原來換考卷的人是皇上!

這麼說來,他本來就是想查科考徇私舞弊之事,因此會試完畢就立刻讓人換了考卷。因為上屆前一屆的試卷都在三樓,所以乾脆都換了。

昨日故意讓人點出林風會試沒進前二百名的事情,然後榮國公(黑蛇)配合說要看林風發揮失常時的考卷,其實就是為了刺激幕後之人趕緊去銷毀試題閣三樓的考卷,暗中埋伏的人然後把縱火之人抓個現行……

還是老皇上有手段啊。

丘和一拍手,高聲道:“取林風考卷……”

一個身穿金甲黃馬褂的大內侍衛拿著一個密封袋走上高台。

丘和高聲道:“來人,把會試所有的謄抄官、對讀官、閱卷官、主副考官還有貢院的負責官員都帶過來!”

眾人嘩然,楚帝竟然把會試的所有相關人員都弄了過來。

楚帝突然看向禮部尚書郭巍,“你也下去!”

“是……是……皇上。”

禮部尚書郭巍抹著冷汗趕緊顛顛的小跑到下麵場中,那大內侍衛走到場中,解開密封袋,裡麵依然是兩個密封袋,大內侍衛拿出一個密封袋打開,裡麵是拿著一張考卷向著眾人展示了一下,“大家都看到了,上麵寫著林風的名字。保證人,無。”

羅平拿著林風在這兩天諸國大比寫的幾篇詩詞文章出來,走到場中,拿著林風的考卷對比了一下,點頭道:“是林風的字跡。”

“這還有一份謄抄官謄抄的副卷。”

大內侍衛又打開了副卷。

羅平又大體看了看,對比了一下,“相同內容,確定是林風的考卷無疑。”

楚都看向那些會試相關人員,問道:“是誰謄抄的林風的考卷?”

那些人戰戰兢兢地互相看著,卻無人站出來。

“怎麼?還沒人敢承認?”

貢院的管事顫巍巍的說道:“啟奏皇上,謄抄官是按考院和號房座號分配謄抄的,因此他們並不知道他們謄抄的是哪個考生的考卷。”

“真不知道?”楚帝眼中射出一道寒光。

“不……不知道。”

“這麼說來,隻要知道考院和號房就知道是哪個謄抄官謄抄的?”楚帝問道。

“是的,皇上。”

大內侍衛立刻拿起密封袋看了看,“啟奏皇上,密封袋上有考院和號房座號,是四院四十四號房。”

楚帝冷聲問道:“是哪個謄抄官負責?”

一個人撲通跪了下來,“皇……皇上,小人負責四院一號至五十號的考生謄抄。”

“從林風的詩賦考卷開始,你先念讀,還有,一定要把考題也說出來。”

“是,皇上。”

楚帝說道:“大家也都看到了,你們各參賽隊前麵擺了很多美食,這是我們大楚著名的慕雲齋的美食,都非常好吃,大家可以邊吃美食邊欣賞詩詞。場上參加數算的參賽的人也回各國的座位享用美食吧。”

穿著慕雲齋衣裙的蒙紗女護衛們走到一個個的方桌前,端起一道道的美食,開始給各參賽隊的人發放品嘗。

楚帝看向那謄抄官,“你可以讀了。”

他顫抖著拿出林風詩賦的考卷,說道:“第一題,寫一首五言詩……”

“給我大聲讀!”楚帝厲聲道:“怎麼?沒吃飯?還想吃點慕雲齋的美食再讀啊?!”

那人嚇得跪在地上,“不不……皇上,小……小人一定能大聲讀好!”

他直接不敢站了,跪著就讀了起來。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林風!”

“林風!”

“……”

林風助威團的人又開始適時地高呼起來。

開言驚訝道:“昨日詩賦有一輪以相思為題作詩詞,林風的那首《離思五首》寫得已經很好了,未想這首相思小詩更為精彩。”

文機閣副閣主點頭道:“此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嗬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

榮國公高聲道:“看來此詩林風並未發揮失常啊,我們聽聽下一首。”

那謄抄官說道:“下一首是寫一首五絕。”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儘,青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好詩!”

“妙哉!”

“……”

文機閣副閣主美眸異彩連連,“詩句看來隻是平鋪直敘,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千裡”“一層”,都是虛數,讓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麵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彆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人展示了更大的視野。這可以成為千古絕唱了。”

“林風……”

“詩神……”

“……”

副閣主輕輕一笑,“林風的每一首詩都讓人歎為觀止,稱為詩神一點都不為過。”

連文機閣的人都服氣了。

榮國公奇怪道:“這一首不但沒有發揮失常,反而寫的更好了,繼續讀,我就不信沒有不好的。”

九王楚宏義說道:“就算有不好的,單憑前麵兩首足可以摘得詩賦第一,莫非前二百名的詩賦都比林風的好?”

“不行讀讀一甲第一的詩賦,兩人比一下如何?”

這次的一甲第一名,乃楚都著名的才子之一石向之,是楚都著名的書香門第之家石家的公子,他的家族上下的男子全部都是進士出身無一例外,而且很多都在朝廷當文官。

他的父親最厲害,現任學士府學士。

林風多少也了解過在這個大楚朝的朝廷官職,翰林院在大楚朝就是一個研究學問的地方,是個文化人才的彙集地,日常工作就是修書撰史、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翰林院的最高官職翰林院大學士才是個從四品官,而且沒有實權。

而學士府就不一樣了,它相當於翰林院的升級版,負責起草詔書參與朝政,其中學士府的大學士是二品官,屬於軍機內閣成員,現在大楚朝的左相李懷就是學士府大學士提拔上來的,以前也在翰林院當過學士。

學士府的人大部分都是來自翰林院,翰林院是個人才儲備基地,雖然無實權,但不容小覷,日後有人成為宰相級人物也都有可能,就像李懷一樣。

因此石向之的父親這個學士府學士還是非常厲害的,而且是三品官。

不過石向之現在如坐針氈,前兩日的詩賦文賦他都登場了,連前十名都沒有得過,這也就罷了,關鍵是比他名次靠後的萬流雲還有半路殺來的南宮書都表現比他好得多,更彆說林風這頭橫空出世的黑驢了。

林風簡直是變態,那詩詞文賦根本就不是人做的。

這時端王突然說道:“父皇,林風已經在諸國大比的詩賦和文賦上證實了其才華,一甲第一的石向之也參加了詩賦和文賦,都不如林風,可見確實不如也。”

誠王楚宏曆笑道:“二哥的意思是這個狀元不如林風了?”

“那也未必,科考考的可不隻是詩賦和文賦,還有經論和國策論。”端王說道。

“那就看看林風的經論和國策論。”

明王楚宏飛說道:“國策論牽扯到朝政,還是不宜念讀為好。”

楚帝點點,“宏飛說的對,那就看看兩人的經論吧。至於林風會試時的詩詞和文章,把他謄抄出來放到萬花園中,大家可以儘情品讀。”

大內侍衛立刻拿出密封袋中的一份考卷。

楚帝說道:“誰是林風考卷的閱卷官?”

一個人立刻跪下,“皇上,小人就是四院一至五十號房的閱卷官。”

“你來讀,大聲讀,讓所有人都要聽得清楚。”楚帝說道:“還有,先讀一甲第一名石向之的經論,兩者對比方知優劣。”

“是,皇上。”

又一個大內侍衛拿了一個密封袋過來,掏出裡麵的一份考卷,“這是一甲第一名石向之的經論考卷。”

那個閱卷官接過後,說道:“養性求仁壽高遠,修身以德天祚昌,請根據此名言,結合自己感悟,寫一篇駢體銘文。”

體文又稱駢文、駢儷文或駢偶文,是一種文體,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在場眾人立刻低聲議論紛紛。

“這大楚會試的經論竟然如此之難。”

“是啊,寫篇策文論證也就是了,還以駢體文的形式,這也太費神了。”

“看來林風不擅長駢體文啊。”

“……”

這時,隻聽那閱卷官讀道:夫在當世,以人為本。修身養性,情操深遠……

閱卷官讀完,眾人報以掌聲。

開言說道:“這片駢文倒是論證了那句話的深意,不失為一篇好文,不過還不足以拍案叫絕。請讀一下林風的文章吧。”

那閱卷官又拿起林風的考卷,讀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自語曰:何陋之有?

讀完後,很多人崇拜的看向梯座上的林風。

“真是好文章!”

“果然是大楚新一代的文才!”

“這是人寫出來的嗎?”

“……”

文機閣副閣主說道:“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首先,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龍比喻室主的德馨。

其次,有敘述、描寫,有抒情、議論,有染有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是敘述描寫,是染。最後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議論,是點,畫龍點睛。點染結合,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