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寒門書生 > 第130章 又是一次草木皆兵

第130章 又是一次草木皆兵(1 / 1)

推荐阅读:

丁逸之說的都是由衷之言,沒有半句誇大。

當初他與張弛第一次在建康城外道場寺相遇,沒人知道他為什麼要認張弛做表兄,也沒人知道他跟著張弛到底是什麼打算,更何況丁逸之博覽群書、聰明絕頂,剛一開始的時候甚至連張弛自己也對這個撿來的表弟倍加提防。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弛又慢慢的放下了戒心。這個表弟,不知多少次幫助張弛渡過了難關,而且在所經曆的這些事情中所展示出來的軍師才能,讓張弛佩服不已。

有時候張弛覺得都說三國時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可要是自己的這個表弟比起名傳千古的諸葛武侯來,恐怕也是不遑多讓。

丁逸之如此才能,可今天,在張弛所施展出的連環計前,他也是自歎不如。

如果不是丁逸之格沉穩,恐怕換第二個人,麵對張弛今天所施展出來的這個連環計,都隻能拍案叫絕。

山中洞裡有蝙蝠,這人人都知道桐油易燃,這也人人都知道,可張弛卻不知道,還是需要詢問秦搏後方才知曉。

可這些人人都知道的東西,卻隻能在這個隻有他不知道的張弛手中,發揮出如此大的妙用,用桐油塗滿蝙蝠全身,然後點燃蝙蝠,使蝙蝠負痛亂飛,引燃燎原大火。

火勢能燒死多少人暫且不論,數十萬的蝙蝠引燃後漫天飛過,就先已經讓胡人膽戰心驚。

這還沒完,張弛竟然早早的就用計策,使益州諸將自願的帶兵去了山頂駐紮。

這一切早在張弛的算計之中,他就是要借胡人之刀,除去影響團結的益州諸將,而且還是要讓益州諸將自願的鑽進張弛的圈套之中。

恐怕他們至死也想不明白其中的算計。

胡軍開始攻山,而張弛的部隊卻在山穀中嚴陣以待,也不出擊也不援救。三桐一直在前隊,自然不知道張弛的計策,當時杜希名傳令,可是說讓他把胡軍引入山穀,現在胡人到了穀口,不入穀不說,反而發現了山中伏兵,他還以為這下慘了。

乎乎的來到張弛身邊說道:“張兄弟,都怪我沒完成任務,沒把胡人引入包圍之中。”

張弛還沒說話,杜希名已經先笑著說道:“怪你?為什麼要怪你,張公子誇你還來不及呢,你可不知道你的任務完成的有多好。”

“胡人沒進山穀,這也算好?”三桐莫名其妙。

丁逸之說道:“兄長早就料到胡人統帥熟知兵法,必然不會進穀,現在胡軍去攻打益州兵馬,其實早在兄長意料之中。”

三桐這才豁然醒悟:“這麼說來,我在穀口自作聰明,說穀中我設有埋伏,想激胡人進穀,豈不是差點壞了張兄弟的妙計?”

“你那一番話說的並沒有錯,如果對方是一名無能之將,或許真會被你騙的進穀也說不定,”丁逸之笑道:“不過兄長的這條計策,如果是對付一般人還未必靈驗,越是熟知兵法的將領卻越容易中計。兄長早就斷定胡人統帥熟知兵法,必然不敢貿然進穀,你那一番話,反而讓他更容易中計。”

三桐歪打正著,嘿嘿一笑,搔了搔腦袋恍然大悟說道:“哦,我明白了,張兄弟是要讓胡人先和益州的那些人馬廝殺,我們左手漁翁之利。”

張弛微笑的點了點頭,三桐又說:“益州兵馬本來就貪生怕死,現在更是被圍在山中,恐怕一擊既潰,我們應該馬上出擊才對。”

三桐現在隨軍的時間也多了,遇事總是肯動動腦筋,這個習慣是再好不過了,用心才有提高,否則就算在軍中一輩子,也成不了大將。可隻要用心學習,張弛相信用不了多久,三桐也會成長為一名能征善戰的大將。

隻不過現在還顯得青澀許多,臨陣的分析判斷往往有失精準,就好像現在一樣。

張弛搖了搖頭。

“益州兵將各個貪生怕死,搶功勞的時候從不落人後,可是舍命拚殺的時候全都退避三舍,這樣的隊伍難道不是一擊既潰?”三桐見張弛搖頭,奇怪的問道:“張兄弟,你倒我分析的哪裡不對?”

“兵法中有一句話,叫做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三桐明顯沒聽明白什麼意思,歪著腦袋琢磨。

“曆史上不乏以少勝多的戰例,其中有一個戰例叫做‘背水一戰’。說的是大漢的開國功臣,淮侯韓信帶兵時所發生的一個故事。”張弛笑著解釋。

三桐雖然讀書不多,可韓信還是聽說過,韓信可是中國曆史上“謀戰”的代表人物。

張弛繼續解釋說道:“當年楚漢之爭,韓信為劉邦定計,先取關中,後渡河,打敗了聽命於項羽的魏王,接著往東攻打趙王。韓信命兵士背水布陣,最後以少勝多,大敗趙王,彆人不解韓信為什麼背水布陣,自斷生路,韓信解釋說,如果有退路,麵對大軍,士兵都會四散潰逃,怎麼會拚命呢?”

“原來如此!”聽張弛說完,三桐才豁然明悟:“張兄弟這條計策果然高明,那些益州的將領各個都貪生怕死,如果能逃肯定不拚死用命,所以張大哥才先讓他們到山頂上駐紮。這條計策果然毒辣!”

“兄長可沒說讓他們去什麼地方,兄長隻是說既然他們不肯打,就站到一邊看我們打。”丁逸之笑著一指益州兵將駐紮的那座山的方向:“結果他們倒是配合,自己就挑最高的山上去了。”

丁逸之說的詼諧,眾人皆開懷大笑。

“益州那些混蛋貪生怕死,國難當頭還各顧自己,活該他們吃點苦頭。“三桐的心中大快,其實他也早就看不過益州那些將領的做派,尤其是那個方將軍,如果不是張弛阻攔,他早恨不得將他按倒痛扁一頓了:“那然後我們該怎麼辦?”

三更時分三桐劫營,現在的時辰也還不到四更,張弛說道:“益州的人馬被圍在山中,雖然沒有退路,可卻有五萬之眾,無路可退,若要不死必然人人拚命,胡人雖然人多,可是從山下往山上攻,也不是那麼容易。”

眾人點頭。

秦搏笑著接過話頭:“這裡是山區和平原的交彙之地,附近皆是丘陵,山上樹木蔥鬱,張公子早命我派人在附近山中遍軍軍旗,現在夜色正深還看不到,可等到黎明時分,胡軍攻殺,這時放眼一望,皆是我軍軍旗在山中迎風飄曳,胡人的軍心安能不亂?”

“妙計!嚇也把他們嚇得半死。”三桐高興的叫道。

“到時候我們就拚命擂鼓,虛張說閱讀,盡在聲勢,此處在山穀之中,一旦擂鼓必有回音,縱使是少量人擂鼓,加上回音的作用必然聲勢浩大。到時候我們一鼓作氣大軍衝殺出去,胡人不知我軍虛實,而山上的益州兵馬為求活命,也必然拚死往外衝,到時候我們兩麵夾擊,胡人必然潰敗。”

張弛的計策讓三桐佩服不已,不過三桐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山上的益州兵馬能不能撐到黎明時分。

姚碩德聰明反被聰明誤,他以為張弛的計策必然使自己進入山穀,而大軍埋伏在高山之上,隻要自己大軍一進山穀,伏兵必然從山上衝下來,穀口處地勢狹險,對方必然在此處將自己大軍切為兩半。

山穀中應該並沒有什麼兵馬,隻有開始劫營放火的那些人罷了,到時候自己大軍被切斷,先逃入山穀的那批人馬再回頭廝殺,如此借助地勢,使自己首尾不能相顧。

按照姚碩德的想法,那高山上的伏兵,就應該是晉軍的主力部隊。

事也湊巧,方將軍帶的益州兵馬偏偏數量又是如此之多,足有五萬之眾。話說張弛總共的人馬也就不過七八萬人,五萬當然能被看成主力,如此,姚碩德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

所以他傾儘了全力攻山。

下山之路已經全被封鎖,這可真是張弛所說的,陷之死地而後生。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這句話是一點也沒錯。你彆看這些益州兵馬平常貪生怕死,怕的就是不拚命,真要是沒有了活路拚起命來,不比那些驍勇之師差多少。

再加上胡人多是騎兵,從下而上,很難發揮騎兵的衝擊力,步兵居高臨下抵禦騎兵反而占了一定的優勢,雖然損失慘重,一點一點收縮防守,可一直到了黎明時分,竟然還是沒有讓胡人攻陷山頭。

的廝殺,胡人兵馬也有些疲憊,正在這時,卻忽然聽到遠處響起了擂鼓之聲。

張弛他們猜想的不錯,在山穀中擂鼓果然有回音,而且這回音回蕩在高山之中久久不絕,遠處的敵兵聽見了還不先嚇破了膽?

四麵八方都有擂鼓之聲,看著聲勢,還不有百萬之眾?

胡人的士兵抬頭望去,隻看見遠處晉軍的旌旗遍布,竟然視線所及,無處不有!

此時天色剛蒙蒙亮,遠處看的也不是很清,依稀中旌旗飄展,山上一草一木竟然都似敵軍的模樣!

這要有多少的人馬?

剛剛在夜中經曆了一次千載難遇的火鳥從天而降,又打了一晚上的仗,這些胡人士兵各個心驚膽戰,驚心還沒安定下來,忽然又有人馬嘈雜,聲勢浩大的從山穀中而出。

之所以說聲勢浩大,乃是回音的緣故。可這些士兵哪裡知道?見到遠處如此大的陣仗,現在又似有大軍襲來,普通士兵無不以為晉軍大軍已到,這個時候還不逃命,更待何時?

軍心徹底的散了,任憑姚碩德再如何恩威有方,也無濟於事。

山頂上的益州兵馬見胡人慌亂,為求活命一鼓作氣衝下山來,竟然輕鬆的就撕裂了胡人的包圍,隻是轉瞬之間,胡軍就四散奔逃,潰不成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