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包贏的(1 / 1)

推荐阅读:

由於郝大通的出麵,這場風波很快平息,楊過也正式成為了今年全真教四代弟子的武功第一。

因為郝大通門下的郭清方沒有參與比試,節省了不少時間,眼下天色還早。

郝大通乾脆讓三代弟子開始下場比試,省得一眾弟子各個存著心事,為了個虛名爭鬥不休。

除此之外,郝大通還另有打算。

自打傷勢逐漸恢複,能下床走動後,郝大通就聽到、見到過不少次,趙誌敬調教門下弟子的手段。

怎麼說呢,與以往大相徑庭,不過多少有點像掌教師兄那邊的路子,回歸修道本心,不再隻熱衷於武功一項。

今日一看,的確是另辟蹊徑,培養出了楊過這樣的優秀弟子,除去周師叔的空明拳,單說劍法也是同輩第一。

不過趙誌敬自己的武功修為,隻怕就要落下了。

掌教師兄曾經說過,誌敬這弟子識大體知擔當,所以這次三代弟子的比試,郝大通有意幫忙額外關照。

哪怕趙誌敬的武功停滯不前,甚至又有退後也無關緊要,總不能讓他寒心才是。

“誌敬,就看你如何表現了。”

備受矚目,或者說千夫所指的趙誌敬,因為是上屆的三代弟子武功第一,加上本身又是王處一門下大弟子。

在同門中輩分較高,所以比試的順序較為靠後,此時正端坐在弟子中間,商議著一件大事。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七,眼看著就是除夕了。”

“這件事為師已經考慮許久,現在終於有了眉目,正好趁著過兒大獲全勝,給你們說說。”

一眾弟子鄭重其事的聽著,也不知道師父還有什麼大事,需要在當下這個節骨眼宣布。

“你們師兄弟徐清昊,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一點一點從修繕重陽宮剩下的邊角料中,攢出了足夠的銅鐵,打出了兩口鍋。”

這徐清昊也是趙誌敬門下弟子之一,平常不愛說話,有什麼事都是站在師兄弟之間,很少發表自己的看法。

唯一的愛好就是打鐵,因為他已經離世的爹爹原本就是鐵匠。

至於修繕重陽宮,就是半年前霍都與達爾巴火燒重陽宮,之後需要修繕重建的房屋宮殿。

“如今時間剛好,一方麵我讓清篤在夥房中慢慢備好用具調料,一方麵讓人準備了野菜豆腐,菌子蘿卜。”

“正好趁著過年,大家一起吃頓撥霞供。”

這撥霞供,其實就是宋朝的火鍋,取自食物放入鍋中燙熟的過程,如同撥霞一般美麗,因此得名。

一眾弟子自然知道撥霞供是什麼,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水煮菜,不管貧富,隻要有個陶瓷瓦罐,就能吃上。

隻是不太懂師父此時說出來的意思,難道這就是考慮許久的大事?

鹿清篤頭腦簡單,師父說什麼就是什麼,也沒顧著時間場合,自豪道:“可彆認為是簡單的撥霞供,師父讓我準備的東西可是不少,絕對讓你們大開眼界。”

其他弟子互望一眼,也不知道這裡麵有什麼好驕傲的。

“師父”

腦子靈活的劉清行與為人穩重的張清致一起猶豫開口,“請師父恕弟子無禮,一會師父就要上場比試,還是先考慮如何應戰”

趙誌敬雖然是公認的三代弟子武功第一,但與此時未在山上的甄誌丙也是相差無幾,比其他三代弟子或許高出一線,但也不是超群絕倫的遙遙領先。

而且其他人隻是暗中窺視,心中猜測,哪像他們這些做徒弟知道的清清楚楚。

師父除了平常教導以外,是真的不練功啊!

尤其在收下關蠻兒以後,大部分空閒時間都放在了這個小師弟的身上,就算想練功又去哪裡擠出時間?

趙誌敬知道徒弟們擔心的所在,但如果不是想著將矛盾公開化,他都有意第一輪就棄權出局。

跟臭棋簍子下棋,能有什麼意思?

“放心吧,為師包贏的。”

如願拿下四代弟子武功第一的楊過,看著師父胸有成足的自信樣子,覺得師父如此有把握,看來也是要使出那套北鬥神拳。

眾弟子也是今天才知道這套拳法是由周師叔祖所創,師父當時說是自己悟出的,不知真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不過無論是哪種原因,師父行事自然有他的深意!

趙誌敬將一些細枝末節的事又說一遍,叮囑弟子們準時到場,不要張揚。

那邊場地上的比試也已經結束,馬上就要到了趙誌敬上場。

“師兄。”

同門師弟崔誌方來到近前,帶著些擔心小聲說道:“其他師伯師叔的弟子,恐怕要有意針對師兄。”

“如果師兄為難,師弟可以幫忙,先去打個頭陣。”

趙誌敬對這個師弟頗有好感,為人忠厚又有能力,如果他是王處一門下大弟子,想來也會成為掌門候選人之一。

“謝過崔師弟。”

我觀此等小輩,如同土雞瓦狗,插標賣首爾。

隻是如此放肆的話不便明說,趙誌敬拿起佩劍,笑道:“師兄理會得,隻盼著他們莫要讓師兄失望才好。”

趙誌敬緩步走到場中,對麵已經有人在等待。

“趙師兄,請多指教。”

這人應該是掌教馬鈺師伯的弟子,剛才對過兒橫眉瞪眼的好像沒有他,可以留下幾分薄麵。

“師弟客氣,出招吧。”

楊過在場下看著師父拔劍出鞘,也不知道這樣簡單的動作為何會如此淵渟嶽峙,似乎已經有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趙誌敬有意用楊過的方式取勝,也正好讓他看看對戰中存在的不足,所謂旁觀者清,以楊過的資質,看過後肯定助益不小。

“張帆舉棹”、“柔櫓不施”、“小楫輕舟”。

同樣是全真入門劍法的起手三招,趙誌敬使出卻是又有不同。

“張帆舉棹”隻使一半,略過“柔櫓不施”,將“小楫輕舟”銜接而上,隨後順劍虛刺,提前一步擺到對方要回劍的方位。

與楊過的飄逸靈動,劍走偏鋒的奇險意境不同,趙誌敬的劍法更加寫意,正如這三招劍法取意的詩詞一般。

“五裡竿頭風欲平,長風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