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劍由下至上,將楊過逼退半步,緊跟著便是長臂舒展,左臂突然間暴漲兩寸,擊向楊過右肩。
電光火石間,楊過手中長劍回轉,在空中閃出絢麗劍花,劍尖朝上,抵在了高瘦道士左臂上的“曲池穴”。
“停!”
負責監視場中情況的弟子大喊一聲,四周裡也是一片驚呼。
高瘦道士手臂再長,也長不過楊過手中佩劍,這一劍如果力道用實了,非卸下他半條胳膊不成。
這弟子一邊慚愧,一邊後怕,主動後退半步,跟著劍交左手,揖個道禮。
“多謝楊師弟劍下留情,貧道認輸了。”
楊過一顆小心臟也是跳的厲害,臉上卻是平靜,還了一禮道:“不敢,師兄言重了。”
對方若真是孤注一擲,不講武德,這一掌下去自己非棄劍不可。
但楊過卻無法不分輕重的刺下這一劍,到時勝負如何評判,可就難說了。
這邊勝負已分,楊過與對手紛紛回歸本陣,將場地留給接下來要登場的弟子。
“那高瘦道士平時不聲不響,沒想到還是個硬茬,清行,你知道他叫什麼嗎?”
鹿清篤等師兄們迎回楊過,隻覺得這對手平日裡默默無聞,功夫倒是精熟,便問起師兄弟裡消息最靈通的劉清行。
“隻知道是譚師爺的弟子,好像還是個帶藝投師的,你看他那最後那招,雖然仍是咱們全真教的掌法,但明顯有鷹爪功的底子。”
趙誌敬點點頭,心說這重陽宮中的四代弟子,平日裡居然還有故意藏拙的。
臘月望日那天,王處一門下弟子小較時,楊過三戰三勝,而且都贏得輕鬆,想來這次大較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沒想到第一戰就出了點意外。
“過兒,你過來。”
聽到師父召喚,楊過連忙走到近前。
“弟子在。”
趙誌敬看著場上已經開始交手的兩人,囑咐道:“下場比試如果焦灼,難以取勝,可以使出為師傳授的那套拳法。”
楊過眼神一亮,跟著又有點不確定。
以往師父傳授那套“北鬥神拳”時,曾經叮囑過,不要跟除了師兄弟以外的人提起,也不要在其他人麵前使出。
“師父,沒問題嗎?”
趙誌敬目光越過正在場中比武的兩人,落在上首方郝大通的身上,點點頭。
“沒問題,儘管去用。”
若真是技不如人,那也沒什麼好說,可若是自己壓製自己,那可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得到師父肯定的回答,楊過心中也是高興,當即欣喜道:“徒兒遵命!”
相比於全真教一板一眼的入門掌法,北鬥神拳靈巧多變、迅捷靈動,更為楊過喜愛。
這種多靠悟性,充滿奇思妙想的武功,也的確更適合他。
又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另外兩場比試先後結束,勝出者分彆是丘處機一脈的華清池,還有郝大通一脈的郭清方。
眾人稍作休息,便要再做比試,兩兩交手,最後分出此次重陽宮大較四代弟子中的前三甲。
便在這時,看了眾弟子比試的郝大通突然說道:“一會比試,便由誌丙的弟子清池,對戰誌敬的弟子清穆罷。”
場中眾人齊刷刷向上首方看去,不明白郝大通為什麼突然之間做了這個決定。
隻是全真教內最重師道尊嚴,此時全真七子中,又隻有郝大通在場,免去的又是自己門下弟子的參賽權,所以眾人雖然不解,卻也無人站出發聲。
其實郝大通心中自有計較,昔年恩師王重陽圓融三教,在終南山創立全真一脈後,越到後期,越是淡泊率性。
也是因此,全真七子中武功最高的丘處機,反而最不受師父王重陽喜愛,覺得他一心鑽研武功,是舍本逐末。
相比之下,清靜無為的馬鈺就最得師父王重陽的欣賞。
想當年,王重陽奪得華山論劍的天下第一,風光一時無兩,全真教也是成為天下武學正宗,還力壓少林,成為江湖第一大教。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全真教,卻有些陷入青黃不接的境地。
掌教馬師兄已經年邁,全真七子其他幾人也相差彷佛,如果不能儘早選出接班人,怕是不用外人,內部便先要亂起來。
出於種種考慮,郝大通乾脆讓徒孫郭清方棄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就是不打算去爭掌教繼承人的位置。
而且方才一番比試,郝大通也能看出,華清池為人穩重,劍法掌法皆精,尤擅內功,已經有了他師父甄誌丙的六七分火候。
再看楊過,雖然年紀輕輕,入門時間不長,但所表現出來的天賦資質無一不是上上之選,與華清池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路子。
相比之下,徒孫郭清方雖然在四代弟子中也是佼佼者,成色卻是不足,所以也無需上場,不如讓華楊二人專心比試。
計議已定,原本還要三場的比試變成一場定勝負,重陽宮中所有在場的門人,視線焦點全部聚集到楊過與華清池身上。
“清池,你師父他趕不及回山,無法參加這次大較,這最後一場的分量有多重,你心裡該明白吧?”
“楊過雖然在招式上有過人之處,但入門時間尚短,在內功上的修為肯定不足,不要一味的與他在招式上糾纏,用內功分出勝負才是上策。”
王誌坦、祁誌誠等與甄誌丙同門的師弟,紛紛指點著華清池,讓他務必拿下這次四代弟子比試的第一。
之後三代弟子的比試,這半年來趙誌敬多有懈怠,在修為上不說倒退,肯定也是止步不前,隻可惜甄師兄不在山上,無法一錘定音。
這邊眾人算計著如何先拿下楊過,再拿下趙誌敬。
那邊趙誌敬掃視著場中情況,對重陽宮如今的形勢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掌教馬鈺那一支,門下弟子多是守著本分,潛心求道,所以在江湖上名聲不顯,於下一任掌教位置也沒什麼野心,屬於中立派;
丘處機這一支,門下弟子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是最高,大弟子甄誌丙更是掌教繼承人的第一候選;
譚處端這一支,因為譚處端仙逝多年,門人多與丘處機這一支的弟子走得近,顯然要支持甄誌丙;
王處一這一支,出了一個三代弟子中武功最強的趙誌敬,但其他方麵平平,而且以前趙誌敬風評中下,收下楊過後還額外受了牽累;
郝大通這一支,實力平平,不過他門下弟子張誌光,也就是未能上場的郭清方的師父,私下裡與王誌坦、祁誌誠等人關係較近;
劉處玄這一支,陳誌全重傷後無人主持大局,劉處玄本人又不在山上,門下弟子各自存著心思,靠向哪邊的都有;
至於孫不二,乃是坤道,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此時放眼望去,支持丘處機一脈的門人往一處聚攏,是場中最顯眼的一波,其他有沒拿準主意的,也有乾脆不想趟這趟渾水的。
趙誌敬隔著人群看一眼郝大通,也不知這老道看著眼前明爭暗鬥的場景,會是一種什麼心情。
隨後又把雙手揣進道袍中,心說這關勝男送來的衣物,就是比重陽宮發的要好。
“過兒,儘力便是。”
趙誌敬沒有多說什麼,隻是開口鼓勵一句。
對付你們這些人,都沒有當初拿下那隻燒雞的難度大。
楊過響亮的回應一聲,“是,師父!”
伴隨著兩人進入場地,周圍的議論聲漸起,所有人都猜測著,這場決定全鎮四代弟子第一人的較量,究竟會是誰勝誰負。
“華師兄,請指教!”
“楊師弟,請指教!”
楊過與華清池各持長劍,仍是由劍法比起,一個劍法輕靈多變,一個劍法沉穩老練。
隻不過華清池修習全真教內功已有近十個年頭,遠比楊過根基深厚,也不管楊過如何妙招迭出,隻是不急不躁地嚴守門戶,偶爾攻出一劍也是勢大力沉,讓楊過不得不撤劍回防。
幾十招拆解下來,本該是各擅勝場平分秋色的局麵,但時間一久,楊過必定氣力不支,所以華清池要略占優勢。
“都是一個師父教的,破不了招啊。”
趙誌敬看著楊過與華清池你來我往,把一套七七四十九招的全真劍法,從頭至尾又從尾至頭的使了個遍,仍是分不出勝負。
“師父,您看楊師弟有幾分勝算?”
劉清行擔心的問道,其實他們也能看出,楊過是憑借著精妙的劍招來彌補功力的不足,有意回避雙劍相交時被對方的內力黏住,這樣一來就要加倍的消耗精力。
“十成。”
劉清行等弟子互望一眼,以為自己沒聽清,小心翼翼的確認道:“師父,楊師弟占四成勝算嗎?”
“十成。”
趙誌敬已經看出,華清池是有意隻守不攻,想要把楊過劍招中的變化看個清楚,隻不過這種穩中求勝的打法,反而讓他自己給自己挖了坑。
如果一上場就是全力以赴,不管劍法還是掌法,全用內功壓製,那勝算或許能在七三甚至八二之數。
可如今華清池隻想著防備楊過的劍法,那等到劍法用無可用,華清池以為穩操勝券的時候,就是楊過取勝最好的機會。